漫画作者关于“A-SOUL 工作室”事件的一点感想(下):漫画行业的困境和思考
在上篇中,我主要谈及的,是更受大家关注的“精神控制”问题,从这个议题的热度,可以窥视,生活中受害者可能相当普遍,大家才会如此容易代入角色吧。这是我们强于父母辈的地方——我们这一代人终于能从文化、教育、习俗、惯性中识别出广泛存在的精神控制行为。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任何改变,都是第一步。
在这一篇中,我想主要讨论的是漫画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有些可以解决,有些大概率由于行业发展的规律,已成定局,需要漫画人早做准备。
在这方面,可能我们还算有一点发言权,毕竟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放弃“画漫画”,希望我们在这里积累的经验,能给很多有志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一些启发吧。

漫画行业的整体衰落——正视AI和短视频的冲击
“国漫”——如果这个词能存在的话,毫无疑问衰落了,实际上,不仅中国漫画衰落了,所有国家的漫画行业都衰落了(只是没有中国这么乍起乍落),这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所有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恐怕都必须先清醒的看到这一点。
其中原因当然很多,除了经济周期这样普遍性的时代背景,最直接的原因是短视频的兴起。短视频是漫画的直接竞品,在手机成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代,我看不出漫画在“说故事”方面,还有任何短视频没有的优势。而AI的出现,国漫连快更,“血汗工厂”的“优势”都没有了。
当然这一点判断大家可以不赞同,以前有做过一个讲座,分析得会更加全面,未来我也会找机会把它写出来。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就国漫的前途,做一个反推,漫画人问自己几个问题即可,只要不是自欺欺人,应该很容易就能从逻辑链中得到答案。
01
中国漫画人的素质,有多少比日韩目前漫画人高了?(即使日漫衰落了,对方的人才储备也不是我们能比的。)
02
现在的漫画读者,有多少是不看日韩漫只看国漫的?人数多吗?越来越多吗?(实际上,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依然是日漫培养起的那批人。)
03
日韩漫是不是也在衰落?甚至美漫?那么中国漫画靠什么立足?更中国的故事?更下沉的市场?
更下沉的市场恐怕没有载体能拼得过短视频。更中国的故事请正视中国(包括审查制度在内的)的创作环境。
04
请环顾四周客观评价下中国创作行业的世界地位,实际水平,以及价值观与世界的兼容情况(否则总有人寄希望于漫画出海)。客观评价下近十年来的状况,以及预测下未来十年的趋势。

不过,我倒并不觉得漫画行业会就此消亡,这就和“文学”面临电影挑战时的困境一样,“漫画”只是繁荣不再,并不是说就会死,全面边缘化的命运虽然无法避免,但就和所有行业的痛苦转型一样,应该勇敢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从可替代性强的工业流水生产线,到更具风格更艺术化AI更无法替代短视频也无法容纳的深度表达。其中,“好”故事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甚至都不是核心要素,(更具风格而不是技术更强)的画面、创造性的分镜语言、强烈的价值观念输出、别具一格的思维视野……可能都比“好故事”更重要。
可看性强,可以一口气看完,看完之后让人很“爽”很“燃”的故事,可能不会再是漫画的核心要求(毕竟10秒一个爆点的短视频会有更强的“爽”和“燃”)。

边缘化并不会意味着漫画的影响力会变小,只是要求漫画拓展新的(精神)领域。尤其是AI的出现,对文化产业的冲击力极其巨大,各行各业都在思考AI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漫画行业当然更不例外。世界范围内,目前普遍认为,AI目前能冲击的只是“产业”,还无法冲击“文化”,其中差异,值得每一个漫画人深思。

这是AI在指令下画出来的漫画(还是一年前的AI,大家应该都见识过AI的恐怖学习能力)。
AI大约可以取代A-SOUL想要的那种职业漫画家——如果工作室少数几个领导和AI去玩漫画,他们应该是最满意的,我很好奇,结果会如何?
具体到这次A-SOUL事件,那么我认为,它也从侧面说明了漫画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毕竟A-SOUL自己宣称:
有些工作室是出作品,而我们是漫画家养殖场,我们专门培养漫画家。我们‘生产’的漫画家只为读者服务,是职业漫画家而不是艺术家,他们不需要表现出特别自我的东西,而是需要表现出让读者满意让读者快乐的东西。
从这段A-SOUL宗旨中,我们大约可以逆推出,此次它(曾经)旗下漫画家的集体控诉,也可以视为养殖“职业漫画家”的反噬:工业流水线上,漫画家并不被视为独立个体而只是产业工人,如果还能有利润,这样的创作方式尚可吸引一部分漫画人;但“漫画产业”这个大蛋糕已经越来越小,而制定规则分配蛋糕的人,依然固执的把漫画家当可替代性强的“工人”,不愿再分给他们此前只能勉强维持的薪水(因为自己的份额决不能减少甚至还要增加)……这样精神物质同时威逼施压的情况下,不出现A-SOUL事件才怪。
精神控制可以培养漫画工人但培养不来漫画家
正如面前说起的那样,A-SOUL的崛起和如今被掀翻,其实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漫画行业的整体发展,也是文化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甚至还可以再放大,看看我们在整个全球化浪潮中的处境。
如今每天都在说产业链需要升级,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都在出现从无到有的新事物,那么原创能力,创作力,从0到1的能力就成为了每一个行业最关键的“溢价”。
鼓吹为理想献身、让所有人都普遍出处于物质匮乏状态,用各种方式隔绝信息源,阻止人们建立社会连接,强调服从、贬损个体独立存在的意义……这些精神操弄当然可以培养有牺牲精神的螺丝钉,培养能够把自己当工具使唤的人形机器。但机器能从事的工作没有创造性,所能迎合的,只有目前只剩下基本生存需求,精神已经麻木窒息,要求即时快感的底层群体。其中少数“人形机器”,可能自带一些天分,没那么快转变,于是还能做出一点成绩,但很快也会被榨干,要么彻底退化直到生锈被废弃,要么就学会了把剩余聪明才智投身于如何精神操弄他人中。

这本身就是一个毁灭创作者的过程(所以A-SOUL老大才很喜欢用communism来试图润滑这台已经跑不动的机器,据此我认为,出事也不是因为他控制能力的减弱,而更因为这套话术的失灵),短期内可能能让少数人积累巨大的财富,但长期来看,干得都是和机器抢饭吃,正常“人类”不屑干的活,随着更好用的“机器”出现(比如AI),一定会越来越内卷,也会因为缺少议价权,到手财富越来越少。
漫画行业因为受短视频的冲击,所以首当其冲暴露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只是偶发现象。中国发展过程中,早些年出现的的黑心煤厂、砖窑厂、棉花厂,中老年人保健品、化妆品等传销集团,再到这些年东南亚诈骗集团……这个“人身控制和精神操控”模式的发财之路,为什么似乎在我们这块土地不仅没有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消亡,反而有大行其道的趋势?
当然你要硬着头皮说我们就是越来越好了,我也不想反驳你,因为经常听别人这么说……我理解你害怕失控,强行要给自己希望,并且一定要把希望和大环境绑定的心理。
在国漫这个领域,我见过天才,见过更多天才的陨落,但没有见过真正有分量能走到世界上去的作品(营销见长的优秀快销品和小众精品还有),也完全不觉得,我们现在的作品,整体质量越来越好了(连日韩漫画质量都在普遍下降,为什么指望国漫能逆势上扬?)。
如果你想赚钱,最好别画漫画(毕竟漫画红利期已过,捞一票的人已经捞到转身走了);如果你想画漫画,先把赚钱放一边不说,可能首先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创造能力”。
对漫画人的一些建议
01
对“资本”,不应该轻易拒绝
在上一篇中,我提到成年人应该对情感虐待有清晰的认知,一旦你决定进入一段情感关系,某种程度上就给予了对方伤害自己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如果要真正保护自己,还是要学会建立契约关系(例如从恋人变成婚姻,从“集体大公社”变成“商业公司”)。
前提是,漫画家必须对契约的边界有清晰地认识,契约当然就意味着“控制”,工作期间失去时间、人身支配自由难道不是控制?只是程度和边界,双方要留下讨价还价的充分余地,不能无限度让对方视自己为牛马,甚至肆意虐待,也不能一味扮演“控诉者”的角色。
在这次A-SOUL事件中,有大量评论,似乎自动代入打工人角色,痛斥资本的残暴无情,这让我感觉非常错乱,A-SOUL不正是因为没有契约,才导致了赤裸裸的盘剥吗?好像扯不上目前最流行的邪恶势力:“资本”吧?
即使谈“资本”,生活在现代社会,所有人都应当意识到,做企业本来就需要盈利,利润分配则取决于资方和工方的博弈(但盈利应当是双方一致目标)。待遇不好、精神打压……可以提要求(西方社会一般采取行业工会谈判方式,以增加工方谈判筹码)或者辞职,违反劳动法可以提告,但如果说企业盈利就是原罪,没钱就是亏待我……这不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准则。
如果觉得资本有原罪,那应该质疑掌握资本以及权利分配的人、组织和机构,除非你想要取消资方,从此吃大锅饭。
像A-SOUL,真吃上大锅饭,又觉得不好吃……问题是大锅饭本来就更容易导致资源向少数人(而且是最没有生产能力的人)集中啊。
我很讨厌资本原罪论,当然如果你就想回到60年前,就当我没说。或许你的血统好(虽然按照出身和那个时代的某些标准,我的血统也蛮好),有自信能在那个时代至少获得对他人的控制甚至生杀予夺权力,来补偿物质的匮乏,那也随便——目前,我感觉这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渴望。
我只能承认有其合理性,但不想和你们这群人争辩。
况且扪心自问,我们这个社会是有钱就能为所欲为了吗?那或许是真正能为所欲为的,根本就没有出现在普通人的视野里,或者你连提一句都不敢。
02尝试多种经营模式
在之前的讲座中我提到过,我认为漫画人可以尝试三条出路,一是可以选择体量较轻,负担较小的情绪宣泄型、日常生活型小漫画,小绘本,如高木直子那一类。也可以选择创作像散文、诗歌的单格和多格漫画;二是可以选择做动画,有了AI,动画行业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大有可为;三是如果一定要尝试长篇叙事漫画,那么就要有把它做成有图像小说质量的觉悟。


但在经济下行周期的今天,我也建议漫画人可以尝试一些心理疗愈方面的工作,将美育和精神理疗、心灵治愈结合起来,“美育是可以代替宗教的”,越是压抑逼仄、焦虑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艺术疗愈的力量就越巨大。另外,结合艺术疗愈,做小型艺术展览、市集等等,也是漫画运营的一种方式。
另外,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尝试跨界运营,比如商业广告、短视频合作……

同时,我也建议大家最好能够有一个副业来支撑主业(或者相反),因为每次和读者交流,总会有人急切的发问:“画漫画怎么才能吃上饭?”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没有成熟的产业链,再加上目前日趋萎缩的漫画市场,画漫画其实……不大可能吃得上饭。
如果你坚信自己是万中无一的天才,这话当我没说,因为规则确实不是为天才设定的。
漫画人应当要意识到,极端压力之下很难保持原创力,绝大多数人需要先活得像个人(有松弛感,有尊严、有一定自由),才能发现美和创造美。
03坚持阅读,真诚生活
我劝大家开放心态,不要固守领域,适应变化,但同时也要劝大家,总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弃的,改变,正是为了更好地坚持那些不变的东西。
最近这些年,很多原来画漫画的朋友,也包括以前曾经关注过的一些我认为很有希望的漫画人,转行去卖课大概是最多的;心理崩溃的也很多(深陷私人情感、婚姻、育儿、公司纠纷、灵感枯竭、生活无意义感等等等等);有尝试抖音带货的,但毕竟网红的生命周期只有几个月到一年,死亡概率极高,透支原创力极大,有点让我怀疑作者是不是山穷水尽,创作力枯竭才去干这行;有些提前布局游戏和短视频业的,暂时可能安全,目前也要饱受AI的敲打。
不管哪个文化行业,创作者都不太可能愿意以自己最重要的表达能力为代价,完全异化为运行他人意志的机器,如何保持甚至提高原创能力就成了创作人生命真正的基点和支柱。
关于这一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我所能提供的建议不多,只是觉得,其实往往是时代的下行周期,才有可能酝酿真正伟大的作品,毕竟创作需要的不仅是天赋和想象,还有生活和阅历,一帆风顺的空想,与被生活折磨后切实的反思,给作品注入的生命力将截然不同。

关于漫画行业的出路,可供分享的会很多,但受限于公号篇幅,写不了太长,就我们个人而言,还是不会放弃画漫画,甚至也不会让“读者高兴”,我们是很自我的作者,一直坚信取悦自己比取悦别人重要得多,过去如此,今后也如此。
正如我不会说,漫画行业会越来越好的或者国漫一定崛起之类的热血口号,但我觉得——
你,可以越来越好的!

蓝雯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旅行|埃及旅行手帐(二) (3人喜欢)
- 人生在于“选择” (31人喜欢)
- 旅行|埃及旅行手帐(一) (7人喜欢)
- 在槟城,发现“伍连德” (1人喜欢)
- 白蛇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