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五十度遇见
这次的旅行不算是临时起意,但我确实没在旅行地点的选择中出多少力气,仅仅是在计划买票和订酒店的过程中起到了作用。不过,这次旅行在我和帆两个处事作风完全不同的人合作之下,也非常顺利和幸福。
我们第一站是海拉尔,从北京去海拉尔的火车要整整28个小时,我们中午上车,吃完麦当劳之后就直接躺下睡到了晚餐时间。餐车的菜实在是太咸,很难让人说出夸赞的话,但是在吃饭的时候,由于要空出几个桌子给列车员吃晚饭,隔壁桌的沈阳大姨坐在了我们对面,和我们聊了不少,但我确实很难和陌生人有太多的交流,所以正常对话中我始终在认真吃饭。
火车上的时间很漫长,而漫长的时间也能让人更好的对终点居民有更深入的了解。鉴于整趟车贯穿黑吉辽蒙,东北人是这辆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来熟和热情也成了这趟旅程开始的底色。有些东北人的自来熟让人觉得太没边界感,说话中也带着刺,但大部分的东北人很热情,当我们说着车厢太热要不要去别的车厢看看,一位大姐搁着两个隔间的距离对我们说隔壁车厢也很热,我去接水时,又有一位大姨路过对我说这水不热乎,她们把每个人都当成认识的人,有什么事顺口提醒一句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倒是让我有些不适应。
到达海拉尔已经是傍晚,我们去酒店放下了行李,第一站便是去吃饭。也许是临近草原,海拉尔市区里到处都是大越野车,好炫呀。我们选的第一顿是牛羊肉火锅,和一些来旅游的人拼了桌,尝了两个姐姐点的咸口奶茶,也分了一些菜出去,这里的羊肉没有羊肉的味道,让我一度有点怀疑是不是上当买到假羊肉了,当然,额尔古纳青旅的大哥说这里的羊就是没有膻味儿就是后话了。两个人点两份肉实际上不算多,但这里的菜量实在很大,差点没把我俩吃吐了。吃了饭我们就在海拉尔中心区逛了逛,看了不少俄蒙特产店,还逛到了一家毛线手作小店,店里全是老板的羊毛手工艺品,每一个都很可爱、很有个性,我没忍住,消费两只小羊一匹小马。
第二天我们约了包车去莫日格勒河,包车的司机很有意思,一路上给我们讲了不少本地一些景点和习俗的文化内涵,感觉不只是做旅游,也做了不少文化推广。一路上,他还拿着手机和无人机给我们拍照,虽然照片有些中年味道,但是不得不说他对旅游业还是有点理想在的。在去景点的路上,公路被景区临时用土堵住了,司机比我们还气愤,景区内部的收费和管理都很混乱,大家都希望从公路绕过景区直接到达观景台,司机师傅也一样,但是他开的是商务车不是越野,所以他下车谨慎观察了一会儿车辆跨越草原的情况,上车决心必须带我们上草原驰骋一把。在下公路之前我还在做心里建设希望别出什么事故,还没做好准备,车晃悠晃悠,已经下到草原上了。一路上的颠簸,我们总算安全到达断崖,司机师傅的车技和他对这片草原的了解程度实在是令人敬佩。我们在断崖散步许久,拍了不少照片,草原上很开阔,所以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远处云端尽头倾泻而下的阳光,将尽头的枯黄草原洒成金色,而近处的草地则在莫日格勒河弯曲的线条边显出灰绿色,与断崖一起组成像是海岸悬崖的景色,看了照片差点想说welcome to英格兰。
在离开断崖的时候,公路边多了一辆卖牛奶酸奶的小面包车,十元一瓶的牛奶放在北京也不算便宜,但是在草原上,运输本就困难许多,加上牛奶是放在保温桶里热乎的,我们实在是被草原上的风吹的七荤八素,于是买了一瓶牛奶一瓶酸奶,牛奶的味道特别重,打开盖子就好像一头牛冲我们打了个惊天大喷嚏,又对着我们一顿猛舔,入口淡淡的,但是气味直冲天灵盖,仿佛怀里抱着三十头小奶牛。
司机师傅在回去的路上看见一处敖包,带我们在这里献了哈达,他告诉我们,在过去,草原是平坦的,走在其中就像在一色的海洋上,一旦走远就容易迷路,因此蒙古人民用路上的石头堆砌出一个个像玛尼堆一样的小塔,系上经幡作为路标,只要沿着经幡被风吹拂的方向,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下午很快回到了海拉尔,我们很悠闲的吃了一顿不知道几斤的牛排锅,再次被菜量震撼。也尝了本地的特色冷饮,铁山冷饮,冰激凌的制作没什么特色,但是奶味确实浓厚,让人觉得用料很足,内蒙真是奶制品爱好者的天堂,也难怪我在路上又长痘了。
又在海拉尔住了一晚之后,我们紧赶慢赶坐上了去额尔古纳的大巴,这里的公共交通来往并不频繁,跑进候车厅的时候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我们是哪班车的,因为就那一班车,于是每个人都在对我们说“快快快!”。
到达额尔古纳已经临近中午,我们照旧是去青旅放下行李,青旅的老板阿姨人很好,加之住客大多数年轻的游客,所以告诉我们想要去远一些的湿地公园可以一起拼车,又给我们简单说了几个市区里的景点和漂亮的地方。
在开始新的游玩之前,我们先去吃了一顿砂锅,砂锅里的酸菜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酸菜,酸而不涩,入口咸鲜清爽,实在是食堂酸菜炖粉条该好好学习的模范。
吃饱喝足,我们首先溜达去了市区尽头的大坝,可能是天太冷了,也并非官方景区,一路上几乎无人经过,我们走到路的尽头,听信小红书谗言决定爬山那个山坡看看有没有进入景区的路。但我实在是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长于水泥钢筋的城市,没能遗传到江西籍妈妈的一丁点爬山天赋,几乎四脚着地的爬山坡顶,却又狼狈的发现景区有一圈围栏,根本上不去。于是我们决定还是下坡买票进门,而我这个平原人在下坡时再次狼狈不堪的爬下去,甚至狠狠地摔了个跟头,裤子算是整个湿透了,幸亏穿了厚重的棉毛裤,地上还有不少积雪,不然非得把我尾巴骨帅裂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积雪才让本就不平的山坡更难攀爬。无论如何,全须全尾的下了坡,我们就灰溜溜的打车去了景区大门口。
这天实在是太冷了,市里的湿地公园也不算大,爬到顶之后也不过两三点钟,但我们实在想看日落,于是上上下下几次,又去山腰上的特产店里消费一杯热乎蜂蜜水坐了一小时。终于等到日落,湿地昏黄灰绿夹杂的林地在落日的笼罩中套上了一层柔光滤镜,漂亮得让人挪不开眼睛。于是我们不出意外的拍了一大堆照片,就在工作人员催促坐观光车离开时,帆帮助了一旁一个人带着三脚架拍照的女孩,她俩不知怎么就聊了起来,一路坐上了观光车出了景区。到达景区门口的时候,也许是纬度比较高,夕阳从灿黄变成了粉紫色,我们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小城,美得像在童话故事里。
由于打不到车,我们和那个女孩儿一起拼了车,不知怎么就一起去了司机推荐的餐馆吃了饭。聊天过程中,我依然话少食多,了解到女孩还是个比我们小六岁的大一新生,我不禁想感叹岁月匆匆,和她的积极阳光一比,我俩就像在地里耕了三十年地的老牛一样疲惫无力。
晚餐吃了炒菜,吃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地三鲜,说实话茄子没有食堂的好吃,太大块了,但是土豆和青椒香的我停不下筷子。而餐馆的老板娘大姨也把我吓了一跳,她路过我身边时,也许是室内太热,我脸有点发红,她就像我的一个长辈一样亲昵的刮了刮我的脸,实在是把我吓得,再次感叹东北人的超外向人格。吃完要离开的时候,大姨甚至还说留下唠两句,就连社牛如大一小孩姐也承受不住,我们赶紧逃走了。
回到青旅整理照片时出了意外,插相机卡的转换器和手机连接不稳定,把卡给烧了,我们拍的一大堆照片付之一炬。我们赶紧先在青旅老板的电脑上试着恢复,无果后老板也有些着急,我们便找了附近的网吧。网吧的门面很小,夜晚也没开灯,我们进去之后大着胆子下了楼梯,昏暗的大厅里只有两个在打游戏的人,黑暗的角落里只有柜台的电脑屏幕幽幽的发光,我们问了几句有人吗却没人出现,我的目光转向柜台后。我很难形容那种感觉,昏暗的电脑光和柜台后,一只白猫冒出了头,我心里说,原来霍格沃兹的大门真开在大东北啊!!当然,在我们摸索柜台电脑无果后,老板从监控看见了,下楼拯救了我们,最后照片也成功恢复了大半。我真没想到,我第一次去网吧居然是这样的情况,白猫网咖老板奇遇记算是本次旅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儿了。
在额尔古纳的第二天,我们和青旅的住客们拼车去了国家湿地公园,公园门票六十元,不过我们很幸运的遇上了国庆活动,徒步两公里代替观光车即可免门票。在等待活动开始的过程中,我听见了一家五口的上海话,很惊喜,而天降机会,五口人的爸爸找我帮忙拍照,拍完那一刻我仿佛e人上身,直接问出你们是不是从上海过来的,他们也很友好,简单聊了几句,对方还推荐了海拉尔的小众俄餐厅,而我们时间有限没能吃上则是后话了。
公园的景色其实并没有前一日的日落那样惊艳,但修了阶梯的爬山让我这个五楼无电梯居民仿佛回到了家,如履平地地穿过白桦林。简单逛了逛公园,观赏了一下高处的景色,我们就坚持不住离开了景区找拼车司机。
回去的路上,拼车的另外两位住客看见草卷,提出想要停车看看的请求,司机大哥也是住客,欣然停车,我和帆看过了这些景色,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上的积雪,不知道怎么,我们和司机大哥打起了雪仗,司机大哥也确实没骗人,他说之前把俩小姑娘打得嗷嗷叫,这天把我也打得嗷嗷叫了。另外两个住客拍了照出来也加入战斗,明明我们都不认识,但依然玩得很开心。
回到市区之后,我们吃了点东西逛了逛街,很快又赶去客运站,再次成为倒数乘客,大巴司机一边说着乱套了一边帮我们把行李箱抬上车,我们的额尔古纳之行就在烟粉色的夕阳中告一段落。
再次回到海拉尔的我们找地方寄存了行李,轻车熟路地打车去特产超市,滴滴司机也很热心,看到我们的终点之后提醒我们买特产要看产地,可别在俄蒙特产超市里买到山东临沂的特产了。谨遵司机大哥的教诲,我们一进超市就像两个掉进羊圈的灰狼,大大的消费了一把,用大包小包的特产结束了此次内蒙之行。
上火车简单洗漱休息后,第二天一睁眼就已经经过铁岭,我们在车上选好了在沈阳想吃的东西,还没下车便把冷面的外卖点到了酒店。到了酒店就开吃了,第一次吃咸口的冷面,实话说味道一般,不如酸甜口的有特色。
还未来得及批评沈阳的菜色,楼下的彩塔夜市用精彩各异的小吃彻底刷新了我对东北菜的刻板印象,喷醋拌鸡架鲜香味美,拌了土豆泥的大饭包也同样香喷喷,爽脆的白菜叶子包着黏糊糊的米饭、肉末和生菜碎,咬下的第一口是我这辈子最爱米饭的时刻,还有甜口的麻辣串与鸡棒骨,一扫我被太原麻辣拌带来的阴影,甜辣的蔬菜、面藕和裹满酱汁的鸡棒骨,沈阳太有品味了。除了小吃,夜市小摊的标牌也透着淡淡的幽默,冬枣爸爸和冬枣爷爷伴着“老甜了”三个字贯穿了整条街的水果摊头。
第二天,我们实在是玩累了,中午才爬起来,一出门便直接赶到了本地的抻面馆,老汤面的味道和我家的辣肉面一模一样,面条虽然比阳春面粗一些,但煮得软而不烂,恰到好处,在一众追求宽而粗、口感扎实的北方面食里像一朵奇葩,正击中了我的心,在夹生的北方面条子里勇夺第一。
吃完面条,我们体验了一把共享电动车,去小南门的教堂溜达了一圈,又去张学良旧居简单参观了一把,不过游客实在是太多,我们没排队进那个展厅,而是坐在门外把讲解视频认真的看完了,倒是比自己参观还有效率。出来之后,在巷子里我们品尝了一下冻梨,不得不说,入口一股馊了的梨味儿,但是咽下之后又是清爽的梨香,是一款味道很复杂的食物。
简单休息过后,帆提出想吃锅包肉和水饺,我们便打电话给王厚元饺子馆取号,并为了不过号一路飙电动车飞驰到店门口,正好叫到了我们的号,我连车都来不及停就冲了进去,让服务员笑了半分钟,感叹来得早真不如来得巧。折腾停了车,到了点菜的地方我们才发现这是个大饭店,却用着饺子馆的名字,可见饺子在东北饮食里的极高地位。虾仁角瓜饺子确实饺如其名,鲜美无比,但是锅包肉的甜腻实在是我这个爱吃辣的四分之一江西人无法跨越的坎,这老式锅包肉我实在是夸不出口哇。
之后,我们溜达回了酒店取行李,顺带又在夜市把昨晚没吃上的雪绵豆沙品尝了一把。雪绵豆沙的外皮雪白,并不是糯米面粉做的,而是用蛋清打发制作的,所以有浓郁的鸡蛋味道,和馅料里甜滋滋的豆沙放在一起有点不适配,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毕竟我吃番茄炒蛋得吃咸口的。
在沈阳的最后一站,我们经过一番心里斗争,选择了搓澡和洗浴中心过夜。我们去的是一家日式的洗浴中心,价格不便宜,但是服务也确实不错,国庆期间也并未因为人多而导致体验感下降。洗浴中心里餐厅、影院、独立小电视躺椅、ktv、电玩、购物厅、休息厅、太空舱应有尽有,更不用提冲澡、泡池、桑拿、搓澡、按摩一条龙,我们两个从未搓澡的南方人差点迷了眼,从最开始还得穿着衣服进澡堂的羞涩变成光着泡池子聊天的东北人,我们算是彻底融入了。搓澡也不算太难受,虽然我根本不敢睁眼,但是搓完之后光溜溜的皮肤确实是让人还想再来一次。洗浴结束后我们又去餐厅吃了碗冷面,最后按摩完舒服得我直接在休息区的躺椅上昏迷。
这次旅行创造了很多个我的第一次,第一次来到北纬五十度,第一次坐这么久的火车,第一次住青旅,第一次去网吧,第一次和陌生人吃饭玩耍,第一次主动和别人搭讪,第一次搓澡……东北的人和食物都比我印象中美太多,虽然人有好有坏,但我们在一路上认识了不少热心肠的好人,食物也一样,虽然有无法接受的食物,但更多的是刷新刻板印象的美味。
这一次没来得及去哈尔滨、漠河走走,也没能看到绿色的草原,希望下一次能够看到夏天的翠绿草原和飘雪的冰雪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