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会的结束程序

正规的交响音乐会在结束前有一套按照既定程序。
老资格的交响乐爱好者其实在当晚的节目单上就看出了这个程序的合理之处――上半场通常是两部作品,一部序曲之类的作品,然后是一个完整的交响曲,要不就是一个三乐章式的协奏曲;下半场则安排一个大部头的交响乐作品,但一般总比上半场两部作品时间之合要短些,这是为了给结束程序留点空。
当下半场交响曲的最后一个音符终于“尘埃落地”后,音乐厅内照例爆发出无比热情的掌声。掌声中,乐队指挥走下指挥座,步入舞台内侧。这时你可不要起身,否则会有人暗笑你是个附庸风雅的“洋盘”听客(要是真想早点回家在刚才乐队演奏期间可悄悄地“滑脚”)。乐队指挥肯定会在不早不晚的时刻回到他原来的位置上的,这时台下突然安静,人们知道交响音乐会的结束程序已在进行之中。指挥手里的小棒举起,乐队训练有素地奏响乐器。这支曲子热烈奔放,节奏鲜明,是多数听众耳熟能详的,比如“拉德茨基进行曲”,是可以让指挥竭尽表演才能的,他全身近乎夸张地大幅度动作,可谓不遗余力。听众们的情绪由此进一步高涨,不少手脚随着乐曲节拍的行进而规律应和。一曲终了,听众当然报以更热烈的鼓掌。于是,指挥家向他左首乐队第一小提琴手握手,表示感谢乐队成员的配合。接着,他托起双手示意乐队起立向听众致意,指挥家向听众鞠躬后便义无反顾地回到舞台内幕。请注意,此时乐队成员仍然坐下了(除本来就站着演奏的成员,如倍大提琴手,打击乐手)。
听众的鼓掌声不断,尽管有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左盼右顾打算抽身走人,仍有许多狂热分子坚定不移地拍手,决心用执着将指挥家唤出来,将结束程序进行到底,不然买票子的钱就亏了。掠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喝了一大口矿泉水后,指挥家重新步上指挥座。他以手势逐一让第一长笛、第一圆号、第一单簧管等站起来,引见给听众。然后他面向听众深深鞠躬,说出这场音乐会上唯一的一句话:谢谢大家,再加演一首乐曲。此前,交响音乐会与听众的交流是心灵感应,指挥家和演奏家不能像流行歌手那样手执话筒作感激涕零状,煞有介事地回忆坎坷的童年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交响音乐会上的规矩是君子动手不动口:台上动手演奏乐曲,台下动手鼓掌赞扬。
最后一支加演曲的风格往往和缓舒展,指挥家蓄谋已久地用温和的乐声抚平听众心中的浪潮。这支曲子和上一支加演曲目的乐谱其实早就搁在乐队成员的谱架上了。最后的掌声力度适中,双方知道这场音乐会真正结束了,听众带着满足的心情匆匆往家里赶,音乐家们则三两成群地去吃夜宵,可能花去这场表演所得报酬的二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