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中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获奖作品巡展

上个月底去动物园科普馆时,发现这里上了新展——第59届国际野生生物物摄影获奖作品巡展,一直持续到10月14号。

获奖作品分为不同类别,以生动的动物摄影最为吸引人,摄影师往往经过长期耐心的等待,才捕捉到到自然界中千钧一发的一瞬,留下了这些美丽珍贵而又隽永的影像。

《山猫快递》,拍摄自美国加州,一只住在摄影师住所不远的加拿大猞猁(又称北美猞猁、短尾山猫)捕捉到了一只松鼠,却发现很难从窗台上原路返回,犹豫之际,给了摄影师宝贵的机会来记录下这一刻。山猫的目光锐利,正和摄影师的镜头对视,松鼠的尾巴很长,直垂到窗台上。

《剑拔弩张》,拍摄自博兹瓦纳。摄影师目睹了海角豪猪(即南非豪猪)用身上的尖刺抵御花豹的攻击。从昆虫到羚羊,花豹什么都吃,但海角豪猪却让它束“手”无策、无从下口。

《午夜阳光中的鸟儿》,拍摄自挪威。午夜将至,极昼的太阳余晖洒在一座废弃工厂的窗台上,黑脚三趾鸻正在照顾雏鸟。这幅作品不仅记录了温馨的育雏场景,也记录下美丽的极昼,同时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由于海洋变暖和污染导致的食物短缺,三趾鸻不得不从海岸悬崖的天然巢穴飞往了城市地区。

《冰上的舞蹈》,拍摄自大连。这幅作品非常特别,摄影师来自中国,不到10岁(展览中有专门的10岁以下摄影组)。骨顶鸡(即白骨顶)正努力在冰上保持直立,同时又要制服一条蠕动的泥鳅。小摄影师在寒风中等待了很久,拍得非常清晰。白骨顶是种常见鸟,圆明园、颐和园中都有不少,尤其在冬天,它们成群结队、大量出现,我也曾拍过,但没有等这么久,更拍到这么精彩的瞬间。

《捕兔者》,拍摄自美国华盛顿圣胡安岛。一只乌鸦在草丛中抓住了兔宝宝。摄影师本以为鹰会来兔穴周围抓兔子,没想到来了一只乌鸦。

《忙碌的梅森蜂》,拍摄于德国黑森。一只双色梅森蜂正在往返建巢。这只蜜蜂正试图记住建巢位置周围的地标,以便能再次找到该巢。摄影师为了不打扰它的定位,每次它离开时,才把拍摄设备向前靠近一点儿。两个小时后,蜜蜂把摄影师的设备也视作了一个地标。拍摄过程体现了动物摄影的重要原则,尽量不干扰动物的行为,真实记录、尊重自然。

《生存游戏》,拍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摄影师来自中国香港。摄影师在蛛网下蹲守了一天,一只圆网蛛呈现出暗黑色的轮廓,前方是一只被闪光灯照亮的银斑蛛。蜘蛛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可能是共生共赢关系,前面的银斑蛛会吸引更多猎物进入圆网蛛的蛛网。然而,有些类别的银斑蛛也会趁圆网蛛蜕皮而无法自卫时以其为食。大自然中既有弱肉强食,又有互相依存。 以上只是此次摄影展的一小部分,除此以外,还有更多动物行为、生态环境、水下摄影、植物摄影、青少年生物摄影等主题的内容,展览持续到10月14号。非常非常推荐喜欢动物的朋友看展,准备去动物园的朋友也不妨增加这一行程,既观赏动物园中生活着的动物,也欣赏摄影机下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
© 本文版权归 夏日旋律summ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