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带几本书去西班牙——我的9月读书汇
月初二次出发西行时,我绝没想到仅仅二十天后又能回到北京,所以不仅行囊里带的书都与西班牙有关,还在几乎全部读完后分别留在了小镇的两个流动图书箱里。因为开学那天突然发现,学校里的中国面孔和接孩子的中国家长明显多了起来,这些相对稀缺的中文书籍也许会对大家了解当地有所帮助。
9月读书二十九种(含英文原版书三本),推荐以下十本:
概说式的西班牙通史,在从远古到当下的时间轴上选取了十个绕不开的节点做专题式讲述,详略和重点均比较突出。
与我这半年的实地亲身体验和感受作比,西班牙几乎所有历史都能在当下留下影响或者痕迹。罗马帝国的入侵让伊比利亚半岛成为伊斯帕尼亚行省,为后来的España提供了语源,开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萨贡托之战的废墟此刻就在我眼前;伊斯兰化后的安达卢斯即使七百年后被天主教的双王收复失地,我们仍能排着队参观安达鲁西亚和格拉纳达美丽的阿尔罕布拉;双王虽然没有同君联合的继承人,却以联姻方式迎来了哈布斯堡家族;本质上是波旁与哈布斯堡之争的王位继承战争以《乌德勒支条约》实现和平,但直布罗陀被英国拿走成为飞地;美西战争让西班牙在殖民上失去了拉美,但整个西语世界从那时起集体选择哥伦布发现美洲那天(10月12日)作为国庆节,则是情感的共同体,而这也是西班牙国庆节的由来。
正如味道不只是单纯的味觉感受一样,美食若只限于食材或口感,就一定会流于其表。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其内的起源、传承与流变,其外的风土、历史与文化。身处西班牙时,常有的体会便是,那里的不变要比变化更加传统,很多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眼看去似乎与千年之前并无差别;而那些史书上的记载,也总是出现在现实的边边角角。
所以这本伊比利亚的美食史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精髓,在纵横两面都做足了文章。纵向上借饮食的沿袭梳理了整个西班牙的历史,始于饮食,却远不止于饮食,深入到这一多元国度的方方面面;横向上则涵盖了加利西亚、巴斯克、加泰罗尼亚、瓦伦西亚、安达卢西亚等每个大区的风味和特色,在民族和宗教的分歧与融合、地区风俗与偏好的同与不同的辩证中,讲述了如今每个耳熟能详且唾手可得的小食和菜品的前世今生。
抛开历史意义来看,加塞特百年前对西班牙民族性政治哲学的批判如今仍不乏其思想性。在他看来,只从上升角度理解民族史是片面的,衰落史同样不可忽视,而近世四百年来西班牙的主旋律正是没落和解体,所以加泰、巴斯克等区高涨的地方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是本质而非现象,是根源而非结果,其实质是每个群体既不以局部自居,也不关心他人甘苦。
不过加塞特认为最初达成伊比利亚统一的卡斯蒂利亚难辞其咎,甚至成也核心,败也遗患。公平来看,比社会整体的各个局部在所有思想上保持一致更有必要的,是彼此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这点也可推而广之到整个世界。
此外,从历史上看,西班牙政治素来缺少精英化,哪怕是对拉美的殖民,更多也是自发或偶为,与另一日不落帝国大相径庭。因此加塞特的内心深处,人才稀缺、仇视精英再加上群众的反抗情绪,是西班牙衰落之本。
马德里家中因病猝死的妻子,伦敦街头意外车祸的情人,联结小说这一头一尾的两次意外和两个女人的却不是那个男人,而是故事里藏得更深的讲述者“我”,一个影子写手的影子。马里亚斯在这个略显复杂的结构中探讨的并非蝴蝶效应,而是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谎言和欺骗。
对“我”而言,第一次与玛尔塔厮会就赶上她猝死在怀里当然意外,藉次像暗影一样走入她的身后生活最多是好奇害死猫,但之后与她父亲、妹妹和丈夫的诸多隐秘渐次遭遇,则是冥冥中的必然,直到揭开那个远赴伦敦的丈夫最难以启齿的创痛。
正如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一样,生活中的讲述很多时候也是有关谎言的艺术,特别是当内心深处有了某种罪与罚的情绪之后,其讲述便会充满借口、辩解、掩护、开脱,甚至一个又一个新的谎言。只是没人能真正逃脱,因为谎言会和死亡一样以新的方式存活在生者之间。
伊巴涅斯不愧是瓦伦西亚的国民作家,他对家乡这片土地和大海的热爱,体现在几乎每一部以瓦伦风土人情为背景的早期作品中。尽管他享誉国际大都是在离开瓦伦远赴美国和周游世界之后,但那主要得益于自身的政治声誉以及好莱坞电影改编的影响力,若只从文学角度看,最初的这些小说更为纯粹。
《五月花》是其第二部小说,是他报人生涯和副刊时期的副产品,以卡瓦尼亚尔的渔民生活和自己早年的渔船和水手生涯为原型,写了一双兄弟和妯娌间的爱恨与情孽,生存与毁灭,和多年后沈先生《边城》的味道颇有些相似。
卡瓦尼亚尔如今仍是瓦伦著名的渔业基地、蓝旗海滩和美食街区,在全欧都享有盛誉,以其为中心伊巴涅斯将笔触也延伸至整个瓦伦西亚海湾的每个小镇:贝特拉的渔市、普伊格的山丘、萨贡托的古堡,乃至我现在生活的小镇加内特,也首次在小说中看到,让人感动。
加尔多斯之所以算是西班牙文学殿堂里最像巴尔扎克的一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族演义》这组多达5辑共46部小说的鸿篇巨制,其对十九世纪西班牙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致描摹,堪与《人间喜剧》相媲美,是不折不扣的西班牙民族史诗。不过整个系列一直罕有中文译本,我所读过的三本都集中在第一辑,均由上译在八十年代出版。
《特拉法尔加》作为整组史诗的启幕之作,从战败者视角极致还原了世界海战史上著名的1805年特拉法尔加战役,并且通过书中将士的耿耿于怀回溯了前次海战在圣维森特角惨败于英国海军的耻辱。小说篇幅不长,但对海战前的各路准备、战役中的各种细节以及失败后的人心世态等方方面面,描写均颇为精准,海战场面尤胜,如临其境。也不难看出,对于海洋立国的西班牙人民而言,每一次海战的惨烈与险恶都与国运和民生息息相关。
少年Pi的名利双收后,扬·马特尔没有耽于其中趁热打铁,转而从心所欲地把靶子竖在了大屠杀这一既不讨巧也不讨好的题材上来——正如书中的作家亨利一样:因为如今这样平和明媚的世界里,不仅编辑和书商们会想出各种理由退稿,就连身边的微尘众也没人愿意听他讲什么奥斯维辛或种族灭绝,直到那封来自同名标本师的神秘来信和晦涩剧本,像维吉尔带领但丁一样带领着他重新穿越地狱一般的历史。
所以本书仍是一篇充满隐喻的寓言小说,作者笔下的条纹衬衫国、以标本为由对各类动物的杀戮和灭绝、回望过去时的针线包(真相包)、面对声音时的沉默、从胸前伸出拇指朝下的手势……以及面对无以挽回的恶行他们无法想象无以名状只能称之为“恐怖们”,同样都不言而喻。两个亨利的映照也仿佛揭开了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的一切暗面,而拒绝遗忘恰恰才是如实讲述的初心。
即使是痴粉视角下的蝙蝠侠编年史,也依旧保有公允理性的评价。整体立足于漫画原作的理念和思想,兼顾电影、剧集等改编领域,既没有无限拔高至亚文化的高度,也不会在竞争或衰落面前妄自菲薄,对整个DC及美漫世界的发展也都有涉猎。
回首蝙蝠侠八十年,同时代的米勒和摩尔应是两个绕不开的作者,会和日后诺兰改编的电影三部曲一起载入史册:米勒笔下的黑暗骑士彻底走出了西西弗之困,摩尔则在《守望者》的巅峰之前铸就因果循环。
记得很多年前有人问我为何喜欢蝙蝠侠而非超人,喜欢DC而非漫威,我说其实就和喜欢可乐而非百事一样,骨子里是对传统的某种偏爱或坚守,而且蝙蝠侠作为唯一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很多时候都能让读者从他身上看到更凡人更普通的一面:他的黑暗与光明,崛起与衰落,挣扎与困惑……他最传奇的一面,恰恰也是他最庸常的一面。
时隔近三十年菲利普·罗斯才为凯普什教授三部曲划下了反向句点:在七十年代以《乳房》中硕大的异化向卡夫卡致敬、以《欲望教授》阐释对婚姻对虚无对死亡的恐惧后,新世纪初终于完成了这部直面情欲与苍老之间吊诡关系的小说《垂死的肉身》,所以我更愿称之为乳房三部曲。
原本也是个情节有些老套、细节甚至粗俗的故事:在年轻女学生的肉身面前,重获激情的老教授爬过道德界限,却因嫉妒心患得患失,迷失在年龄的沟壑中,直到数年后女孩罹患乳癌重新上门,只求在手术前用相机留下身体最美部位的最美瞬间。
教授对女孩堪称迷恋,也坦诚自己大谈卡夫卡委拉斯贵支贝多芬无非都是幌子,他不以艺术之名行情欲之实为耻,只因他将她视作艺术本身。不过真正令他自惭形秽的是对苍老的无法直视,正如让他回归本我的反而是对方的乳癌。当垂死的肉身遭遇肉身的垂死,两颗孤寂的心才重新找到彼此。
雷蒙德·卡佛领衔选编的美国短篇小说,集中于人文思潮和社会变革突出的60-80年代,类型偏现实主义,视角多为中产往下的平民阶层,生活气息浓厚。
正如卡佛题记那句亚里士多德的“优秀成为永恒”,书中不少篇目如今早已成为经典,如《魔桶》《好人难寻》《发烧》《石泉城》等,但以前读中文译本,对行文风格的体会远不如原文直给,特别是不同作者对比来看,恰是读这类选集的特别收获。
比如都是哥特,奥康纳显著的南方风格中有浓郁的宗教反思,欧茨则借叛逆期少女的遭遇对流行文化进行了某种批判,哪怕小说被她题现给鲍勃迪伦;比如同样利用极简文字浓缩无可奈何的生活琐细,安·比蒂营造的家庭氛围让人绝望,卡佛却通篇几乎不会遇到一个生词,流畅得能读出声来;比如都有犹太背景,马拉默德犹太词汇的使用频率比罗斯高太多……于是才会笃信谁的文字更适合自己。
bookbu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复活节游走——我的2025年4月读书汇 (14人喜欢)
- 流动的阅读——我的2025年3月读书汇 (13人喜欢)
- 自己的房间——写在三八节前 (17人喜欢)
- 只要平凡——我的2025年2月读书汇 (26人喜欢)
- 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我的2025年1月读书汇 (1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404篇内容 · 115.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7.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65篇内容 · 156.7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9篇内容 · 86.4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64篇内容 · 45.1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5.4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27篇内容 · 899.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