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摇滚漫谈】徐太志-K-POP开创者的摇滚底色(上):从摇滚少年到文化偶像
韩国的文化输出阵地,主要集中在韩影、韩剧和音乐,在这几项当中,在商业上最为成功的,还得说是以俊男靓女组成的偶像团体打造的K-POP。当下的K-POP,已经完全做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尤其是K-POP的代表人物BTS(防弹少年团),在取得攻陷Billboard单曲榜前十名的佳绩之后,不但在欧美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还获得多次格莱美提名,其在格莱美舞台上的演出,也被奉为经典。另一个女团Blackpink也不遑多让,同样在欧美混得风生水起。作为亚洲艺人,能用母语打入欧美流行音乐的大本营,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喜爱,甚至美国总统都要靠接见他们来展现自己的包容与开明,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傲人成绩。在一位德国学者迈克尔·富尔撰写的《韩国流行音乐》专著中,指出K-POP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发达国家的方方面面,笔者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曾见过不少因为喜爱K-POP而去主动学习韩语的年轻人。书里提到,“K-POP是完美的工业产品,利于记忆的旋律、招牌式的舞蹈、乌托邦造梦般的MV、俊美的长相和优秀的身材,一切都打在受众的需求点上”,这就是K-POP成功的秘诀。

K-POP的成功不是偶然,在之前的三十多年里,他们不断的积累和进化,才有了当下的辉煌。不过,这个系列既然名为韩国摇滚漫谈,关注点必然是摇滚,而不是K-POP。对我个人来说,K-POP是成熟的工业产品,是用来消费的产品,和我心目中的音乐和表达,并没有太多关系。之所以在文章的开头写了这么多关于K-POP的内容,就是因为韩国K-POP的开创者,就是一个名为徐太志和孩子们的组合,而这个组合的核心徐太志,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徐太志本来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摇滚音乐人,只是出于对嘻哈音乐的喜爱,才组建了徐太志和孩子们这个组合。徐太志和孩子们在韩国乐坛一共存在了四年的时间,只留下了四张正规专辑,但对韩国乐坛的影响之大,无人能出其右。在韩国的媒体和评论界眼中,徐太志和孩子们在韩国乐坛的影响力,就等同于迈克尔·杰克逊或者涅槃乐队在全世界歌迷心目中的地位。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韩国歌坛,还处在自娱自乐的状态中,因此咱们这边即使喜欢K-POP的朋友,对徐太志和孩子们可能也没有太多了解。

如果让我总结徐太志和孩子们取得的成就的话,大概有三点,其一是重塑了韩国乐坛的生态,之前是流行抒情曲、演歌和摇滚并行的状态,徐太志和孩子们则直接打开了面对青少年的唱跳rap的崭新形态,其二是引领青少年文化,倡导个性,追求自由,尤其是在表达自由上,甚至成为废除审查制度的最后的关键一环,其三是打破以唱片公司和经纪人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重新建立以歌手和艺人为核心的合作模式。这三点能做到其一,就足以在韩国音乐史上写上一笔,更何况徐太志和孩子们做到的还远不止这些。因此,徐太志后来被冠以“文化总统”之称,就连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都号称自己是徐太志的歌迷,徐太志当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关于徐太志的传奇故事,实在是太丰富多彩,资料过于繁杂,在筹备期也一度让我迷失,不知该如何取舍。不过,既然是韩国摇滚漫谈,我还是以摇滚和音乐为主线,来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位韩国K-POP的开创者、摇滚歌手徐太志的人生经历。
徐太志,1972年出生于韩国首尔的一个中产之家,是家中的次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徐太志在初中时便开始迷上了音乐,最早接触的音乐就是野菊花。1985年野菊花的首张专辑横空出世,里面的歌曲首首经典,让徐太志心潮澎湃。于是,徐太志找来几个音乐品味相似的同学,成立了一支名为Sky Wall的乐队,徐太志在乐队中担任贝斯手和主唱。除了翻唱野菊花的歌曲之外,乐队也有一些原创,作品全部来自徐太志,那时的他,才仅仅十四岁。八十年代的韩国,还处于黑暗的五共军政府时期,学校的管理简单粗暴。徐太志在迷上音乐之后,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此和老师起了不少冲突。
初中毕业之后,徐太志进入首尔北工业高中学习,原来的乐队Sky Wall随之解散。高二的时候,在很多人还在内卷学习的时候,徐太志就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那就是做出自己的音乐,他认为自己无法在上学期间追求音乐,因此决定退学。在和父母反复商量两个月之后,家里同意了他的请求,徐太志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

退学之后,徐太志短暂的加入了一支名为活火山的乐队,因而结识了著名的吉他手李正善,在他的推荐下,徐太志开始在韩国摇滚教父申重铉经营的伍德斯托克倶乐部演出。彼时的申重铉,刚刚从大麻事件的影响中走出,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太能理解和适应当下的乐坛,暂时退居幕后。真正在管理和经营这家俱乐部的,其实是申重铉的长子申大哲。申重铉一家乃是真正的摇滚世家,长子申大哲、次子申允哲都是闻名遐迩的吉他手,三子申石哲则是技术精湛的鼓手。申大哲组建的Sinawe,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支重金属乐队,早在1986年就出版了乐队的首张专辑《Heavy Metal Sinawe》,和复活乐队、白头山乐队一起掀起了韩国重金属的浪潮。可惜的是,浪潮退得太快,转眼间,乐队就四分五裂,后继乏力。徐太志的贝斯演奏,有着和他年龄不符的成熟与精湛,在演出中被申大哲一眼看中,对他发出了加入Sinawe的邀请,徐太志欣然允诺。刚好此时,前主唱金钟书也找到申大哲,希望重回Sinawe,再加上新来的鼓手吴庆焕,新一代的Sinawe经典阵容就这么固定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排练,Sinawe推出了乐队历史地位仅次于1辑《Heavy Metal Sinawe》的4辑《FOUR》。这张专辑在音乐风格上抛弃了早期的英式重金属,转向当下欧美正当红的美式流行金属、华丽金属和硬摇滚,无论是编曲还是演唱,都更具国际水准。然而,市场的反馈不佳,专辑销量惨淡,引发了成员之间的矛盾。重金属乐队,历来都是以主音吉他为乐队核心,但在Sinawe里,申大哲和金钟书都有着不俗的创作实力,还有徐太志,虽然没能在专辑里收录他的歌曲,但他的创作能力毋庸置疑。因此,在音乐观点上存在分歧,几乎成了必然,成员之间的合作开始出现裂痕。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91年一场荒谬的演出。本来乐队在筹备一场在体育馆内的大型演出,为此精心排练了很长时间,但到达会场时,却发现演出场所完全不具备演出的条件,几乎就是一个施工中的工地,舞台效果惨不忍睹。作为队长,申大哲非常生气,与主办方大吵一场,灌下几瓶烧酒后愤然离场。本来乐队应该集体行动,但金钟书和徐太志不忍心让在演唱会门口排队等候的歌迷失望,最后两人以半支乐队的形式完成了演出。事后,申大哲极为愤怒,认为两人不该抛开乐队独自演出,金钟书和徐太志也不甘示弱,几人大吵一场后不欢而散,Sinawe的黄金阵容,就此结束。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因为那场默契的合作,徐太志和金钟书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离开Sinawe之后,徐太志的音乐重心,从重金属转移到了嘻哈音乐,同时开始研究MIDI音乐。为了练习说唱技巧和钻研编曲制作,徐太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达六个月,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有了将重金属和嘻哈融合到一起、组建一支前所未有的乐队的想法。之后在一次俱乐部的演出中,徐太志结识了大牌歌手朴南正的伴舞团成员杨贤硕。一开始,徐太志只是想让杨贤硕教他跳舞,杨贤硕也乐得赚点外快。后来,徐太志终于写出了后来大热的歌曲《我知道》,兴冲冲的拿给杨贤硕听。杨贤硕听完之后表示,“哇,不得了,肯定会红。这首歌很牛逼,单靠你一个人太难了,就让我来帮你吧”。杨贤硕表示,自己可以在后面帮他跳舞,自己也会说唱,你来当主唱,我来当绿叶。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组队。然后,杨贤硕又拉来了他的好友,同样是跳舞高手的李朱诺,韩国第一个男团组合SeoTaiJi&Boys正式成立。之所以组合命名为SeoTaiJi&Boys,是因为徐太志才是组合里绝对的创作核心,作词作曲编曲演唱全由徐太志一个人完成,而杨贤硕和李朱诺的工作,就是给歌曲编舞以及伴唱,地位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不过意外的是,专辑发行后,电视台在播放SeoTaiJi&Boys的MV时,意外的把SeoTaiJi&Boys翻译成了徐太志和孩子们,男孩们惨变孩子们。不过既然如此,也就将错就错,把这个名字延续了下去。


1992年3月,徐太志和孩子们(서태지와 아이들)在一家不太知名的公司半岛唱片旗下发行了首张同名专辑《 서태지와 아이들》(徐太志和孩子们),专辑发行后,因为音乐类型实在无法分类,公司方面也没做太多宣传,自然也引不起什么波澜。事情的转机则来自一次意外,当时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MBC有一档专门面对素人的类似星光大道的综艺选秀节目,不知道是公司的安排,还是徐太志自己的决定,徐太志和孩子们带着他们专辑的主打歌《我知道》登上了这个舞台。三个阳光帅气的大男生,穿着时尚的服装,在台上边唱边跳,唱的还是当时在韩国还很陌生的嘻哈音乐,可以说无论是音乐的类型还是表演的形式,都让评委很难接受。于是,几位评委一致给出低分,将徐太志和孩子们淘汰出局。可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晚节目在电视中播出以后,第二天所有的音像店都排起了长龙,挤满了想要购买徐太志和孩子们专辑的青少年们。最终,徐太志和孩子们的同名专辑销量超过了一百七十万张,创造了韩国音乐史上出道专辑的销量纪录。同时,专辑大部分曲目都进入了电台排行榜Top10,主打歌《我知道》更是在各电台的排名连续五周保持第一,当年所有的歌谣奖项都被徐太志和孩子们揽入怀中。大众对于这张专辑也有很多种评价,原来韩语也是可以唱嘻哈的、改变大众音乐历史的专辑、韩国真正的Dance音乐专辑等等,徐太志和孩子们,就这么开创了韩国偶像组合和流行舞曲的新时代,被视为韩国偶像的鼻祖。

然而只有亲自听过才知道,徐太志做的哪里是流行音乐那么简单,这张专辑呈现出的是把摇滚、说唱、流行、舞曲等等音乐类型融为一炉的实验音乐。标志性的搓碟音效,MIDI做出的舞曲鼓点节奏,重金属吉他的失真riff,主歌部分的韩式说唱以及副歌部分的抒情曲旋律,这便是主打歌《我知道》呈现出的面貌,是很难用类型去定义的音乐。在其他歌曲中,徐太志还尝试了在抒情曲中加入大段即兴的萨克斯,或者大段的摇滚吉他solo,在说唱的间歇突然插入的摇滚高音嘶吼,甚至把演唱会的现场音效与录音室的演唱混缩出全新的效果。在《Rock'n Roll Dance ('92 Heavy mix)》中,甚至直接把重金属乐队AC/DC的经典名曲《back in black》的吉他riff铺到背景里,然后唱道,摇滚、重金属、爵士、古典、朋克、布鲁斯,不管是什么节奏,我们只想跳一曲摇滚舞蹈。此外,专辑在形式感上也做足了文章,专辑的打头曲名为《Yo! Taiji》,歌曲里是徐太志的一些碎碎念,然后把这种形式延续到后面的专辑当中,每张专辑的开头都是《Yo! Taiji》,而且每次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也可以视作专辑的自我介绍。还有,当时徐太志就想到了国际化的问题,主打歌《我知道》还制作了一首英文版,名为《Blind Love》,同样收录在专辑里,目光足够长远。关键是,这样的玩法,整张专辑听起来还非常和谐动听,不得不佩服徐太志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和掌控力,而且,这张专辑出版的时候,徐太志才刚刚满二十岁,前途不可限量。
专辑的制作人员也是星光熠熠,徐太志除了词曲编唱之外,还负责《我知道》、《幻想中的你》和《Blind Love》三首歌的吉他演奏,是专辑制作的最大功臣。Sinawe的主音吉它申大哲则客串演奏了《Rock'n Roll Dance ('92 Heavy mix)》,另一位和Sinawe和复活都颇有渊源、曾组建过外人部队的吉他手孙武贤客串演奏了《我的一切》,和音歌手里除了组合里的杨贤硕和李朱诺之外,还有徐太志的好友、前Sinawe的主唱金钟书和实力派歌手张慧珍。徐太志虽然年纪轻轻, 摇滚圈的人脉却很广,这张专辑的成功,离不开一众摇滚圈好友的鼎力相助。
整张专辑听下来的感受是,徐太志显然对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理解,在徐太志和孩子们的组合里,音乐完全是原创的,方向由徐太志全盘掌控,拥有完整的表达。这种音乐和后来韩国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偶像组合,完全不是一个东西,把他视为鼻祖,多少有些糟蹋徐太志的音乐本身。不过,之所以得出上面的结论,基于我对徐太志和孩子们音乐的理解和分析。但是,我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对当年那些孩子来说,徐太志和孩子们的音乐不是用来听的,而是用来看的。听和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单纯听,会感受到徐太志在音乐上的缜密与创新,单纯看,就是全新的舞蹈音乐,阳光快乐大男孩,跳着充满节奏的舞蹈,唱着无比酷炫的嘻哈,是时尚潮流的引领者,也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这,或许就是错位的辉煌吧。
《Rock'N Roll Dance》
作词:徐太志 作曲:Angus Young 编曲:徐太志和孩子们
随心所欲地跳舞,也没人指责的那种舞
你知道吗?那就是Rock'N Roll Dance。
大声歌唱 奋力奔跑 身体碰撞
觉得怎么样,不觉得很兴奋吗? 这就是Rock'N Roll Dance。
Rock'N Roll Dance,Rock'N Roll Dance!
在想什么呢。如果问起你的话
那些现在不用担心 现在就是现在
摇滚,重金属,爵士, 古典, 朋克,布鲁斯,
不管是什么节奏,我们都想跳舞。
Rock'N Roll Dance Rock'N Roll Dance Rock'N Roll Dance
徐太志的出现,让备受压抑的青少年一代陷入疯狂。据说,在当时的韩国街头,随处可见“徐太志fashion”打扮的年轻人,路边的音像店里,放的全都是《我知道》的旋律。徐太志和孩子们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让青少年们完成了从爆发就是灭亡到爆发才是生存的认知转换,从此他们不再是被社会忽略的人群,而是时代的主角。
为了配合专辑的宣传,公司还特意制作了《我知道》和《幻想中的你》两首歌曲的MV。当时那个年代的MV,就是加强版的卡拉OK,效果、剧情什么的一概没有,就是让歌手穿上演出服规规矩矩的唱歌,再由摄影机记录下来而已。但徐太志不想要这样的MV,于是他积极和公司沟通,撰写剧情脚本,寻找拍摄场地,在现场反复彩排,多次拍摄,最后才达到徐太志想要的效果。两首MV都在一间废弃的工厂内拍摄,《我知道》主要是展示徐太志和孩子们在立体空间内的动感舞蹈配合,在铁梯的最高处,一位留着长发的吉他手在纵情演奏,也不知道是否是申大哲的客串。《幻想中的你》则偏剧情化,杨贤硕扮演帮派的领袖,徐太志则是孤身闯关的勇士,来来往往,打打杀杀,最后达成和解,非常有意思。
制作好的MV,本来是应该配合专辑宣传的物料,没想到专辑发售后,异常火爆,从宣传的角度似乎也没必要再添一把柴火。于是经纪人和公司见利忘义,私自把剪辑好的MV拿到市场上去售卖。此类情况,在当时那个时代屡见不鲜。在唱片行业内,歌手是地位最低下的存在,几乎是公司的傀儡,公司和经纪人可以不经过歌手本人的同意,独断的决定所有的事情,有点像封建大家长制的感觉。同时,即便专辑销量再高,利润也大部分归公司所有,歌手能分到的利润是最少的。总之,歌手被认为是公司的产品和附庸,是被压榨的对象,几乎没有尊重可言。
徐太志显然对这种状况非常不满,于是,他以“侵害著作权”的名义,一纸诉讼将公司和经纪人告上了法庭。这在当时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徐太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他认为“歌手是音乐的生产者,不是公司的傀儡”,因此,“歌手不是被公司和经纪人所雇,而是雇佣公司和经纪人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徐太志的观点,挑战了整个唱片行业的潜规则,引起了轩然大波。面对巨大的压力,徐太志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或许是徐太志的商业潜力太大,又或者是半岛唱片的规模太小,不愿意失去徐太志这颗摇钱树,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按照徐太志的意愿来进行艺人的管理以及利润的分成。

出道之后,徐太志和孩子们人气一路攀升,成为炙手可热的偶像。然而,就在1辑出版八个月后,徐太志和孩子们突然中断了一切活动,从媒体和大众面前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想要抛开商务活动的影响,在安静的环境下专心筹备下张专辑。这种做法现在看来是理所当然之事,可是在当时根本就无法想像。因为怕被电视台扣上不合作的帽子,不管你是出道多久、多大牌的歌手,只要电视台召唤就得乖乖的上节目。因此,徐太志闭关创作本来是敬业的行为,却因为这种敬业彻底得罪了所有的电视媒体,并在之后演化成徐太志和媒体之间的战争。
1993年6月,徐太志和孩子们带着他们的2辑《Seotaiji And Boys II》 回归。“徐太志和孩子们”的回归消息成为当时的社会焦点,青少年歌迷们抛开一切繁杂事等,全都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等待,期盼着徐太志能带着和1辑一样的RapDance音乐出现。可是徐太志的新歌《何如歌》却完全出乎歌迷的预料,用全新的造型亮相,肥大的裤子、全员黑色的衣服、挂着商标的帽子、Reggae烫发,彻底颠覆了歌迷之前的印象,音乐上更是不走寻常路,用融合了新金属和传统国乐的说唱来向观众展示什么才是具有韩国特色的嘻哈。
新专辑的主打歌就是《何如歌》,这首歌不但是韩国流行音乐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韩国摇滚名曲,Guckkasten的逆天主唱河铉雨的封神之作,就是在蒙面歌王舞台上用突破极限的声音演绎的《何如歌》。说回歌曲本身,《何如歌》的风格来源不再是传统的重金属,而是转向新金属。歌曲一上来就是生猛的失真吉他前奏,然后一个急停,插入标志性的搓碟音效,而后进入说唱。徐太志的人声,并没有和其他新金属乐队的主唱一样暴烈和富于攻击性,而是沉静温和的娓娓道来,诉说着对感情的执念。歌曲的旋律相当复杂,在主歌之外,还有至少三段旋律和过门,带有不同的情绪张力。尤其是在第二段副歌过后,背景里居然插入了韩国传统乐器太平萧的声音。太平萧和唢呐系出同门,都来源于古代波斯的surnay,只不过韩国的太平萧更长,音量更大,也被称为长唢呐。太平萧这种乐器音色清亮,是常被用作吹奏旋律的主奏乐器,其音色和人声相互冲突,因此更多地应用在间奏中,以烘托气氛。但《何如歌》的这段副歌,说唱的人声与洒脱的太平萧并行,居然毫无违和感,反而增加了间离的效果,实乃神来之笔。歌曲真正的间奏,是一段非常标准的重金属风格的吉他solo,行云流水,荡气回肠,颇有几分北欧哥特金属乐队夜愿的感觉,也是歌曲的另一个亮点。专辑里的另外一首名作《死亡沼泽》,在流行歌的编配中突兀插入的摇滚吉他solo,让人印象深刻。歌曲的主体是说唱,副歌部分旋律都很动听。这首歌的歌词据说是劝诫青少年朋友们,不要掉入毒品的沼泽。
《何如歌》
词曲:徐太志
曾被你夺走一切的心
又感觉到它回到了我这里
一直相信你永远是我的恋人
但我的想法错了
即便你变了也没关系,现在就算看到你
我也毫无感觉,我的视线
总是停留在从前的你的模样和望着我的你的微笑
还有只属于你的声音,现在的我对这一切都很怀念
每次看到你
我的心都会有颤抖的感觉
我就这样把自己交给了你 嗯
就算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因等待你的激动
心情总是愉悦的 嗯
在我膨胀的心里一直有你
满满地拥抱着有着洁白微笑的你
现在为了你我有留下的东西
有装满你明朗微笑的照片
我就这样转身回去吗
你就这样把我忘记吗
我就这样转身回去吗
就这样把你送走,我的心太难受
我就这样把自己忘记吗
我就这样就这样把你送走
我的心太难受
我对你没有太多的期待,像从前那样
就像当时一样,充满了真心
你总是对我那么温暖
现在就连给你打电话,我都
变得害怕,每次看到你
我的心都会有颤抖的感觉
我就这样把自己交给了你 嗯
就算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因等待你的激动
心情总是愉悦的 嗯
在我膨胀的心里一直有你
满满地拥抱着有着洁白微笑的你
现在为了你我有留下的东西
有装满你明朗微笑的照片
我就这样转身回去吗
你就这样把我忘记吗
我就这样转身回去吗
就这样把你送走,我的心太难受
我就这样把自己忘记吗
我就这样就这样把你送走
我的心太难受
专辑发售之后,徐太志和媒体之间的战争也拉开了帷幕。KBS电视台以“会让青少年痴迷,产生恶劣影响”的理由禁播徐太志和孩子们的音乐,《国民日报》以《中世纪魔女的猎取》为题目对徐太志的音乐进行批判,韩国日报则明确的刊登了《徐太志演出制止,做得好》,朝鲜日报以《艺人不良造型的危险水位》为题批判了徐太志和孩子们的服装与造型,除了MBC电视台之外,似乎所有媒体都要将徐太志和孩子们置于死地。然而,大众歌迷们却给予他们比1辑时更加狂热的支持和响应,走在路上,耳边听到的全是《何如歌》,顶着一头爆炸烫发模仿杨贤硕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徐太志的HipHop Fashion再次成为流行风向标。徐太志本人也表示,“我们的音乐是嘻哈,拥有表达的自由”,因此对媒体的恶意中伤置之不理。

即便在媒体的一众恶评和封杀下,《Seotaiji And Boys II》的专辑仅仅发行两周就卖出了一百万张。面对天量的销售数字背后汹涌的民意,评论家开始对徐太志和孩子们的专辑进行正面、客观的评价,媒体也开始逐渐转向。最终,《Seotaiji And Boys II》的总销量超过二百一十万张,创造了韩国音乐专辑销量的神话。至此,“徐太志和孩子们”终于获得了主流的认可,《Seotaiji And Boys II》获韩国唱片大奖、SBS首尔歌谣大赏的作曲奖、企划奖、最高人气歌手奖、MBC十大歌手歌谣节大奖、KBS歌谣大奖等音乐性质奖项。不仅如此,他们还代表韩国参加了亚洲音乐节,徐太志和孩子们的声誉,也达到了顶峰。

1994年8月,徐太志和孩子们推出了第三张正规专辑《Seotaiji And Boys III》。或许前两张专辑的成功,让徐太志彻底放飞自我,抑或者前两张专辑的成功,让徐太志厌倦之前的自我,总之,新专辑不再延续之前的嘻哈舞曲风格,变成了一张彻头彻尾的摇滚专辑。从专辑的例行打头曲《Yo! Taiji》开始,徐太志就在里面铺上了一大段重金属的强劲riff,似乎是在向听众们宣称,虽然凭借嘻哈舞曲获得了大众的喜爱,但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是热爱摇滚。专辑的主打歌是《渤海之梦》,走的是金属柔情的风格,优美的旋律不由得让人想起了Motley Crue乐队的《Home Sweet Home》、Cinderella乐队的《Heartbreak Station》、Bon Jovi乐队的《Bed Of Roses》,之所以会举出这几个例子,是因为徐太志在某次访谈中提到,他年少时最喜欢的几支乐队就是Motley Crue、Cinderella和Bon Jovi。《渤海之梦》的歌词是写朝韩南北分裂给民众带来的痛苦,一句“难道我们要这样身体被劈开一半,毫无现实生活下去吗”,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在公演伦理委员会还存在的日子里,南北问题乃是超级禁忌的话题,而徐太志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无奈的现实赤裸裸的呈现在听众面前,确实要拥有非凡的勇气。或许在经过前两张专辑的音乐实验之后,徐太志终于认识到,音乐形式的创新只是暂时的,音乐的表达和内涵,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力量。专辑的第三首歌《孩子们的眼》属于甜美的抒情曲,带着童年的记忆和淡淡的惆怅,也是专辑里唯一一首纯粹的抒情曲,算是给之前的听众一个短暂的过渡。之后就是重型说唱的《教室理念》,怒斥教育体制,因为歌词过于直白,丝毫不留情面,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的风浪。这首歌是和韩国激流金属乐队Crash合作,在副歌部分,可以清晰的听到主唱安兴灿的黑嗓,衬托得徐太志自己的嗓音,都有点显得清新脱俗了。同为重型音乐的《我情愿》,写出追求自由的心声,《哲基尔博士与海德》应为同名漫画所做,延续之前《死亡沼泽》的禁毒主题,是一首带有动漫色彩的重金属音乐,《打算忘掉你》前半段抒情,后半段呐喊,强烈的反差让人印象深刻,而《永远》则用古典的交响乐团来讲述美好的恋爱梦,即便是《渤海之梦》的伴奏曲,其实也花了不少心思,用弦乐代替人声,效果也不差。
《Seotaiji And Boys III》是徐太志重拾初心的专辑,绝大部分都以重金属和新金属的风格为主,几乎完全抛弃了之前的说唱舞曲的风格,歌迷自然很难接受。毕竟这些青少年只是单纯的喜爱徐太志,但对摇滚却一无所知。而且,随着徐太志和孩子们的流行,各家唱片公司陆续制造出了一大批模仿徐太志和孩子们的偶像组合,这些组合逐渐填补了徐太志他们的空位,成为青少年眼中新的偶像。很多歌迷表示,“徐太志的音乐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元气满满的dance音乐”,这张专辑的销量惨遭滑铁卢,甚至被评论界誉为“受到诅咒的杰作”。
渤海之梦
词曲编:徐太志
真的我只有一个愿望
何时才能在分裂的土地上见到朋友们
别在犹豫中迷失了我们
作为同一民族的兄弟,我们却彼此对峙
我们制造的巨大欲望让我先死去
你真的知道吗,全人类的生死
难道已经忘记那凄惨的日子吗
难道我们要这样身体被劈开一半
毫无现实生活下去吗
守护着无法治愈的痛苦 呐喊的我们
爽快的敞开心扉,寻找我们的出路
我们会有更幸福的未来...
总有一天分界线会在我的小土地上消失
许多人在心中充满了希望
我现在期盼着和平与爱
聚集我们年轻的力量,就能撼动世界
我们彼此携手就是巨大的力量
难道我们要这样身体被劈开一半
毫无现实生活下去吗
守护着无法治愈的痛苦 呐喊的我们
在无法前行的路上洒下千万人的眼泪
喔!对我来说难道无法前往也无法看到吗
我想和那些鸟儿一起在那天空自由翱翔...
我们一直所期望的是彼此欢笑、相互帮助地生活
现在一起看着同一个方向前行吧
《教室理念》
与 Crash 合作
词曲:徐太志
够了 够了 现在那种教导够了
这样就够了 现在够了
我要用我的方言来倾诉
每天早上七点三十分把我们塞进小小的教室
在全国九百万孩子的脑袋里全都塞进同样的东西
堵塞 完全堵塞 四周堵塞 你还有一口吞下我们的
在这昏暗的教室里度过我的青春太可惜了
会把你打造得更出色 比你旁边坐着的那孩子更出色
一个个踩着别人的头往上爬 你可以变得更优秀
为什么不改变,反而纠结内心,在年轻的日子里徘徊
为什么不改变,只是等着别人去改变
够了 够了 现在那种教导够了
这样就够了 现在够了
我要用我的方言来倾诉
从国民小学升入中学,再经过高中,把我们送进包装中心
为了打造外表好看的你,用大学这张包装纸把我们漂亮地包裹起来
现在想想吧 大学!遮着脸装严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更坦诚些吧 你能明白的
会把你打造得更出色 比你旁边坐着的那孩子更出色
一个个踩着别人的头往上爬 你可以变得更优秀
为什么不改变,反而纠结内心,在年轻的日子里徘徊
为什么不改变,只是等着别人去改变
够了 够了 现在那种教导够了

3辑的口碑和销量都不尽如人意,徐太志也有些郁闷,毕竟3辑才代表他真正想要追求的音乐和表达,没能获得歌迷的认可,这多少让他有些沮丧。一年之后的1995年10月,徐太志和孩子们又携新专辑4辑《Seotaiji And Boys IV》回归。这次的新专辑,不再任性的坚持摇滚本身,而是折衷的采用了温和的抒情摇滚。整张专辑的风格是还是摇滚和说唱的融合,但每首歌都有不同的倾向,和之前的3辑偏重型音乐的编配相比,4辑更偏向另类摇滚,寻求更多风格的融合。真心佩服徐太志,每一张专辑都有新的突破和改变,从不重复自己。说唱歌曲部分,全都演化到了更新潮的匪帮说唱(GangstaRap),采用匪里匪气的怪异唱腔,说着这个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Come Back Home》里的高音和声,《伤痛》里的悲痛欲绝,《1996 他们统治地球时》里的现实寓言,都令人印象深刻。《Free Style》是徐太志和金钟书一起创作的歌曲,金钟书也在这首歌里担任了副歌的和声。整首歌是用失真吉他打底,继续尝试摇滚和说唱的融合,且歌词都还能做到言之有物,也是一首佳作。而《Goodbye》干脆就是一首萨克斯抒情曲,《이너비리스너비》就是排练时的一个动机,真是敢想敢做。此外,《Come Back Home》出版之后,让很多离家出走的孩子自动自觉的回家,音乐甚至对现实产生了影响,绝对是功德无量。还有无词版的《时代遗憾》,也是韩国摇滚史上非常重要的歌曲,其中的因缘际会,会在文章末尾的与公演伦理委员会的战争中详细介绍。
出乎意料的是,徐太志和孩子们的4辑打破了媒体的一致看衰,第一天就卖出了三十万张,总发行量更是超过两百万张,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三张突破两百万张的唱片(第一张是徐太志和孩子们的《Seotaiji And Boys II》,第二张是金建模的《错误的相遇》)。主打歌《Come Back Home》在各电台的排行榜上位列第一,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滑雪服的少年,就连李朱诺的口罩造型也变成时尚。

即便再度受到追捧,但徐太志心里已经有了倦意,甚至萌生了退意,这从专辑末尾的《Goodbye》里就能感受到一二。1996年1月31日上午10点45分,之前没有任何预兆,徐太志和孩子们突然在成均馆大学召开记者会宣布隐退。“为了从创作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最美丽的形象留在歌迷的心中,所以决定隐退。从现在起就要回归为平凡的韩国青年了”,三名成员登上了演讲台,宣读了长达九页的隐退宣言。当天共有超过一百五十名记者赶到了现场,为了保证记者会的顺利召开,警察署共出动了五个中队的警力将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虽然记者会是在没有对歌迷公开的情况下召开的,但还是有一百多名闻讯赶来的歌迷包围了会场。徐太志和孩子们退场的时候,这些歌迷突破层层警卫,将徐太志他们的保姆车围住并哭着拍打车窗,最后徐太志他们无奈只得从成均馆大学的后门离开。
徐太志和孩子们的突然隐退成为当时最大的新闻,各电视台的重点新闻、报纸的头条无一例外都是他们的消息。新闻报导里,有穿着校服失魂落魄的呆坐在地的学生,也有随着保姆车离开方向茫然踏步的歌迷,甚至还有因为徐太志和孩子们隐退而自杀的狂热粉丝。不管结局如何,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一个时代过去了……
徐太志和孩子们,虽然被称为K-POP的开创者,但他们和之后的偶像团体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他们的音乐全部都是徐太志的原创,无论什么变换怎样的风格,都是他们自己的表达,而不是公司设计和安排的产品。其次他们背后也没有企划的公司,一切外部事务,包括和媒体、社会乃至公演伦理委员会的交涉,都得靠自己完成,还要承受着全社会媒体的关注,几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太累了,已经失去了当初做音乐的初心。因此,徐太志和孩子们决定在最华丽的时候隐退,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隐退之后,徐太志独自一人前往美国学习音乐,杨贤硕转身成立了一家娱乐经纪公司,取名为YG Entertainment,发展到如今,已经是当下韩国最大的娱乐经纪公司之一,BLACKPINK和BIGBANG都是YG的签约艺人。李朱诺则重回娱乐圈当起了舞蹈演员,再没掀起什么波澜。

韩国的公演伦理委员会,有专门负责歌词审查的部门,在之前郑泰春的文章中曾有过详细的描述。因为徐太志的专辑实在太过受人关注,因此公演伦理委员会对他们歌词的审查也就特别严格。之前的专辑,尤其是1辑和2辑,基本都是大众化的情爱之类的歌词,并没有什么敏感之处,也就没受到什么特别的对待。从3辑开始,里面有好几首歌曲的歌词就被要求反复删改,最后才得以出版。到了4辑的时候,在审查过程中,委员会认为4辑中的《时代遗憾》、《Come Back Home》和《必胜》的歌词都有问题,《时代遗憾》批判的是当下时代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乱象;《Come Back Home》涉及了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必胜》讲述的虽然是失恋痛苦,但用来形容情绪的歌词不当被要求更改。
徐太志认为,公演伦理委员会的意见是对表达自由的抹杀,一气之下,他索性将《时代遗憾》的人声部分去掉,直接保留纯演奏版本,而《必胜》和《Come Back Home》的歌词一字未改就直接发行了。也就是说,徐太志和孩子们的4辑,是在没有最后通过公演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就擅自发行的,理论上,这张专辑属于非法出版物。于是,公演伦理委员借因违反音乐唱片法而对徐太志和制作公司提起了公诉。
1993年,民谣歌手郑泰春就因为擅自发行专辑《1992年雨季的钟路》而被公演伦理委员会提起公诉,那个案件在徐太志被提起公诉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三审,还没有最后结案。但郑泰春发起的艺术家的联合签名行动,已经使当局脸上无光。本来想借着徐太志的案件,杀一儆百,顺便把郑泰春的这个案件彻底了结的,没想到徐太志背后的支持力量,远远超过郑泰春。郑泰春发起的艺术家签名,人数不过数百,当局还可以假装没看到,但徐太志的歌迷实在太猛,得知偶像的歌词被强迫删除,甚至还要遭到起诉,愤怒的粉丝们迅速行动起来,展开大规模的签名运动,收集到数万名歌迷的签名,并派出代表到国会提交请愿书,要求撤回公诉并废除审查制度。面对此情此景,国会也不敢怠慢,特别成立了“真相调查委员会”来处理此事。因为一个歌手的歌词审查问题惊动国会出面,这在韩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同时也恰恰说明韩国社会正在逐步进入民主化,政治愈发昌明。在调查过程当中,徐太志和孩子们宣布隐退,但他们的歌迷却不为所动,把请愿行动坚持到底。最终,在各种压力之下,郑泰春案件在三审的时候,宪法法院全体法官一致裁定,事前审查制度违宪。同年,国会通过了音乐和视频制品法修正案,正式废除了事前审查制度。判决生效后,对徐太志的公诉也就不了了之。1996年6月,徐太志和孩子们顺势推出了一张精选EP,将《时代遗憾》的完整的演唱版本重新发表,至此,歌迷们的坚持,最后终于获得了胜利。
《时代遗憾》
词曲编:徐太志
为什么一直等着呢 这个世界听到放弃所有人生的话
感觉所有人都要疯了
那帮家伙太吵了,还那么骄傲自满,还虚伪
因为你的伪装你的脸皮在蠕动
上了年纪的有识之辈拿着漂亮的洋娃娃徘徊在街头
大家暗暗盼望的那种日子 感觉今天会到来
染黑的嘴唇,正直的人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无数虚伪之中今天可以听到呐喊
为什么一直等着呢 这个世界听到放弃所有人生的话
感觉所有人都要疯了
用你那断裂的翅膀,你还能飞多久
颠覆一切想法 希望新的世界到来
你的心被烧焦了,你那些尖利的爪子
无法隐藏和挽回的过去和这个世界正变得错误
染黑的嘴唇,正直的人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无数虚伪之中今天可以听到呐喊
为什么一直等着呢 这个世界听到放弃所有人生的话
感觉所有人都要疯了
今天就是想起两个月亮的夜晚啊
希望你能够解开郁结在你心中的怨恨... 是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