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港片爱情经典(上)
以下这些电影,都是二十年前看的了。如今想来,就像一个梦。
它们大都有某种程度的童话色彩和梦幻气息,是属于年轻人的。当然,还属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不知道。
也只有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的电影,前互联网时代:一个还有录像厅和“租碟”大行其道的年代——
“碟”都不是后来的DVD,而是几百MB、480画质的VCD。

正因为连人脸的细微表情都看不清而你却以为“片子”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那会儿的你还年轻、拍电影的人年轻,电影也年轻。
年轻很重要。有些故事只在年轻时讲述,说的人和听的人的状态、情感、精神能量才是对的。
如今可是把一切看的太“清”了,可惜你的状态、情感、精神能量早已模糊起来......
真看“清”了么?我怎么觉得:过去的二十年,一样是个梦。
梦与现实,其实是很难分清的。打开你的手机,看着那些新闻和留言,你还嫌不够虚幻?
不如今天,就让我们回顾年少时的梦。

文章较长,将分上、下两篇发布。
01《秋天的童话》
“难忘往昔分秒,与你曾留下的欢笑”

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市民中流行一句玩笑话:“再红你红得过钟楚红?再发你发得过周润发?”
不知算不算一语成谶,反正时隔三十年,你再想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样两张脸谈情说爱,绝无可能。
说是“谈情说爱”,其实也不准确。船头尺深藏心底的爱意,因自卑从未说出口;李琪对此虽心知肚明,亦因生活观念和阶层的鸿沟闭口不言。

于是就只能眼睁睁错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这么讲,你就知道拍摄此片的难度。这是一部完全由男女心事和生活细节组成的电影,反映了移民潮的大背景下,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成长。它的情节之寡淡、情绪之隽永仿如一盏清茶、一杯红酒、一张泛黄的明信片、一部港版的《情书》。

同样是段充满遗憾、未尝绽放的爱情,《情书》显得过于唯美且不乏“同名同姓”、“后知后觉”的戏剧桥段,而《秋天的童话》从始至终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质朴的姿态雕琢一段旧日的时光。
看看曾经的电影人是如何刻画“无言的爱”的,对比如今声嘶力竭、声泪俱下的“感情戏”——这都不是审美降级,而是人性降级。


其实,你大可不必为船头尺和李琪的感情无疾而终而黯然神伤。当船头尺拿着送给李琪的表带,一路跑着笑着像个孩子时,他的内心是充盈和满足的。对此毫不知情的李琪,则在临行之际回赠给船头尺她的手表......

这一“错位”的idea来自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虽然遗憾,却也完美。
02 《倩女幽魂》
“人生是,美梦与热望。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

这片儿恍如一个梦,而且是只有在中国文人笔下才会诞生的那种春梦:凉亭、冷雨、古筝、灯笼;一声心神荡漾的轻唤、一座灯影明灭的小楼、一袭长裙曳地的红裳、一夜缠绵悱恻的欢情。

我对以下这组镜头印象极深:王祖贤皓齿红唇、媚眼如丝+张国荣循声而来、寻寻觅觅,可他却一脚踩进水里——“失足”既象征了宁采臣接下来的情感遭遇,也预示着潜在危机。

当你还年轻时,自会沦陷于张国荣和王祖贤的神仙颜值,可时过境迁、回首再望,你才能理解徐克为什么要带观众发这一场“集体春梦”。
因为“事如春梦了无痕”,留下的只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倩女幽魂》描绘的是个无法无天、人鬼不分的黑暗乱世:衙役当街捕人、贪官草菅人命(这在该系列的第二集《人间道》中更加明显)。活在这么一个“人相食”的世界,倒不如永远留在梦境。

张国荣饰演的宁采臣,是开在这遍地污泞中的一朵奇葩,你简直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活下来的,他居然不惜一切、只为履行对一个女鬼的承诺:我答应带你的骨灰回乡下,让你重新转世,我就一定要做到。

影片能领一时风气之先、创后世女鬼片之先河,除了以一段世所无有、纯粹至极的情感托底,徐老怪和程小东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亦功不可没。还记得姥姥那硕大无朋、席卷一切的舌头吧?请你再看以下两组镜头:


——这就叫创意。如今的数字技术完胜当年的土法特效,却挽救不了电影人想象力的贫瘠。就像《异人之下》,除了确实达到一个电光轰炸闪瞎眼的“视觉效果”外,有一个能让人记住的镜头吗?
03《胭脂扣》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

她,骨瘦如柴,气若游丝,凄婉的神情暗含坚定。
他,眉清目朗,风度翩翩,暧昧的眼神透着骚动。
他们是如花和十二少,更是唯二担得起“风华绝代”四个字的华语巨星:梅艳芳与张国荣。
他们走了二十多年,如今,谁还能想象有这样的演员?经得起摄影机360°无死角的凝视?

《胭脂扣》是个神片,它的表演、摄影、美术、置景、音乐......各个方面都堪称完美,就算今天,也是能入围“三大”的存在。且我以为:它比当下的女权电影——譬如《可怜的东西》要好太多。
我不明白是年仅24岁的梅艳芳是如何演绎出“转眼已是百年身”的沧桑之感的,就像那30年代浮华扰攘的塘西风光,一晃便只凝固在旧报纸的一隅。这份反差将观众一并拉回并停滞在过去的年代久久无法释怀,真是恍如隔世、人生如梦。

《胭脂扣》讲的其实不是爱情,而是爱的信仰与破灭。一个女鬼兀自守着生死契阔的信念,阴世阳间苦苦寻觅她自以为是的真情,然而,一切真相早在十二少吞食鸦片的那一刹犹疑便已注定。

对临阵退缩、违背誓言的十二少,我始终恨不起来,不仅仅因为那个人是张国荣。更重要的是:她苦等了他53年,可他也苟活了53年,这两个,究竟哪个更难?
当鲜衣怒马的少年终成战栗佝偻的老者,瑟缩着躲在墙角、蹒跚地呼唤爱人乞求原谅时,如花终于明白:两个人的爱情,不过是一个人的痴迷。

是的,这份“爱”从一开始就渗出些许不对头:对阔少,是致命的游戏,对妓女,是致死的豪赌。不可谓其不真实、不轰轰烈烈,然而到头来——
终究一场空。
04 《阿郎的故事》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

上一秒,他还看到挚爱亲朋为自己加油,昔日的浪子沉寂多年,终于重返巅峰。
下一刻,鲜血顺着脸颊滑落,视线逐渐模糊,摩托车跌跌撞撞,人群惊叫着散开。
张艾嘉和银幕外的观众一脸错愕:眼看着他被重重甩出,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他徒劳地将手伸向爱人和孩子,过往的欢欣与哀愁在眼前飞转,伴着罗大佑沙哑悲凉的《你的样子》,生命就以猝不及防又早有预兆的方式突然落幕。

我不知有多少人曾为《阿郎的故事》的结尾暗自神伤并陷入长久的意难平。是啊,他犯过错,但不是什么大错。何以至此呢?让一个改过自新的好人、好父亲死去,且浓墨重彩渲染他的死亡,真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如今的电影,谁敢这么干?都在小心翼翼地四面讨好、八面玲珑。于是,也就失了那份纯粹、那份锐利、那份痛定思痛的彻悟:

一个人可以洗心革面,但洗不去岁月的痕迹。即便你花十年时间养大一个孩子,自以为还清了曾经的罪愆,内心又重燃微茫的希望,但过往的伤害不可弥补,逝去的时间也不会再回。

你是“还清”了,她也原谅你了,可你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影片的故事其实不算出彩,它能迸发如此力量全靠周润发、张艾嘉及小演员黄坤玄的精彩表演。

重温周润发和张艾嘉之间的对手戏,你会发现:如今的感情戏、夫妻戏真是没眼看。
05 《天若有情》
“这个世界已不知不觉的空虚”

吴孟达说,他家唯一珍藏的碟片就是《天若有情》。
你无法想象这片儿当年有多火,它在韩国连续上映9个月,连带刘德华骑过的铃木RG500摩托车都卖疯了。
所有人都不会忘记以下这组镜头:华弟砸烂婚纱店的橱窗,下一秒,他和一袭白衣的JoJo在高速路上狂飙,鲜血顺着他的鼻子缓缓滴落,预示着死亡即将到来。

——纯情至此,浪漫到死!
如今还有人敢这么拍电影么?陈木胜完全不考虑观众要不要信,只自顾自地谱写一曲爱情神话。
——结果所有人都信了。

黄秋生曾说,他很讨厌原来的香港电影,为黑社会大唱赞歌,他说的是《古惑仔》,我相信也包括这部《天若有情》。
关于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不要当它们是黑帮片,而要视其为童话。《天若有情》的英文片名《浪漫的瞬间》既已说明了这点。
没错,曾经的港产黑帮片并不“接地气”,它表达的人性、人物关系都是高度提纯的,一种理想化的憧憬。

真实的黑社会中确实没有华弟这样有情有义的人物,但你假设这样的人存在,就会发现:影片对“虚构的情感”的处理非常真实,举个例子:
华弟为摆脱警察的追捕,挟持JoJo到荒野。黄光亮一伙欲杀人灭口被华弟逼退,预感不妙的JoJo连忙逃走,华弟急追将JoJo扑倒在草丛上。此时注意吴倩莲的反映:她在地上嚎哭良久后蓦然坐起,衣衫不整却又一脸淡然......

——这个情绪太真实了,就是反抗无用,干脆听天由命。因为JoJo已断定华弟欲对自己施暴。
可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一件上衣搭在JoJo身上,BEYOND的《灰色轨迹》乍然响起......

现在的人根本设计不出这样的桥段,因为他们的心太老,心里也太脏。
06《滚滚红尘》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往事+三毛的遗作+林青霞与秦汉的演绎,集齐这三点的电影,不成为经典都难。
单看这两张脸,再想想他们银幕之外长达二十年的情感纠葛,如今就算有这样的剧本,到哪去寻这样的演员?

《滚滚红尘》是导演严浩与编剧三毛一起讨论出来的,影片讲述女作家沈韶华与日伪部长章能才一见钟情,然章的特殊身份和软弱性格使这段感情充满变数。生逢乱世,二人一道历经“分易分聚难聚”“数十载的人世游”,终至天各一方、生死永隔。

电影将一段世所不容的男情女爱置于广阔的历史视野和不予审判的宽容之下,呈现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效果。除了秦汉和林青霞饱含深情的本色演出,张曼玉饰演的革命者月凤与韶华默契神会的姐妹之情亦相当动人。

在历史的巨轮面前,一切人被毫不留情地碾过:不论革命者、汉奸、作家还是大老板,弹指间便身份颠倒、乾坤变幻。舍命抗争、随波逐流抑或置身事外,无外乎想当然地以为有所保全有所改变,可到头来,不过自欺欺人的镜花泡影。时过境迁,徒留无尽的遗憾与深深的叹息。
——而这,正是全片最深的用意和最大的悲悯。

这部电影对林青霞来说是如此重要,从影26年,拍摄了一百多部作品,但真正拿到影后的唯此一部。她倾注了太多私人感情和个人经历和角色水乳交融,乃至于评委一度展开激烈的争论:林青霞演的到底是沈韶华还是她自己。
这么说的同时你就该意识到:《滚滚红尘》的成功主要归功于现实中那对纠缠多年的情侣,其实跟张爱玲的关系不大。

沈韶华的确更像林青霞或三毛,张爱玲是绝说不出以下这句话的:
“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为了爱你,可是从你看见我到现在,有没有说过半个爱字?我的眼里只有你,而你的眼里却是别的女人!”

洞悉人性一切黑暗的张爱玲大概会认为,片中的男女情事和女性情谊,拍的都不对。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呢?

当然,咱的要求也不好太高了。那可是张爱玲。
07《双城故事》
“如真,如假,如可分身饰演自己”

年逾七旬的曾志伟如今的风评可是不怎么好。从前几年的蓝洁瑛传闻到前几天的“三只羊”事件,很多人一看到他那张为老不尊、油腻猥琐的面容就讨厌——
生活中的他是不是个烂人,我不关心。但负责任地讲,作为演员,他的演技没问题。

尤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很会演爱情片,且演的都是默默付出、为爱牺牲的好男人形象——《甜蜜蜜》、《半支烟》还有这部《双城故事》。
对此我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人很复杂、人性更加复杂,何况是演员。
不过电影很简单。简单到“如真如假”——“真”到你恍然间忆起孩提时代与小伙伴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第一次见她时的怦然心动;“假”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记忆中的那个他和她又在哪里呢?

影片讲述两个从小就认识的好朋友时隔多年再度重逢,一个开了家养鸡场,一个在餐厅苦练琴艺,这时张曼玉饰演的女孩儿出现了,他们同时爱上了她;若干年后,他们一个成了当红歌星,另一个却身患绝症,这时他们都爱过的女孩儿再次出现,将两个牵挂一生的好友重新拉回到一起。

明明是个老套的三角恋故事,却在陈可辛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异常动人,我想原因有两个:一是就像《滚滚红尘》中的林青霞和秦汉,《双城故事》也灌注了两位男主角——谭咏麟和曾志伟银幕之外的真性情和长达几十年的友谊;二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其实是时间。

曾志伟和谭咏麟自打儿时分开后,其实已经二十年没见面了,而当曾志伟回来,昔日的发小居然能一见如故;为了成全好兄弟的爱情,曾志伟黯然神伤地二度出走,这一晃又是几年,直至再相见,两人依然能敞开心扉......这样的交情,世间果真存在么?

《双城故事》不顾实际地一口咬定:存在!不论友情还是爱情,真爱可以战胜时间。虽然也有条件——
曾志伟演的,基本是个“圣人”,而“圣人”的心理弧光很清楚:一个从小目睹父亲自杀的男人,自卑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就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只能隐忍;他也从没想过争取而只满足于“成全”。

所以曾志伟,才是这个童话得以成立的关键。
08 《新不了情》
“已不见你,暮暮与朝朝”

1994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尔冬升的《新不了情》一举囊括最佳电影、导演、女主角、男配角(秦沛)、女配角(冯宝宝)五项大奖。
轮到张曼玉和梅艳芳颁发最佳男主角:
“八仙饭店......黄秋生!”
我要是刘青云,都不止郁闷这么简单,自己用心出演的文艺片,居然输给了《人肉叉烧包》里的疯子,这怕是要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
——就像片中落魄的艺术家阿杰。

阿杰是个怀才不遇的音乐人,他的女友是当红的大歌星(刘嘉玲),而他却坚持做高雅的爵士乐,加上脾气不好,得罪了一众圈内人,于是事业陷入瓶颈,和女友的感情也出现危机。
不久后,他和住在庙街的阿敏(袁咏仪)相遇,后者全家都在街头卖唱,却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阿敏乐天知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阿杰。二人随即相恋,而阿杰的事业亦出现转机,孰料此时噩耗传来,阿敏骨癌复发,即将撒手人寰......

这样的故事,如今怕是没人信了,所以也就拍不出来。
或许你会讲:每年情人节,不是还有一堆类似的绝症梗么?
不,完全不一样。
首先,刘青云和袁咏仪细腻入微的表演为这两个角色赋予了灵魂。尤其初出茅庐的袁咏仪:死亡是分阶段的,拒绝-愤怒-交涉-抑郁-接受。21岁的她居然将每个阶段都演出来了,天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她让我们相信,银幕里的人是真得了绝症。不像现在苦情戏里的小鲜肉,像是得了神经病或重感冒。

其次,这个故事的场景极富年代感和生活气息:公园角落的流浪狗、往日女星的销魂曲、夜阑人静的萨克斯、平民夜市的红豆糕......

想拍“怀旧”的导演,学着点儿吧。
(未完待续)
附:文中提及的电影金曲
《秋天的童话》:《别了秋天》,吕方
《倩女幽魂》:《人生路》,张国荣;《黎明不要来》,叶倩文
《胭脂扣》:《胭脂扣》,梅艳芳
《阿郎的故事》:《恋曲1990》,罗大佑;《你的样子》,罗大佑
《天若有情》:《灰色轨迹》,Beyond;《追梦人》,凤飞飞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陈淑桦
《双城故事》:《一生中最爱》,谭咏麟
《新不了情》:《新不了情》,万芳
© 本文版权归 Schopenhau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Schopenhaue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大同订婚强奸案,真能打击到婚姻么? (1人喜欢)
- 金赛纶两月祭:我为何对她难以释怀 (27人喜欢)
- 管仲是怎么打贸易战和让齐国“再次伟大”的 (2人喜欢)
- 金赛纶的复仇 (5人喜欢)
- 2025奥斯卡:左翼大反扑,反川又一轮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