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动力和执行力的方法——成就清单+夸夸相册
拖延、缺乏动力,想得多,做得少, 兴趣漂移,容易烂尾。作为一个典型随性的P人,执行力一直是困扰我的大问题。
最近由一位博主的动态中获得一点启发—— 分享我恢复好心态,避开内卷和竞争的秘诀: 🔮一条咒语:别 - 即刻App (okjike.com)
📙 一个清单
创建一个“我的优点清单”,每当开始无意识忽视个人优势,一个劲儿弥补短板时,就看看这个清单,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并好好利用这些优势。
📷 一个相册
建立一个“夸夸相册”,保存来自陌生网友的善意和夸奖,这些夸奖如同星星一样在某些瞬间照亮自己。当自我怀疑和丧的时候,看看这个相册,重新找回自我价值感。
虽然原文用这种方法来恢复好心态,但是我想不妨尝试用成就清单+夸夸相册来提升行动的动力。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加强版的策略:
“围绕当下的目标和计划书写——成就清单+夸夸相册”
过去的尝试和经验总结
一、成功日记
之前在《小狗钱钱》中就已经读到过成功日记的说法:
1.准备专门的本子:去准备一个本子,给它取名叫 “成功日记”,专门用于记录成功事件。
2.坚持每天记录:最好每天都做这件事,让记录成功成为一种习惯。
3.至少写五项成果:每次都写至少 5 条个人成果,无论事情大小都可以记录。刚开始可能觉得不太容易判断哪些事情算成果,但在这种情况下,应肯定所记录的事情是成果。书中提到 “过于自信比不够自信要好得多”,目的是让人们积极地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断增强自信心。
在写成功日记的时候,我遇到以下问题:
成功日记鼓励我们大事小事的成果都可以记录下来。一开始热情满满,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在凑字数,记流水账。
但问题是,当我们回头看这些大事小事的时候,我们能否收获信心和动力,这些动力能推动我们当下的行动吗?
在我看来,大部分流水账式的成功记录,过于松散,不过是在每天做的大事小事前面加了“成功”两字。比如今天成功早起,明天又睡了懒觉,这种反反复复的记录过程,不会对培养早起习惯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缺少明确的目标和反思。

二、一年一度成就复盘
另一种我曾经尝试过的形式是运用生命之花模型梳理一年一度成就事件。
运用这个模板,我们可以全面地梳理自己一年中值得留念的成就事件,写出几千字的长文。写完之后,成就感满满。
但这种形式的问题在于:
- 首先,篇幅较长,不适合短期回顾,更适合一年做一次,要不然每次要把八个格子填满,看着就很头大。
- 其次,生命之花的主题划分相对于具体的计划和目标来说还是过于宽泛,虽然我们要保持生活的平衡,但是每个阶段,目标有所侧重很正常,我们不需要一味的追求全面和平衡。
- 最后,这种清单写完成就感满满,但是很少会回看,因为都是阶段性地梳理做过的大事小事(有时候是为了填充而填充),和当下的目标行动关联度不高。

改进后的方法
成功日记和一年一度成就清单的写法,都存在一个问题——它们是面向过去的书写,是对做过的大事小事的清单式的简单罗列,这些成功事件和当下的目标或计划的关联度小。
所以,我希望改进后的策略中,成就清单和当下的计划目标关联度更高,每当我看到这个成就清单,就像车进了加油站,立刻能够把行动力加满。这个成就清单,能够真正推动我实现当下的目标和计划。
对现有方法,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围绕目标计划来书写成就清单和夸夸清单。
1.围绕目标计划书写成就清单
成就清单的原理很简单——成功会带来成功。 当你因为某事而感受到成功时,即便是非常微小的成功,你的自信心也会迅速增强,再次执行习惯、做出相关行为的动机也随之增强。我称之为“成功的动能”。 (《福格行为模型》) 所以,让我们在成就清单中充分激发成功的良好感受。
我的设计成就清单的内容, 可以包含优点、优势清单+具体的阶段成果+目标进度条。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好的建议,可以改进这个成就清单,请多在评论区留言)
优点清单:个人特质、性格特点、自我评价。原po作者的优点清单值得参考——
强于常人的观察力和共情能力,总是能洞察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和情绪做事细心,常常被人夸作品逻辑清晰、规整、细致 在文艺创作、视觉艺术、审美方面有一定天赋 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种真诚常常被人感受到 旺盛的表达欲和创作力,脑子里有很多 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想创作的东西
做事踏实,总能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情,坚持不懈
有责任心,别人交给我的事情,一定要好好完成
勇于持续探索,不墨守成规,对世界保有最原始的好奇心
这个优点清单有两个值得学习的地方:
- 虽然是务虚的个人特质,但是写的很具体,能够触发积极的感受和情绪。
- 虽然没有刻意强调,但是明显看出她在围绕着自己的创作者、写作者的身份来书写优点清单,强化自己的个人身份,强调要负责任、坚持(都是增强执行力的特质)。强化身份(identity),是自我激励的重要方法。
成果清单:可以记录自己达成的成就,阶段性的成果。
目标进度条:进度条既展示了我们完成的成果,也展示了我们和目标的差距。
更新频率:这份成就清单不用像成功日记,天天更新,我们可以根据目标计划的安排,每周更新一到两次。我们不妨每天来看看,来增加执行计划的动力。
2.围绕目标计划组织的夸夸相册
自我肯定,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习惯。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培养信心( 我们的自信心从哪里来? (douban.com) ),也能帮助我们养成习惯( 一种简单有效的增强行动力的方法 (douban.com) )。
但无论如何,来自他人的认可确实更有说服力,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自他人的期待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积极的重大影响。
自己夸自己,容易词穷,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始自我重复。公开记录,接收别人的真实反馈,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写的真好,真棒,也能收获很多动力和能量。
所以,非常建议公开记录,把自己收获的经验分享出来,接收他人的反馈(豆友真的很友好,喜欢夸人,善于夸人,完全不用担心),然后把大家的夸奖截图收集起来,做成属于自己的夸夸相册。
怎么 围绕目标计划组织夸夸相册呢? 暂时想到的有以下这些内容:
- 为了鼓励自己持续写作,我把文章下面的评论截图存档
- 如果有其他计划,你可以一边记录计划的进展,一边分享经验,接收各种友好反馈。
- 过往成功经验和成就:可以佐证自己的优点能力的各种项目成果或荣誉
- 不论是什么截图、照片,一定要看了能够激发自我效能感的强烈情绪(feel successful)的内容,看了之后,会不由自主地想,原来我真的不错,原来我的能力还挺强,原来我做到过这么多优秀的事情。然后带着这份成就感,继续行动。(不要写成简历上的那种荣誉罗列,自己都不想看的)
以下是我的写作计划成就清单和夸夸相册(因为主要是写给看的,所以算是自卖自夸),用来举个例子,方便大家对以上描述有更直观的认识。
欢迎大家多提建议,是否还有其他内容可以加入到成就清单中,帮助我一起改进成就清单的写法。

漫步的竹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内卷时代如何自处,如何重获生命力 (4人喜欢)
- 我们为什么反感教练(各种人生教练、优势教练)? (2人喜欢)
- 发现一种比MBTI更有用的认识自我的测评工具 (6人喜欢)
- 重构行动力系统:deadline为什么失效了?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