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卷?——一天只有2个12点
最近感觉特别累。
Molly足球比赛,结果占掉一个2个周日一个周六,因为周六和周日是满课,正好加上国庆节又有2个周末,需要大量的请假和调课。一下子脑子沸腾了,单纯调整课,这一件事就非常累。
想着趁机把学而思的课停掉,结果老师原话如下:
[非常理解,孩子们现在竞争比较激烈,我们大人和孩子都很辛苦
而且我们今年的内容也偏学科,会更难一些,但也会对孩子的校内和后续升学有帮助。小朋友确实会辛苦一些,但在这边学习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下子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只要在费劲的我请假,工作日陪孩子去补课。
下午跟之前上了民办的幼儿园同学妈妈聊天,原文如下:


当时自己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普通学习,报了足球班。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身体,结果听到人家的小学生活,而Molly的同桌还是多动症,从不学习,也不配合,每天被罚站。顿时感觉差异悬殊。一下子压力山大。
中午听Grada岩中花束,听陈奇岚,听陈鲁豫,又想带孩子去看各种艺术展。但是后面翻翻课表翻翻课程安排,居然一个时间都找不出来,别说有空,连周六加班都要迟到了。
一时间头昏脑涨,自己还要学习英语,又要读杂志,还要研究美联储降息的影响,还要看美股,还要看杂志,还有日常工作…………还要帮Molly筛选图书,选购玩具,国庆回家选购礼品……安排带妈妈在上海玩 因为她不经常来…………脑袋炸掉。
突然我就放下所有,让自己静下来,安静的思考一会。
我必须学会放弃,筛选,不然我此生与幸福生活将擦肩而过。
首先,剥离出来生活与梦想。
陈鲁豫与陈奇岚,他们的世界与我相去甚远,对于一个40岁的女儿来说,人生已经定格,他们的40岁,是有他们的机遇和时代,以及学霸决定的,我前面的人生安排我必然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不能因为别人的美丽,就妄想自己也优雅,听节目看电影,就是听节目看电影,不是过日子,不能自己创造卡门。
对于我来说,睡一个好觉,陪孩子看一个演出,陪父母逛一次街,认真完成工作就是最好的生活,如果可以去跑步,偶尔看看电影就是最好的状态,其他都是锦上添花,就是我们我家的花瓶,有钱有时间有心情就买几束花,没有,空空的花瓶也要好好生活。
其次,不忘初心。
名义词语是焦虑,或者内卷,,实际上不自信,被他人影响,或者被社会攀比。
比如教育——当年就是已经决定了,买套舒适的房子自己住,放弃学区房,放弃卷娃,以身心健康,尤其是身体健康为主,学习为辅的教育理念。
每个人就是24小时,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不会因为他们小,上帝就多分时间给他们。但是他们的时间很长,可以说日积月累,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说皇子们6岁就熟读太多书,二代们7岁就资治通鉴了。但是最终还是有改朝换代,皇帝也只有一个,富不过三代的居多,百年家族的还是少数。
为什么呢?日积月累是没错,但是人生太多偶然性。有个该有的社会基础就可以了,最终人生际遇,还是看偶然。
对于知识的获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因为别人的知识,就让孩子不给他们发现兴趣的机会,空间和时间。
第三:剪裁掉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包括学习,包括知识,包括社交,包括计划。
比如,大卫订阅了三联,我想要么我们定一下经济学人,大卫说人要有自知之明。
比如,我说给molly报名西班牙语,粤语,几个语言一起学,这样小时候学得快。但是最后发现,别说别的,中国英语教育几十年,最后真的英语非常流利的都是少数,外语,掌握好一门精髓就可以了。有可能真的是过于贪婪。
比如,去哪里玩,玩本身是有成本的,不仅仅是经济成本,时间和精力也是很大的成本。
比如,社交,社交的目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非累,既然觉得累就放弃吧。毕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比如,看淘宝逛服装店,确实是浪费时间,因为不会买,也不会穿,都是过眼云烟,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睡觉或者看电影。衣服舒适就够了,正装一套穿20年没问题,除非变得太胖。
比如,书。太多书,买了根本不读,在家里都属于重资产,不宜过度配置。
之所以觉得累,还是事多人少。太多事,没有存在的必要。
一个专注的人实际上活得更轻松,因为简单。
于是,如果简单,又不庞杂,事少时间多,就是幸福的真谛。
在俄罗斯绅士中,有个非常不起眼的两个12点的理论,我当时看到醍醐灌顶,看完就很快被琐碎的生活粉碎,又忘记了自己。——
人生只有两个12点,看点办事,直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