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沛霞,宋徽宗。
书是面面俱到,想展现一个人周全,到这个程度,十分难得了。但总觉得哪里没踩实。
写人物志,ABCD不可取,他在历史中主要是什么角色,重点便应该踩到哪里。以往国内学界取向较为单一,但他们还是认识到,研究对象主要在历史上扮演什么角色。一个专业拳击手,他下象棋非常厉害……?再面面观,也得有一个取向,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主要在哪一面给历史施加了影响。若一本书,给我这个印象,我会失望:
你要一个艺术家兼职皇帝的形象,我给你。他极具天赋、很有艺术上的抱负并且还能付诸实施,皇帝的戏份他撑不起来,不过这是外界强加于他的……最后给他来一句愿生生世世不生于帝王家,都是投胎投错了。你要皇帝兼艺术家的形象,我也给你。他不太成功。但换做你,你也不行。可换作你,你艺术造诣能有他高?
两可哦,读者各取所需……然而从篇幅上、投入的感情上来看,重点落在哪里?理解的同情,接着还包括,代表历史原谅了。
……
两千多年看下来,他比起凡是面临选择都会精准地选择错误答案的崇祯要略好,但最后总不如人家果决地选择了为自己的无能负责。
两千多年看下来,大体好大喜功不自知的皇帝,秦皇汉武隋炀唐明~天下总担不起他们的潇洒。哦,他们所为,使今后两千年受益无穷……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上上下下都很自私,总不如他那样,舍得一身皮肉去展望未来。
……
作者对中国政治史比较隔阂的一点是,不太明白顶层的荒唐,会给整个官僚阶层带来多大的激励。后出的各种记载,或许大多被视作有不良动机的改写吧。话说,在罗马,在拜占庭,在路易们的巴黎,王怎么花他的银子,对于伯爵怎么花银子,就没有个引导作用?真正理解的同情,先是要理解这人类组织的惯常取向,要理解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