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与春娇(转)
春花和秋月,志明与春娇
十一月的雨
文:十一月的雨
“志明、春娇” 这两个名字其实来自台湾的俗语,泛指恋爱中的男男女女。因此也可以解释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歌手陈升与五月天都曾以“志明与春娇”为题创作过脍炙人口的爱情歌曲。所以,“志明与春娇”并无特别的深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春花和秋月般的爱情故事。只不过讲故事的人是彭浩翔,才让一切变得有意思起来。
上次《月满轩尼诗》上映的时候,我跑去影院看了国语配音版,之后一直后悔不迭。这种散文式的小品电影,还是一定要配着原声去看。本来独特的韵味就在那些个小情小调、字字珠玑之中,语言转换间必然会流失不少。
所以到了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内地上映时,我按捺住内心的冲动一直等到了粤语原版的推出,即便这是彭导在内地公映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和完整而酣畅的享受他的恶趣味与真纯情相比,等待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志明与春娇》的故事背景源于彭浩翔丰富的联想,他由香港的禁烟令想到那些男男女女们在吸烟区聊什么话题,从而引出了两个烟民的爱情。这和《出埃及记》的诞生过程如出一辙,后者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疑问,女人们在卫生间里的时候都讨论什么话题呢,会不会是合谋杀男人呢?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个诡异而离奇的故事。
这应该是彭导最生活最轻松的一部作品了,虽然他以往的作品中不乏爱情题材,但均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端类型,带点戏谑,带点悬疑,甚至带点惊悚。像《大丈夫》里妻子总动员围堵偷腥的丈夫,像《公主复仇记》里两女使连环计报复花心男,再如上面提到的《出埃及记》,无一例外。想必你要提到那部美轮美奂的《伊莎贝拉》吧,但是,朋友,它的大部分篇幅不是在探讨父女的不伦之恋么?
当我几乎要开始相信这个偏爱黑色的导演对爱情的不信任时,一部《志明与春娇》泄露了他的纯情本质。
影片的结尾,志明问春娇,你第一觉得爱上我是什么时候?春娇告诉他:那天晚上在宾馆,你说,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都做完的,我们又不赶时间。
影片的后面,春娇问志明,如果你喜欢我,为什么从来没表示过?志明抢过她的手机,翻出那个她以为是乱码的短信,倒了过来。于是她破涕为笑,才明白为什么一个不知所谓的“n 55Iw I”就让她和前男友分了手。
影片的中间,春娇拉志明一起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k歌,虽然几乎出现在彭浩翔每部作品里的k歌场景已经成了他的一个标志,但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歌曲唱着不同的心境,观者也是不同的感受。这次的是温柔。
这些温暖体贴的情节,非常不彭浩翔。让我都快忘了影片的开始,他们的相识缘于非常恶趣味非常彭浩翔的荤段子,忘了他们在一起假装日本人和韩国人骗巡警,忘了春娇不时响起的搞笑铃声,忘了赋予它“三级”身份不加修饰地那些重口味台词们。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王朔早期文学作品的统一情感基调:看似混不吝的痞子风范,内里包裹着直击人心的温暖。
如果说彭浩翔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让人难以定义的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几乎可以套用相同的句式定义他的风格了:看似幽默荒诞的怪咔风格,骨子里是一如既往的纯情。
是这样吗?
影片的最后,当春娇告诉志明那句话让她觉得他和其他男人不一样的时候,志明坏笑着,告诉了她一个秘密。与此同时,我仿佛看到了镜头背后的彭浩翔,坏笑着用一个闪回的情节,颠覆了我给他定义的纯情。
好吧,我决定放弃墨守成规式的定义,只要一如既往的享受就好了。他总是在我们以为怎样的时候华丽转身,又在我们肆无忌惮的时候将我们击倒。唯一一以贯之的,是从第一部作品就开始的有的那些或大或小的意外结局。
这些灵感源于丰富,丰富是一种广博的爱。
2010年7月28日
十一月的雨
文:十一月的雨
“志明、春娇” 这两个名字其实来自台湾的俗语,泛指恋爱中的男男女女。因此也可以解释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歌手陈升与五月天都曾以“志明与春娇”为题创作过脍炙人口的爱情歌曲。所以,“志明与春娇”并无特别的深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春花和秋月般的爱情故事。只不过讲故事的人是彭浩翔,才让一切变得有意思起来。
上次《月满轩尼诗》上映的时候,我跑去影院看了国语配音版,之后一直后悔不迭。这种散文式的小品电影,还是一定要配着原声去看。本来独特的韵味就在那些个小情小调、字字珠玑之中,语言转换间必然会流失不少。
所以到了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内地上映时,我按捺住内心的冲动一直等到了粤语原版的推出,即便这是彭导在内地公映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和完整而酣畅的享受他的恶趣味与真纯情相比,等待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志明与春娇》的故事背景源于彭浩翔丰富的联想,他由香港的禁烟令想到那些男男女女们在吸烟区聊什么话题,从而引出了两个烟民的爱情。这和《出埃及记》的诞生过程如出一辙,后者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疑问,女人们在卫生间里的时候都讨论什么话题呢,会不会是合谋杀男人呢?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个诡异而离奇的故事。
这应该是彭导最生活最轻松的一部作品了,虽然他以往的作品中不乏爱情题材,但均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端类型,带点戏谑,带点悬疑,甚至带点惊悚。像《大丈夫》里妻子总动员围堵偷腥的丈夫,像《公主复仇记》里两女使连环计报复花心男,再如上面提到的《出埃及记》,无一例外。想必你要提到那部美轮美奂的《伊莎贝拉》吧,但是,朋友,它的大部分篇幅不是在探讨父女的不伦之恋么?
当我几乎要开始相信这个偏爱黑色的导演对爱情的不信任时,一部《志明与春娇》泄露了他的纯情本质。
影片的结尾,志明问春娇,你第一觉得爱上我是什么时候?春娇告诉他:那天晚上在宾馆,你说,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都做完的,我们又不赶时间。
影片的后面,春娇问志明,如果你喜欢我,为什么从来没表示过?志明抢过她的手机,翻出那个她以为是乱码的短信,倒了过来。于是她破涕为笑,才明白为什么一个不知所谓的“n 55Iw I”就让她和前男友分了手。
影片的中间,春娇拉志明一起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k歌,虽然几乎出现在彭浩翔每部作品里的k歌场景已经成了他的一个标志,但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歌曲唱着不同的心境,观者也是不同的感受。这次的是温柔。
这些温暖体贴的情节,非常不彭浩翔。让我都快忘了影片的开始,他们的相识缘于非常恶趣味非常彭浩翔的荤段子,忘了他们在一起假装日本人和韩国人骗巡警,忘了春娇不时响起的搞笑铃声,忘了赋予它“三级”身份不加修饰地那些重口味台词们。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王朔早期文学作品的统一情感基调:看似混不吝的痞子风范,内里包裹着直击人心的温暖。
如果说彭浩翔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让人难以定义的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几乎可以套用相同的句式定义他的风格了:看似幽默荒诞的怪咔风格,骨子里是一如既往的纯情。
是这样吗?
影片的最后,当春娇告诉志明那句话让她觉得他和其他男人不一样的时候,志明坏笑着,告诉了她一个秘密。与此同时,我仿佛看到了镜头背后的彭浩翔,坏笑着用一个闪回的情节,颠覆了我给他定义的纯情。
好吧,我决定放弃墨守成规式的定义,只要一如既往的享受就好了。他总是在我们以为怎样的时候华丽转身,又在我们肆无忌惮的时候将我们击倒。唯一一以贯之的,是从第一部作品就开始的有的那些或大或小的意外结局。
这些灵感源于丰富,丰富是一种广博的爱。
2010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