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地活》:樊登老师读后半个月“心情愉悦、清醒、不生气”(一)

樊登老师曾说,当他读完《清醒地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本文简称《清醒地活》)这本书,有半个月时间,他保持着心情愉悦、清醒、不生气。这本书为什么这么滋养人?我们来聊聊。
本书作者迈克尔·辛格,他是一位畅销书作家、瑜伽和冥想大师。他致力于探索内心、认识自我内在能量来源、觉察心灵、解除束缚,并一直寻求突破。1971年迈克尔·辛格拿到了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然后继续攻读博士,但有一天突然顿悟选择隐居。后来又从隐居者转型跃迁,成为10亿美元估值的医疗管理公司创始人。
《清醒地活》这本书在全球享有极高赞誉。迈克尔·辛格的研究独辟蹊径,拥有崭新和独特的视角,读之令人顿悟、解脱。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超越痛苦实现自救,这份力量来自于自我清醒。
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焦虑、坎坷、挫折,如果放不下执念,坚持习惯性思维,就会阻碍自我发展,关闭能量。只有决心不再受苦,勇敢地“拔刺”、破除心中藩篱,才能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过上无条件快乐的生活,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1
认清自己“我是谁”
成龙演过一部很火的电影《我是谁》,影片讲述由成龙主演的男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在返回途中飞机失事坠落,男主头部受到重创失忆,醒来时一直问“我是谁”。为了证明自己,男主冲过重重障碍,凭借残留记忆,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去追根溯源寻回自己。
“我是谁”看似普通,却是最深刻的灵魂拷问,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电影中的人不知道“我是谁”没法生活,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试问自己: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云淡风轻?假如我叫另外一个名字呢?我是某企业员工?我是两孩子的妈?那假如没有这些身份,我还是这个我吗?以前的我,代表我吗?我会慢慢变老,那究竟哪个是我呢?所以,“我到底是谁”?我不是现在这个身体,不是当前拥有的名字,也不是简单头脑当中的念头和思想。
我究竟是谁呢?你认识“自我”吗?如何确定真正的“自我”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跟自己来个对话——别说话,在脑海中说一句:你好,这时头脑中回应的那个是你。这个被叫到的,是真正的你。
屏幕前的你会不会跟我有同样的体验?就是叫了一声后,头脑里真的有回应了:诶,而且能清晰地感觉到,回应的那个(真正的我)出来了,他是一个观察者。
“真正的自我”观察到,自己的头脑里总会冒出很多声音,比如去参加一个聚会,脑子里那个声音就说:赶紧走吧,太烦了,怎么参加这样的活动呢?这个头脑里说话的人,总会叨叨:这里不舒服、那个人不好、这个地方不适合你。其实,这是大脑“已经习惯于帮助你”,成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室友。
室友经常出馊主意,总对现实各种不满。比如有了房子还想要更大的房子;结婚生孩子了,希望孩子乖,还要成绩好,考上重点中学……实现了目标后,不需要一小时,头脑又闲不住了,真是个持续不满状态的室友。
大家会喜欢这样的室友吗?是的,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淡定、平和、理性、清醒的室友。因为“当你感到焦虑,恐惧或生气时,就无法很好地应对当前的情况”。
那这个问题能永久性解决吗?唯一办法就是深入内心,“让似乎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那一部分的你得到解脱”。只有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才能找到“自性”(西方人说灵魂)。这个“真正的自我”是不增不灭,不会变化的,无论面对何种境遇,始终如如不动。“知道自己痛苦的不痛苦,知道自己伤心的不伤心,知道自己焦虑的不焦虑。”因为人最怕的是只会觉得焦虑,却找不到“知道自己的焦虑”的那个自我。
如果你再问自己:我是谁,现在,你会怎么回答呢?我会说,我是我,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是那个正在观察世界的人。在观察中不断觉知、精进自己,努力去芜存菁,让自己臻于至善。
2
超越自我,找到心灵的秘密
当我们说“你好”唤出真正的自我后又该如何呢?可以练习“意识居中”。意识居中就是让你觉知自己正在觉知想法。比如,你有一个“我很生气”的想法,意识居中就是觉知到了“我觉知到了生气”,这时候,生气不再是一个问题,而只是你正在观看的事物。
掌握了意识居中,这是超越自我的开始。王阳明四十岁后,朋友说他:触之不动。就因为王阳明已经意识居中了。在乱世之中,王阳明始终保持绝对清醒,在没有主力部队的情况下,用四十三天平定宁王之乱。他一心不乱,用计如神,仗打得非常漂亮。
王阳明用计变化多端,有次打仗他下令逃,走为上策。宁王后面派兵追来形势非常凶险,当所有人慌成一团,王阳明冷静地说“有个东西没带”。原来是“没带顶盖”,官船的顶盖可是重要的通行证,王阳明的“一丝不乱”救了大家。
王阳明是圣人,他的高度和智慧普通人只能学习。但他充分诠释了,人心中“真正的自我”是外物碰触不到的,它在心的内部。这就是“自我的奥秘”。迈克尔说,人生有两大奥秘,除了上述的“自我的奥秘”,还有第二大奥秘:能量的奥秘。
什么是能量的奥秘呢?它是很神奇的。比如一个人正垂头丧气,浑身不得劲,突然有人说:放榜啦,你研究生中了!这时他会立刻容光焕发,“砰”的站起来,一下子心劲拉满格。这能量东方叫做“气”,西方叫做“精神”,真的很神!
能量是心灵的启动器。只要能量是饱满的,人就会充满干劲。但是,现实未必处处有惊喜,人都有低落的时候。当一个人感觉不到热情、喜悦和爱时;当孩子受到父母惩罚、训斥时;当失恋觉得万念俱灰时;当情绪低落,生气埋怨时;能量就关闭了。
但人的天性是自然向往光明的。迈克尔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任何事物值得你为之关闭自己的心灵。是的,乌云遮不住太阳,我们必将让自己活得快乐、灿烂、自在。难不成,网上被骂两句,就不上网了?被饭噎一次,就不吃饭了吗?
告诉大家,很多成功人士也有烦恼的,樊登老师曾透露,他讲书创业成功出名后,粉丝多了,但网上负面言论也多了,蹭流量骂他的也多。樊老师说,他也是普通人,刚开始也会烦,但读了这本《清醒地活》后,他渐渐看开了,觉得那些骂自己的人,其实也是在创造一个彼此接触的机会。
樊老师选择依然故我过好生活,做自己的事业,那种因害怕被骂而想关闭评论的念头也不再有了。
所以,生活总会有各种麻烦和困难,如果我们能启动心灵的秘密,学会超越自我,就能战胜恐惧。心灵是人体的能量中心,外部事物是没法进入心灵的,被人骂,被人伤害,是不会直接进入心灵的。
那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心灵的秘密呢?迈克尔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说,让能量顺畅地通过心灵,所有的事都会没有滞碍。是的,把心当做一个管道,就会“心无挂碍”。
佛经里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你能体验到吗,有人欺负过你,让他们通过;有人伤害过你,让他们通过;有人不理解你,让他们通过……当你把心当成一个管道,当你的心不再计较,这些能量就能通过,心灵就不会受到伤害。
迈克尔的“驭心术”是不是超级好用?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圣人也精通此道。曾国藩在家书中曾讲过: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把心当作“物”来觉察、驾驭,就是“格”物。试想,当我们吵架了,受批评了,我们觉察内心感受,把这些当做“物”,这一格,是不是觉得事变小了?这一格好像就有了就手的工具,驾驭起来更顺溜了。
格物致知,跟迈克尔的学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借古人智慧,格心降物,掌握秘密驾驭心灵读懂自己,我们总是有方法的。
读书,就是在跟伟大的人物对话。迈克尔让我们懂得人有两个自我。我们需要去唤出高层次“真正的自我”,然后与他好好相处。当我们将无数岁月积累投入到当下,投入到生活,学会不管痛苦有多深都要放手,就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将会打破终极习惯,不被低层次的自我牵引。然后自由地探索真正存在的本质和更深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