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中年人?
开学前,接到系主任的电话,让我代课,说原定的男老师被送回老家,原因是精神问题导致身体崩溃。其他非官方渠道传来的补充八卦更有画面感,这名男老师弟弟到他家中,看到地上都是虫子和各种啤酒罐子,男主角已经倒地昏迷,送到医院,诊断为酒精中毒,胃病之类的。
我想想,在这个大环境之下,这位同事的处境毕竟还可以,虽然工作20多年没有晋升职称,但每月都有工资,也有房子,还有离婚后跟着他过的女儿,也不应该酗酒崩溃至此。
可能是因为中年人的激素水平变化,本身情绪就不太稳定,更主要的原因是控制情绪对于中年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件需要极其努力的事。
身体的变化是其一,更主要的可能摧毁中年人精神的原因是自尊心,那种比较关系带来的压力感和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之间的摇摆不定,对未来还是否能有所成就,人生是否就如此过下去的焦虑和绝望,大概是每个中年人都要面对的。
自尊心是什么呢?小时候随便人说你一句就可以,可是到了中年被人数落一句,或者在人群中被嘲弄一次,就会很难受很难受,年龄和ego成正比,年龄越大,ego越大,这个ego就是自尊心,很难接受自己被人否定。
这位男同事曾经在年轻时拍过一部独立的电影,出道即巅峰,但是后来简历上只有这一部20年前的电影,而愤怒的文艺青年的姿态没有改变。而后面不断被同事超越,被教过的学生超越,大概ego真的很难接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课组,几个老师给学生合上一门课,第一次课上,我和其他几个老师就简单讲讲,而他却讲了很久,从第一部电影开始讲,到自己对各种电影大师的理解。我当时觉得,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太需要被肯定了,任何场合都想满足自己的ego了。
这是可怕的中年人的自尊心,非要去证明自己是什么,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其实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不加控制的话,蛮可怕的。
比如人会不经意地在和别人的谈话中,对别人在讲什么表达什么毫不为意,而只关注他讲的部分里有没有自己知道的,然后就开始啪啦啪啦地说,这样的人失去倾听的能力,也失去和人沟通的能力。
昨天见一个学生,她刚刚35岁,已经开始听讲话不听完整,就展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那种表达欲背后是一种中年人的ego.
年轻的阶段真是好,不会有那么强的表达欲,自我证明的欲望,也不会有那么强的非要满足自尊心的欲望。
人到了中年,就真的控制不住,希望自己能在别人面前再优秀一点,再怎样也不能输给别人一些。
那位男同事没有再有成就,和其他人的比较中,在职场竞争中(这一点也很奇怪,中国的任何职场环境都要竞争和比较,高校竞争更激励)没有再进步,反而越来越失去自控力,通常是深夜喝完了闷酒就在单位群里和领导吵架,用此来刷存在感,证明自己是个有思想的碳基生物。我只觉得这个行为很幼稚。
另一个感想是如果已经是一个ego长到很大的中年人,一定要自知的能力,要控制那种比较心,那种竞争中非要赢的病,毕竟自己不是全能最优秀的人,总有很多人比你优秀,比你的资源多,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才不会被自己的自尊心吞噬掉。自尊心这种东西,看上去可以让你自信,其实反噬自己的能量更大。
那位男同事的自尊心大到了不自知,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价上不匹配,总是认为环境不对,周围的人不对,认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是社会,而不是自己。
没有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人,人都是有限的,脆皮的,但是太多的中年人,老年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做到。那些成功的人、自信的人,过度膨胀之后挺可怕的。小到个人的膨胀给自己、家庭、单位带来的痛苦,大到国家的政策来自自大和盲目的人会制造多么大的灾难。
不要太好强了,也不要把自己放到比较中,反复咀嚼失败。
当然正常中年人都不会走到精神崩溃的那一步,只是很多人在某些时刻会非常接近崩溃,毕竟自我否定太容易,而得到社会肯定太难。但是,人是靠鸡汤才能活得下去,要照顾好自己的自尊心,不用特别折磨自尊心,尽量向前看,不回头,不必在意失败,要做到一个晚上就都能忘掉。
中年人的ego太强了,也真的是好可怕。比如体制内单位领导的吹捧文化,都是这种中年人ego驱动下产生的,而且领导们面对吹捧都会深信不疑,自己是上天入地的转世神仙之类的也都会信。
这样想来,做一个没那么成功,平和的中年人,情绪稳定,不祸害年轻人和不危害社会,就已经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