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为什么在中国高校里有这么重要的地位

马工程照耀下的文艺理论教材
“文学理论 ” 不过是缓解社会总体神话中的焦虑方式之一。(张柠)
这个断语就解释清楚了。文学理论为什么在中国高校里有这么重要的地位?解释的出发点,就是如同评价“鲁迅的文化批判,不是在社会之外思考”(郑欣淼);犹如说中国人对“人”的兴趣,专属一途:必须有利天下之用。(黑格尔)
1.“整合思想史”的功能:“英雄”还在,“社会”美好,“人民”还在,“历史”总体性还在,文学理论整合破碎的经验给人的精神观念以一个完整的总体意识形态。(张柠)
2.“站在中国看世界”:从德国的“时序错误”看鲁迅的“时代错位”,再看贺麟赋予“黑格尔哲学救亡使命”,将其“却归结于熟悉的复兴民族工程”。(陈永苗)——原来是“站在中国看世界”。
3.形塑“伟大的中国革命”:整个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左翼文学史——研究中国革命史的一个新问题:中共革命与中国左翼运动的关系(荣剑)
4.文学是关于塑造“人”的学问:“人”的虚构,有一个中国的特殊语境问题:当下的中国人文科学是争取西方现代人文科学早已获得那种整体性(自主性和独立性)(陶东风),还是借文学塑造中国化“人”的整体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 用中国的标准来评价中国文学这有意义吗?文学批评不是国有的,否则,文学批评就变成爱国主义问题了。(顾彬)
总之,说“文学理论”为什么在中国高校里有这么重要的地位,答案是它是讲故事,讲“理论和规律”的故事,讲如何“轻而易举地消除大地和天堂的藩篱”(张柠),讲“人民的语言多么美啊”(托尔斯泰),是缓解“社会总体”神话中的焦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