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杨慎父子,达与穷的相映成辉
1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杨慎振臂高呼的时候,大概也没想到这将是他一生的转折。
西山雪寒,遥望京城。滇池风冷,如闻悲歌。
两百多个大臣,跪在左顺门前,名义上是候旨,实际上是要皇帝给个说法。那时候的嘉靖,还没开始修仙,还没练就把群臣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权术,还只是一个倔强而憋屈的少年。
玩世不恭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因其无子,内阁首辅引《皇明祖训》之兄终弟及,推立堂兄弟朱厚熜即位,是为嘉靖帝。
文臣们按礼制,要求朱厚熜认朱厚照之父母为父母,如此皇位继承才是正统。朱厚熜则要求尊自己父为皇考母为太后。
此即大礼议。名为礼仪之争,实为权力之夺。
群臣跪着候旨。皇帝便让太监传旨,说你们先回去吧,我会考虑的。
少年皇帝想用缓兵之计。
这帮饱读诗书老谋深算的文臣们如何看不出来,不知是谁带了头,竟一起大哭起来,呼天抢地,追念先帝,痛心不已。
皇帝大怒,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于是喝道:锦衣卫何在?
于是,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被捕,入诏狱。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待罪。数日后,一百多官员被廷杖,十七人被打死。
杨慎第一次廷杖,几乎死。隔十日,待身体恢复了些,又一次廷杖,再次几乎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
2
那个推立朱厚熜为帝的内阁首辅,便是杨廷和。杨慎的父亲。
杨廷和天赋极高,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朱厚照还是太子时,杨廷和便是他的老师。嗯,朱厚熜刚当上皇帝时,杨慎也是他的老师。
正德七年,杨廷和出任内阁首辅。
皇帝贪玩,或者说离经叛道,时不时出去打个仗旅个游,朝廷的正常运转便依靠杨廷和勉力维持。
正德出居庸关,调动边军,和蒙古摆开架势。土木堡之变是前车之鉴,杨廷和骑马追到居庸关,却被宦官拦住。仗是打赢了。正德传令,在回京时大臣要做旗帐欢迎,被杨廷和拒绝了。
宁王朱宸濠谋反。对,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总要发飙的宁王。正德想亲征,杨廷和反对。正德让杨廷和写征讨檄文,杨廷和拒绝。
正德病亡,嘉靖尚未登基。期间三十八天,杨廷和总揽朝政,抓紧革新。调兵守四门稳定局面,裁汰团练,废除官校,遣返宫女,停建工程,充实国库……弊政尽除,万象更新。
嘉靖初,杨廷和亦被倚重,加封左柱国。
然,大礼议事件中,杨廷和四次把皇帝的亲笔批示密封退回。虽说在制度上,内阁首辅有这个权力。但如此密集,确实有点太不给皇帝面子。何况少年嘉靖非常倔强,且记仇。
君臣已生怨隙。
杨廷和屡次请辞退休。嘉靖最后同意了。
三月,杨廷和退休归故里。七月,左顺门事件爆发,杨慎充军云南。
苍山雪未至,洱海月已冷。
3
北京的春风,吹不到遥远的云南。北京的寒意,却常常如芒在背。
嘉靖并没有忘记杨慎。他曾数次问起杨慎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老病。皇帝觉得很满意。
发配终究是艰苦的,充军路上也很危险。因为父亲杨廷和革除弊政,得罪了很多人。有人企图刺杀他。
还有离愁和别恨。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这是写给妻子的。
既然报国无门,那就寄情山水,那就潜心研学,那就教读乡里,那就著作等身,那就泽被后世,那就流芳千古吧。
诗,约2300首。
词,六卷《词品》,为明代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
曲,散曲集《陶情乐府》,收录近300首。
文,《升庵集》前十一卷。
书,王世贞称其“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吴兴(赵孟頫)堂庑”。
画,王文治《杨升庵画兰长卷跋》称:“杨升庵画兰卷子,疏密反侧,朝烟晚露,皆能毕肖其形。”
经,著述数十卷。
国学大师陈寅恪有评: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杨慎不慎,左顺门慷慨悲歌,是一个官员的赤胆与莽撞;杨慎有幸,数百卷著作流芳,是一个文人的修为与荣光。
贩夫走卒,村妇孩童,大概也没有人不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
皇帝信道修仙感应天意,有六次大赦,杨慎皆不在列。甚至十多年后,有大臣上书请求赦免因礼议而被贬谪的杨慎等人,竟被皇帝罚廷杖,贬为庶民。
嘉靖五年,杨廷和患病。杨慎申请回家探视,父子短暂相聚。
嘉靖八年,杨廷和病逝。杨慎回乡治丧。
嘉靖三十八年,杨慎病逝于昆明。
孟子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杨廷和掌三朝权柄,劝上向善,智斗奸宦,革除弊政,立心请命,是为泽加于民;杨慎年少得名,大志踌躇而遭贬谪边陲,著作等身,流芳千古,是为修身于世。
穷达之间,风骨尽显。
首发公众号:笑二江湖
非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草台班子
- 鹿晗与关晓彤的N种猜想 (1人喜欢)
- 南师大爱情故事 (2人喜欢)
- 情人节快乐,快乐情人节 (1人喜欢)
- 黑神话,申小豹的前世今生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