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穿过长长的隧道,抵达艺术里山
新泻是日本少有的豪雪地带,也是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在这片被称作“里山”的区域内,依旧保留着众多传统的农耕生产与生活方式,农业和土地紧紧相连,孕育出代表着日本传统而又与自然融合的“里山文化”。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正是以“里山”的历史、饮食、文化、水土等为元素为创作灵感,鼓励艺术家进入社区,融入当地环境,创造出散落在村庄、田地、空屋、废校、隧道等广阔土地上,既充满当地风土人情又与大自然共生的艺术项目。
时隔三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再次回归,而我也是第二次到访这里。上一次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匆匆一瞥,这次则是更加深入地沉浸在艺术之中,所以想写一篇比较详细的巡游指南,包括艺术节的概况,值得参观的展品,以及一些出行指南。
「ABOUT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越后妻有”并非当今地图上标注的正式名称,而是取自日本古地名“越后国、妻有庄”,囊括日本新泻县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在内的76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超过东京23都区,位于自然环抱的山间地区,是日本少有的大雪地带。
大约4500年前的绳文时期代,就已经有人在当地居住,至今仍保留着国宝火焰型土器。这里不仅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而且农业比较发达。祖辈们依靠睿智和努力,进行河流改道,开垦了山间梯田,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里山文化。
然而,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过后,随着人口的逐渐外流,越后妻有地区开始面临老龄化、房屋空无人住、学校废止、耕地荒废等严峻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地方重建”为目标而开展的“大地艺术节”开始为越后妻有注入了新的活力。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始于2000年,每三年举办一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户外艺术节。艺术节以“自然拥抱人类”为理念,以“地方重建”为目标,以艺术为桥梁,以农田为舞台,连接人与自然,试图探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挖掘地方蕴含的价值,发挥地方潜在的魅力,重振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衰颓老化的农业地区。大地艺术节希望发挥艺术的力量、借助当地民众的睿智、利用地区的丰富资源,振兴当地农村的面貌。
从2000年起,这片日本的土地吸引了近千名艺术家前往,他们以当地传统的“里山文化”为本,以食物、风土、历史为创作灵感,将艺术项目搬进760平方公里的大地,留下300多件永久作品。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总监北川富朗—也是濑户内艺术节的发起人,“艺术不是摆在大都市的美术馆里用来评价的,艺术是在整个空间与生活场景交织而迸发出来的、犹如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的瞬间爆发力与持续力的产物。”
大地艺术节自始至终始终坚持的理念是「希望越后妻有地区的老爷爷老奶奶们绽放笑颜」。在1990年代开始构思大地艺术节的时候,北川富朗的主要着眼点是如何给地区注入活力,这里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里山文化,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减少的问题日益严峻。“最初听说要举办艺术祭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了困惑。于是,我们向各方进行了说明,最终赢得了当地各界人士的配合,使大地艺术祭得以举办。”
「经典必看」
① Tunnel of Light 光のトンネル
第一个必看项目当数光之隧道,在2018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上,马岩松把清津峡隧道翻新为艺术作品“光之隧道”。750m长的隧道被比喻为一艘与外界隔绝的潜艇,利用大自然的“五大元素”(木、土、金、火、水),作品将在沿途的展望台作为潜望镜向外展示。



隧道内的最后一个展望台与艺术装置同名,站在其中,各个角落均可以看到地上水面映射出的清津峡和周边的森林。这个想法是重新考虑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将当地人和游客重新与这片土地的壮丽美景联系起来。其「长长的隧道」与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正好呼应,以此来开启大地艺术节之旅再适合不过。


② まつだい「農舞台」フィールドミュージアム
松代「农舞台」的基地设施由荷兰建筑集团 MVRDV 设计。从农舞台到山顶的松代城,大约2公里长的田野中散布着40多件艺术作品,整个区域被称为松代「农舞台」田野博物馆。光是这片区域就可以逛上好几个小时,建议留出充分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在设施里的「里山食堂」享用午餐。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棚田」,作者是来自乌克兰的 Ilya & Emilia Kabakov 夫妇,他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概念艺术家,他们把有关农业的散文和农民的人物雕刻立体的呈现于梯田之上,像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以此向在严酷土地上坚持耕作的农民表示敬意,是真正的把艺术与农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


③ House of Light 光之馆
光之馆是光之艺术家James Turrell 所创作的住宿型体验作品,可以提前预订入住酒店。这件充满实验性的创意作品,构思来自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
当James Turrell 第一次见到北川富朗先生时,他要求James Turrell 为越后妻有地区建造一座“冥想之家”。当时,递给他的书是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北川富朗的条件是,由于该地区降雪量较大,因此将地板抬高约2.7米。读完《阴翳礼赞》后,James Turrell 决定建造一座遵循该地区传统风格的房子。通过将室外的光和室内的光联系起来,创造一个人们可以生活在光中的空间。



他将日本传统家屋特有的柔和光线,与自己制作的光线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和室屋顶为可活动式,打开时天空就会出现在起居间的上空,日出和日落配合着光线的改变达到加乘效果,仰望时妙不可言。


④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
里山现代美术馆算是大地艺术节的大本营,建筑由原広司设计,他也曾参与札幌巨蛋和京都车站大楼的设计工作。其特点是具有向心力的空间,走廊环绕中央水池和中庭,中庭是 Leandro Erlich 的永久作品《Palimpsest: 空の池》。





这里有十几位艺术家的常设作品,比如浅井佑介,Leandro Erlich,Ilya & Emilia kabakov,名和晃平,森山大道等,也有每年更换的新作,特别是在中庭周围设置里一些可以互动的装置作品,小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纪念品商店有非常多有趣的物品,大地艺术节相关的自创品牌都可以买到,建议在这里预留好充分的购物时间。




⑤ 越後松之山「森の学校」キョロロ
キョロロ是位于大雪地区松之山山区的一所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教育培训设施。冬季,它就像一艘潜艇在厚厚的积雪下承受着2000吨的重量,建筑由手冢贵晴+手冢由比设计,其蛇形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周围的步行道。全焊接铁板蛇的长度在冬季和夏季之间变化了近20厘米。多年来,已经呈现出耐候钢特有的深棕色条纹图案。




“Kyororo”这个名字是这座建筑的昵称,来源于在日本松之山地区从南方迁徙的红翠鸟叫声。
这里是一所大自然的学校,里面展出了“日本第一昆虫屋”志賀夘助先生收藏的世界蝴蝶,以及他开发的各种昆虫采集和标本制作工具。此外还有各种昆虫以及里山文化的展示,非常适合带着小孩子参观学习。




⑥ 磯辺行久記念越後妻有清津倉庫美術館
磯辺行久纪念越后妻有清津仓库美术馆于2015年对原清津乡小学的体育馆进行了改造,以“展示和保存”的新理念开始作为清津仓库美术馆。作为通往妻有地区的门户和展示大型当代雕塑的场所,第六届越后妻有艺术节迎来了众多参观者。



仓库博物馆的目的是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交流艺术品,它是基于许多以城市作为展示作品的地方的艺术家很难找到一个地方来存放他们的作品的现实,越后妻有空置房屋和关闭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试图将双方的难处转化为积极的一面。


「废校再生」
① 鉢&田島征三 絵本と木の実の美術館
由于人口外流和老龄化,越后妻有地区遗留了大量的废弃房屋和学校,这些看似无望的建筑在大地艺术祭中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乐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改造项目是绘本与果实美术馆。日本绘本家田岛征三将当地的废弃资源再利用,把废弃的学校打造成了一个立体的绘本世界,将废弃的学校重新注入了童真。




他利用当地废弃木材制作成和纸,用做体育馆的窗户;将带果子的干枯树枝刷成绚丽的颜色,组成了各种人偶雕塑;用废旧的水桶组成了大型水车,随着手动装置转动演奏出清脆的音乐声……艺术在这座废弃学校中孕育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② 奴奈川キャンパス
奴奈川小学校于2014年3月关闭之后重生为一座可以通过实际方式了解当地地域价值的学校。以农业为基础,通过食物、生活、玩耍、舞蹈,来发掘每个来访者擅长的事情。校舍内外都设有可以互动的艺术装置,可以慢慢地玩上一个下午。






在楼梯间有中国艺术家邬建安的剪纸作品「彩风」可以稍作留意一下。


③ 越後妻有「上郷クローブ座」
2012年关闭的上乡中学作为表演艺术中心重新启动。它是表演者的居住设施、排练场所和展示作品的剧院。艺术节期间,邀请国内外艺术家作为驻场艺术家参加,创作作品,然后进行表演。




艺术家冈淳把劳作用的道具变身为可以演奏的乐器,2022年,还与津南中等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共同制作演出,并结成乐队不定期演出。



④ 最後の教室
这是我五年前到访过的地方,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也是大地艺术祭所有项目当中最感到震撼的一处作品。地点是旧东川小学校,它与前面几所学校稍显欢快的氛围不同,这里的主题是「人类的消失」。
法国当代艺术家 Christian Boltanski 曾于2003年在旧东川小学校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夏日之旅》,门厅里挂着无数的拖鞋,理科室里挂满了野花,教室里挂着孩子们的衣服,体育馆里传来阵阵诵经声。空气中飘荡着曾经就读过那所学校的孩子们的身影,他们的身影仿佛出现在白日梦中。
2006年冬天,他再次来到这里。那时的风景与2003年看到的完全不同--那一年下了创纪录的豪雪,学校被深深的白雪覆盖。就是在那时,Christian目睹了越后妻有的严冬与大大雪,从而留下一件深深地封存了这个地方记忆的作品。
一楼昏暗的礼堂里面放满了电扇和吊灯,地上铺满了干草,四周的墙面好像一直在下大雪,向导告诉我,脚踩在干草上面发出的声音是艺术家对踏雪声的记忆,整个空间都弥漫着那里曾经有过的人们的存在和记忆的感觉。

走上二楼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走廊上原本悬挂肖像的画框被黑纸遮蔽,吊顶上方垂着一盏盏昏黄的灯泡,走廊尽头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风扇和刺眼的光线。走进教室,伴随着心跳的鼓动声,强光也随之闪烁。

我的记忆也被瞬间唤醒,几年前在濑户内海的丰岛看过他的"心脏声档案室",为了留存住人们曾经存在于这个世上的证据, Christian Boltanski 自2008年起便一直致力于一个收集心脏声的项目,2009年他在这间教室里采集了大约400余人的心脏声,没想到竟然回到了原点,这种缘分让我感到非常奇妙。
三楼的气氛似乎更加凝重,几件家具被白色幕布覆盖,一个个好似棺材的透明盒子里摆放着刺眼的白炽灯,我突然意识到这正是对被大雪覆盖后无人废弃学校的写照。


Christian Boltanski 1944年出生于巴黎,他以图像、照片、绘画、雕塑、多媒体装置艺术等各式各样的表现方式来处理“生与死”的问题。除了试图重现自身的过去之外,他还用饼干盒、蜡烛、或是数千张照片、旧衣物、姓名等方式来记住那些无名之人,从而表现出人类存在的重要性、脆弱性与消灭。
「私人推荐」
① Kiss & Goodbye
这是我很喜欢的两件充满童心的作品,台湾艺术家几米以 JR 饭山线为背景创作的绘本《幸福的车票 Kiss & Goodbye》衍生出的装置作品,分别设置在土市站和越后水泽站旁边。越后妻有地区是一个经常下大雪的地区,所以把装置做成这个地区常见的鱼糕状仓库。






这个绘本讲述了一个失去父母的男孩带着他的狗乘坐火车去乡下看望祖父的故事。仓库内设有绘本漫画,视频以及漫画主人公雕塑。





② Nakago WonderLand どうぶつ達の息吹と再生
大地艺术节被誉为露天美术馆,其主要特征是与展品的互动性很强,在玩耍、拍照、不知不觉中与艺术拉近了距离。要格外推荐一下2024年的新作,在距离光之馆不远的一处公园里,设置了一些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把空无一物的公园变成了游乐园。






分享我最喜欢的两件作品,在公园中央的是一个以金属玻璃等废弃材料做成的旋转木马,需要靠人手动摇手杆来转动旋转木马,在旋转的时候还会发出美妙的音乐。





旁边的一个棚子竟然是个有 DJ 在现场打碟的舞池,周围布置了很多水盆,仔细一看里面有个三棱镜,通过阳光的折射让彩虹充满整个舞池,同时随着水面波动,彩虹也会跟着起舞,这个巧思十分有趣。




③ HERE-UPON ここにおいて 依り代
在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那一年,艺术家景山建观察到了高龗神社院内发芽的一棵幼年雪松树的生长情况,并试图创作出关系。他擅长创造出只能在此时此地才能实现的东西,而在那里经历的东西可以作为个人的机会回顾并欣赏它。
他利用捡来的雪松树枝,制作了一个大型的雪松球环绕于幼年雪松,从远处看仿佛是长了四只脚的松树精灵,造型奇怪又可爱。

④ うぶすなの家
这是一栋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这里的人介绍说,这栋房子曾在自然灾害中受到侵害,后来采用陶瓷进行了翻新,在入口处附近用陶瓷改造的火灶就非常有意思,一楼是提供乡土料理的空间和贩卖周边产品,可以在这里享用午餐,二楼则是一些艺术家展品。







⑤ 华园 CHINA HOUSE & 野泡泡
在大地艺术节中,有相当多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在此展出,邬建安作为越后妻有中国艺术基地CHINA HOUSE华园的首位艺术家,于2018年第七届艺术节展期,在华园室野村老屋创作《五百笔之屋》,成为经典永久作品。




在这一届艺术节上,建筑师马岩松再次参展,在华园老屋创作名为《野泡泡》的艺术装置。

“野泡泡”依附于室野村的一栋百年老屋,设计像从老木屋中吹出的泡泡,增加了一个临时性的空间与传统木结构空间相连。新结构轻盈、柔软、可变、好似可以呼吸的半透明装置。
泡泡内部的空间有一种边界模糊的膨胀感,可以进行演出、仪式、聚会等多种活动。周边的绿意和零星的色彩映入白色的空间,构造了一个光线柔和的奇妙氛围,通过虚与实、内与外、新与旧的融合,赋予老建筑新的生机。
⑥ 香港部屋 HONG KONG HOUSE
作为与香港文化交流的永久基地而诞生的HONG KONG HOUSE,建筑设计是由在2012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等活动中引起关注的年轻建筑师叶晋亨团队通过公开竞赛选出的,这里主要展示了一些来自香港艺术家的作品。


⑦ Air for Everyone
在一座曾经是钣金店的空房子里,美国艺术家 Ann Hamilton 创建了一个为工匠设计的工作室,他们制作编钟和用于将编钟飞上天空的神秘工具。这是一个用钟声连接村庄和家庭的装置,让人感受到隐形人的存在。



⑧ 越後松代棚田群 星峠の棚田
最后一个推荐地点不是艺术项目,而是在越后妻有非常常见的梯田,壮丽的景色非常值得一看,如果是春天刚刚插秧的时候,夕阳倒映在水面非常漂亮,以此来作为艺术节的收尾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呼应。

在梯田旁边有一间咖啡屋,在买咖啡的时候正巧有两个老奶奶过来买刨冰,看起来是刚刚做完农活准备休息的样子,她们与我聊天,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特意来看艺术节吗?似乎不常看到外国人的样子,对我们很是好奇。我看着她们开心的笑颜,能感到他们对现有生活的满足。


大地艺术节在创办初期经历了许多质疑与反对,能有今天的成功少不了当地居民的支持,这也回归到艺术节的主旨“希望越后妻有地区的老爷爷老奶奶们绽放笑颜”。最后我为他们拍下这张充满笑容的照片,这大概是整个旅行中最好的一张照片了吧。
「巡游指南」
每个项目可以单独买门票,不过还是推荐购买大地艺术节鉴赏 passport 4500日元,可以在本子上盖章,提前在官网购买或下述设施内购买:
・十日町市総合観光案内所(十日町駅西口内)
・松代・松之山温泉観光案内所(まつだい駅内)
・津南町観光協会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 受付
・まつだい「農舞台」受付
・清津峡渓谷トンネル受付
・越後松之山「森の学校」キョロロ 受付

关于交通,自驾是首选,距离越后妻有最近的车站是越后汤泽站和十日町站,如果从东京出发可以从新干线越后汤泽站下车,在车站附近租车游玩。整个艺术节大约有三百多个项目,但是很多项目的定位并不容易找到,这里要推荐官方APP「大地の芸術祭」,这个APP非常好用,所有项目都有图片与文字介绍,并且与谷歌地图联动。提前把想去的地方标上星标,每个项目界面可直接跳转到谷歌地图界面,方便开车导航。

越后妻有的公共交通极为不便,而且每个地点都非常的分散,骑单车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不开车可以选择参加官方组织的tour,一共有五条路线,A、B、C路线即可覆盖大部分热门项目,有时还会遇到中文志愿者翻译。





关于吃饭也不用担心,在「まつだい農舞台」 「うぶすなの家」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 「絵本と木の実の美術館」 「上郷クローブ座」,这些地方都有提供午餐,使用了当地的新鲜食材与大米,我分别在农舞台和うぶすなの家吃过,味道都非常的不错。

住宿方面除了常规的温泉旅馆以外,还可以体验大地艺术节里用老房子旧校舍改造的住宿设施,例如「光之馆」「脱皮之家」「かたくりの宿」「三省ハウス」「うぶすなの家」等等,基本都会提供晚餐,也会有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体验。

总体来说,我认为三天的时间比较合适,大地艺术节是贴近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之旅,适合放慢脚步细心鉴赏,什么是对乡村更有价值的艺术?或许在这里会找到更多答案。
更多日本旅行攻略可以参考以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