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基础是理性还是感性
道德的基础是理性还是感性?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首先道德是什么?道德是公共行为规范。
首先道德本身确实有理性考虑的因素。道德本身就是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多数人利益的手段,比如插队阻碍了别人,人人都插队岂不乱套,所以就有“禁止插队”的要求。遵守道德本身对个人也有一些好处,比如不用心虚,不用躲躲藏藏,可以收获别人认可。理性也可以使人明白要以合理且力所能及的行为实行道德,而不是好心办坏事。
但是单靠理性而存在的道德有严重的漏洞。理性让人知道什么符合道德,可以让人看到符合道德的好处,从而选择表现为道德,但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不去表现。在实力不足或者有人看着的时候表现出道德而骗取信任,在实力足够且没人看着的时候就漏出恶的真面目,这就是典型伪君子的做派。
那么,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了。理性可以使人明白什么是道德,遵守道德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实行道德,但是理性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无法让人具有道德感,或者说,道德信念。有道德信念的人,他们的道德行为是本能的,即使没人监管,也能表现出道德。儒家说的“慎独”的概念,意思就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也能遵守道德准则。这样表现出来的道德,才是真的道德。
感性为道德提供内核基础,理性为道德指引方向,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