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医学化困境:性差异者的孤独与抗争
论文《The harms of medicalisation: intersex, loneliness and abandonment》深入探讨了性差异者(intersex,间性,阴阳人)在医学化过程中所遭受的伤害,以及这些伤害如何导致他们经历孤独、被遗弃和社会边缘化。作者Charlotte Jones通过分析七位性差异者及其两位家长的日记和深度访谈,揭示了医学化对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影响。
文章指出,性差异者常常因为身体特征不符合社会对性别的二元期待而遭受歧视和误解。医学界往往将性差异视为需要“矫正”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个体的感受和需求,还可能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和社会排斥感。性差异者在寻求医疗帮助时,往往面临选择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医疗干预会进一步剥夺他们的自主权和身份认同。
论文中提到的一个关键概念是“伦理孤独”(ethical loneliness),指的是当个体经历的重大创伤或不公正待遇未被社会认可时,他们可能会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感到孤立无援。此外,“本体孤独”(ontological loneliness)则涉及个体在身份形成过程中的孤立感,这种感觉可能源于社会对他们存在方式的否认。
性差异者在寻求支持和归属感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障碍。TA们可能因为害怕被贴上标签或遭受进一步的伤害而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即使在性差异者群体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经历和观点,可能导致某些成员感到被排除在外。
论文最后呼吁,社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性差异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要认识到医学化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正义议题,要倾听性差异者的声音,理解TA们的经历,并为TA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