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要去一次上海
去年国庆节去的上海,那时候感情受到伤害,还没走出失恋阴影,我想要是我一个人孤独地度过这么长的假期,不知道会有多难受,于是去上海找我最好的朋友,一拍即合,定了个郊区的酒店,买包烟买点酒,点个外卖,我和他从来没聊过感情的问题,他是个理性的人,而我相对太敏感,我说的东西他觉得没那么大事。
今年去上海是应另一个好朋友邀请,说了好多次了,每次一说叫我去上海,我就说叫他来南京,这样推过去推过来很多次了。这次,周四他刚从西藏出差回来,一问我来不来上海,最开始又想叫他来南京,但是我一下就答应了,周五上午就出发。
旅行很随性啊,晚上打算去酒店歇着,在地铁上我看了看手机,突然打算去外滩,6年前和爸妈来过,没啥意思,现在也觉得没意思,但是就是想去看看,刚好就坐到换乘的地铁站,马上叫他们下车就换乘,我朋友很惯着我,我说下车他们一句没说就赶紧下车了。
以前出去玩,实在找不到玩的,就找找附近的咖啡店,现在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只要有咖啡店,都是还是布置得挺有生活气息的。往往一番挑选,我能找到我最心仪的店,但是这次是在上海,一点开社交平台,其他地方都是“最喜欢的一家咖啡店”,上海这边是“我最爱的咖啡店top10”,看来看去,还得兼顾价格,太贵了实在是不忍心消费。一下子需要做出的选择量就上来了,这也是节奏快的体现之一。选好了咖啡店,打算骑共享单车过去,顺便看看老上海的街道,一路上能吸引我的东西太多了,各式各样的咖啡店,还有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店子,在这地方要是开一家店,先还是得有独立思想,不然夹杂这这么多思潮里面,都显露不出来。骑行路途中,走错了好几次,又掉头重来,都是因为被一些新鲜的东西吸引,突然就觉得,在这里长期地生活,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心里要的是什么,不然的话,上海给你的选择实在太多了,会迷失掉的。
小时候暑假结束的时候想,开学就要好好学了,仿佛重新开学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刚从上海回来,一想到明天要工作,一时间不知道上次的工作进行到哪儿了,这次要从哪儿开始,这个念头就蹦出来了。我们休假好像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可是我并不觉得我就能更好地工作啊,如果假期之前我没有状态,那么回来的时候,我怕不是更疲惫,这种小时候被灌输的想法就不对。如果是工作有问题,那就应该去调整工作的问题,而不是找一段假期,逃避问题,过完了仿佛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好多人每个月结束了都是放上自己这个月吃了什么,去了哪儿玩的总结,然后再附上一条“9月请善待我”这样的,期待还没有到来的日子。日子过得幸不幸福是一个很主观的事,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人会觉得这个月过的太艰难了,有人会觉得这个月过的很充实。有一段时间,压在我身上的任务很多,都还没开始做,我每天想着就觉得压力很多,毫无头绪,后来一天,老师把一件棘手的事情分配给了另一个同门,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压力全没了,过的好舒坦。可是一想,事情一点都没有变,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我也一点没开始做,仅仅只是我心里变了,突然觉得好开阔,摆脱一身重负,又能身轻如燕了。
有的人过了大半辈子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总是这么烂,所以麻木了,也不知道什么是过得好了。然后就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问这个问那个该怎么办,就是没想过问自己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