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裸辞前往印度学瑜伽,她说她的创造力来自于“玩”
效率社会,“有用”或“没用”也许是最简单的评判标准,然而很多珍贵的“有用”,往往被认知的局限所限,误以为“没用”而轻易地毁灭。散性思维,是依据窄向、垂直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发展,而线性思维却能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答案,前者是深度,后者讲究广度,两者结合,往往更能发现“有用性”,更能利用“有用性”。
# 嘉宾介绍

29岁,艺子裸辞了北京的工作,只身前往印度学习瑜伽。学成归来,妈妈有一天向她发问,你学了那么多东西怎么都没用上呢?学习瑜伽,没成为瑜伽老师,学播音主持,最后也没有成为主持人,而哪怕是自己挑选,前往香港就读性别研究专业硕士,似乎最后也没有写出相关的著作。
“没用”可以概括艺子所学的一切么?显然不能。她很坦然地解释,自己所学过的事物,所走过的路,都深刻地烙印在了自我身上。自己如今是自由职业者,本身自由职业这一特性就决定了需要自己为自己代言,所有的经历都长在身上,不用说话,别人看到是个人的影响力。
如果换一种发散性思维来看待艺子的职业成长,那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2020年以后,因为喜欢瑜伽,艺子进入了疗愈的领域,之后又将大学学的播音专业融入疗愈,专业的训练赋予她独特的声音、感染力和即兴创造的能力,指引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在疗愈中获得转化和成长,再之后,是开展一系列女性相关的疗愈项目,书写、摄影、绘画.....艺子的来时之路,所学会的技能统统被运用起来,串联了一条鲜花盛开的璀璨之路。
没人会再用“有用”“没用”来评判艺子,大家知道,这是一个调动了所有生命力,用力活在每一个当下,试图在世界上留下独特印记的人。
1
将创伤看作一份礼物
29岁,她“睁眼”重新面对生活
土星回归是占星学的周期概念,这代表星图上的土星完整地走完了一圈,又回到了出生的位置。第一次的土星回归是出现在人的29岁。土星回归,现实迎面逼近,这也意味着个人需要清醒,长大成人。
艺子人生转变的过程从29岁开始。彼时,这位女生正深陷在一份工作中,性格的极度敏感让她面对周围人际关系的变动,充满着情绪波动,再加上北京漫长的通勤几乎消耗光了精力,用她的话来说,经常是早上起床后,整个人已经电量减半。“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的身体和情绪都非常糟糕,跟家人经常发脾气。我看到是我的生命在枯萎,那时我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双休日我的身体不允许我出门社交,因为我太累了,我身体没有办法离开家,只能躺着刷手机”。

而哪怕生活已足够糟糕,命运显然没有放过艺子,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逼她迎面应对。在当时。艺子又迎来了生命中一件创伤事件,后来的岁月里,再回头看去,她更乐意将其称为“巨大的礼物”。
土星回归这一年,艺子借机打开了“礼物”。她开始不断地重建自我,反思情绪问题。为了了解自己,她甚至在那段时间和别人聊天会录音,之后又会将自我感受梳理,再书写,“梳理到最后我才发现,自己在讨好别人,原来我需要爱,我需要的东西没有说出来,我说不出自己的情绪。”
探索自我的这条路,艺子就像退回为一个努力、勤恳的学生,陌生的“自己”就是那道难解的题目。

“人在29岁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是‘瞎眼四件套’,第一种情绪是怨恨,第二种是批评,第三种是内疚,一方面我很愤怒,但一方面又很内疚。比如发完脾气后立刻会觉得这样做不好。第四个叫恐惧,这是人类所有内耗的根源,会恐惧我这句话对方是不是不开心,关系就此破裂了。”艺子认为,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会用一些方式转移这些“瞎眼”情绪,比如吃吃喝喝,旅游买包,但最后个人仍会像驴拉磨转圈一样,面对反反复复出现的问题。
艺子因为经历过这样的状态,所以非常清楚大部分人最难的阶段是眼睛已经睁开了一点,觉得有点问题,想要去改变或突破,但又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整个过程如滚刀肉一般难受。这位疗愈师认为,这个阶段,就需要个人通过学习、探索,来重新认识自己,重建自己的耐心。
对于“探索自我”充满耐心这件事,艺子给出了一个新的视角——要充分肯定自己已经“在路上”。
过去,她很喜欢在微博运动打卡,但属于三两天打鱼晒网式,运动状态保持在一、两星期运动一次,又躺平了,不断地循环,持续了五六年。对于这样不具坚持性的运动,艺子处于一种指责自我的情绪,也很羡慕运动博主的持续性,并反思自己什么时候运动才能成为自己的习惯?到如今,艺子意识到自己其实早已培养出运动习惯,那五六年里不断地躺平,放弃又尝试,已经代表着自己正在这条路上。

所以对于耐心这件事,艺子反而认为,面对那些在29岁,还没有找到个人使命,还没达成想要的人生成长的人,不用着急或担心,其实你已经在那个路上了,已经在踏往那条点着灯火的路上,只是个人还没有完全察觉而已。
她认为,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我已经做了什么,而不是我还没做什么。多给自己一切鼓励,比批评自己更有意义,也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行。她常说:“亲爱的,你真已经的很棒了!”,也希望大家多多对自己说这句话。
其实产品经理的工作,很多处理细节的方式和技巧都可以嫁接到我如今的工作,面对客户,都需要去洞察到对方内心需求,如果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将细节做好,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技能特质整合”。
2
不再为付出计算回报率
在“玩”中整合自我技能,不断创造
回头再来看艺子所学的专业、技能,几乎没有浪费的地方,都运用在个人如今的职业,这也足以去回答当初妈妈那个疑问,“你学了那么多东西怎么都没用上呢?”不是没用上,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地整合。
艺子认为,自由职业者需要的不是一个明确的职业身份,而是具有代表性的“自我”,超级个体即超级品牌。“我们都说如今是 Web 3.0时代,需要打破传统的中心化模式,freelab 做的事情同样如此,打破传统结构,行业结构,做个人的东西,让每个个体成为个体。所谓地做自己,就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努力成就自己”。

对于如何创造和发挥自己的天赋,艺子的做法是掏出自己的生命,投入时间之海,像“玩”一样去创造。
艺子根据自己遭受的创伤成长经历打造了“ 100 个女孩拍摄不完美的我”项目,该公益项目叠加了艺术疗愈和摄影以及每个女孩自身的故事,为女孩们不喜欢的身体部分进行拍摄,如伤疤、手术创口、脸上的斑或胎记等。原本是艺子个人的生命疗愈,通过和不同女孩故事的链接中,竟然神奇地诞生出宛如艺术品一样的摄影作品。
为什么是“玩”?艺子也解释,玩这件事情,孩子们天生就会。玩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天性中。然而,当个人被社会塑造后,“玩”才开始不被允许。“之前我听过一句话, playful is an attitude(玩是一种态度),在‘玩’里人可以创造力会被激发,自由职业太需要玩了,或者说太需要新的事物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玩”中,有时候动力往往会超越对效率,回报率的判断,艺子就是如此。过去的自我成长和学习中, 她说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凭着直觉做选择,所谓的直觉就是判断这件事“好不好玩”,如果喜欢,能让自己开心就会做。
同样的,还有艺子培养出跑步的习惯。最初她并不是被跑步这件事吸引,而是被跑步环境吸引。在香港读研究生的阶段,因为住在海边,每晚海边太漂亮了,所以才想去海边溜达,发现好多人在跑步,于是她决定跑一跑,不知不觉就坚持了一年。
艺子也认为,相比梳理目标和讲究回报,不如去创造和享受一些纯粹的乐趣感,它们反而能让人坚持下来,即不带目的性地去做一些事。
“一般人好像会把回报率看的很重要。但我根本没想这事儿,它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就像我跑步一样,我根本没想过跑步要跑成什么样,我要减肥减多少斤,而是我喜欢海边。我不看重目标这件事情,反而做成了。”艺子说。

从这件事情来看,艺子有属于自己的智慧。即个人能发挥出多少自我创造能力,这取决怎么看待自我在世界上的创造。这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除焦虑和恐惧,尽量回到爱和快乐里。因为如果身体疲惫,精神也会有疲惫,自然会有情绪波动等,但只要学会了转念,会很快地回到爱的频率里。所以当个体处于情绪里时,不妨问自己一句,“我现在是在爱里,还是在怕里”,而如果知道自己在怕什么,可以大胆地去书写,直到真正的恐惧浮现。
对自我常抱有觉知,对生命持有“玩”的态度,对爱永远如饥似渴地寻求,这是艺子在拥有一种长期和可持续的视角认真看待自己的生命。
1001 自由客 x 艺子
自由客:工作室业务类型比较多,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怎么在疗愈完他人给出能量后,关照自己的?是否有哪些不错的方式推荐? 艺子:在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反移情,反移情则是指的跟来访者做咨询过程中,对方的一些行为或情绪触到咨询师、疗愈师自己的议题,这叫做反移情。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治疗师、疗愈师会向督导求助,督导会帮助你去处理议题。另一个部分是自我关照,也是你问的问题。在我从业的过程中极少出现反移情的情况,我想和从事疗疗愈的小伙伴分享一个办法,借助高我的力量去做一些事,而不是用肉身,肉身只是人的通道,我会借助更高力量来辅助我完成这些工作,那我自身的情绪情感消耗会很少,这是一部分。很多疗愈师的小伙伴会找到我做一些个案,会讲到自己很消耗,那是因为自我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还要继续的自我探索、修行。另一部分是我们需要每天关照自己。其实可以询问自己有没有自我照料。比如每天早上起来会睁开眼睛,触摸自己的身体,然后告诉自己,我很爱你,我非常爱你,都是这些小小的事情。 我每天早上要么是静坐,要么是瑜伽,然而阅读,阅读是我每天 会做的事情。不管是疗愈师还是疗愈行业的小伙伴,每个人都是很普通的平凡人,需要去花一点点时间去练习自我照料。除了说到的触摸自己皮肤,还有很多办法,比如画画,今天太情绪化,可以冥想,然后自由书写。了解自己的情绪等,最好是从身体开始。我经常说请先让身体自由,从关照身体开始。 自由客:你的工作室在疗愈方式其实有不少开拓的项目,对于同样想要在疗愈行业开拓更多业务方向的朋友,你会有哪些建议?
艺子:我觉得第一个建议是利他。比如说,我要设计一个颂钵活动,为什么要做这个事?这件事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到底是什么意图呢?市面上太多颂钵活动,很多人说不清楚,有时候是为了完成这个活动,还是希望参与的人在今天这个活动里得到某个具体的东西,一定要非常具象。
我觉得那个利他的东西一定要非常具象,比如刚才提到的100 个女孩拍摄不完美的身体就很具体。它希望让参与项目的女性为身体赋权,把过去身体的创伤变成一个礼物。我觉得疗愈师朋友们一定要利他,永远把这个思维放在第一位,利他思维不仅是疗愈师,工作还是商业行为一定是利他,真诚和利他是王炸组合。第二个建议是,开拓项目需要灵感,灵感可以通过阅读杂志,或个人生命故事,还有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元素获得。灵感一定是你自己的,比如 100 个女孩项目,项目灵感来自于做愿景板,或叫梦想画板,每年我们会做一次活动,在年底或 1 月 1 号,在大家冥想完之后,凭着心流去挑选一些图案和文字拼贴成一张大板画,然后装裱起来。
我有一次在看杂志的过程中,看到一位艺术家拍摄的模特面部雀斑,这个雀斑跟我个人故事有非常大的关联,我想可以跟艺术疗愈做结合。从事疗愈行业的人有特别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落地,光在脑子里想,我个人的slogan是让愿景落地,让灵魂自由,让愿景落地,每个人的愿景可以落地实施实践,而不是飘在空中里面。

- End -
欢迎自由职业者或者小微创业者 接受我们的采访
后台联系我们
可以帮助你推广你的个人品牌
#今日互动:
你会在工作中“玩”起来吗?

© 本文版权归 FreeLab自由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