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
一本基于麦金德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理论的美国利益阳谋书。
“欧亚大陆依然保持着它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不仅它的西部周边——欧洲——依然是世界大部分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所在地,而且它的东部地区——亚洲——最近也成了经济增长和政治影响上升的极其重要的中心。因此,在全球都进行了介入的美国如何应付复杂的欧亚大陆的大国关系——特别是美国是否阻止一个占主导地位和敌对的欧亚大陆大国的出现——对美国在全球发挥首要作用的能力依然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制定一项全面和完整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是本书的目的。”
第一章 新型的霸权
一、通向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捷径
“美国的民族文化绝无仅有地适宜于经济增长。这种文化吸引和很快地同化了来自海外的最有才能的人,从而也促进了国家力量的发展。”——天定命运论
“严格地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仍然主要是一次欧洲战争,而不是一次全球性战争。但是这次大战自我毁灭的特性标志着欧洲对世界其他部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开始告终。在这次战争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欧洲大国能够决定性地占上风——而这次战争的结果却深深地受到一个正在倔起的非欧洲大国美国卷入的影响。从此以后,欧洲越来越成为全球大国政治的客体,而不是主体。”
“那以后的五十年是由美苏两极争夺全球霸主地位的斗争支配的。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争夺,是地缘政治学家们最心爱的理论的实现:这一争夺使控制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与在欧亚大陆中心居于首位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国家(中苏集团的地盘很能使人回想起蒙古帝国的版图)相互对立。地缘政治的规模再清楚不过了:北美洲与欧亚大陆相对峙,影响整个世界的命运。胜利者将真正地控制全球。一旦最后夺取了胜利,就再也没有别人挡道。”
“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
二、第一个全球性大国
“文化优越感会加强帝国的力量。”——以罗马为例(软实力)
“通过集权的严厉的官僚体制进行中央统治是非常有效的。”——汉朝
“蒙古帝国主要建立在军事统治的基础之上。统治却没有随之而建立有组织的经济或金融体系,权威也不是来自任何自信的文化优越感。”——蒙古帝国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马克思
【欧洲均势】
“在1815年以前,法国是在欧洲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虽然它不断地受到其欧洲对手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遏制。在拿破仑统治下,法国几乎确立了在欧洲的真正霸权。假如法国成功了,它可能也会取得全球的主导大国的地位。可是,法国被一个欧洲的联盟打败了,于是又重新建立了欧洲大陆的力量均势。”
“当文化优越感成功地得到维护和悄悄地被认可之后,它具有减少依赖巨大的军事力量来保持帝国中心的力量的必要性的效果。——日不落帝国”
三、美国的全球体系
“美国国内经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美国社会及其政治制度的多元性特点。”
“美国强调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传达了一个简单的对很多人有吸引力的思想信息:寻求个人成功会产生财富,同时还会促进自由。”(软文化吸引)
“美国这个巨大复杂的全球体系与早先的那些帝国不同,它不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金宇塔。相反,美国处在一个相互交织的宇宙的中心,力量是通过不断的讨价还价、对话、沟通和寻求正式的一致意见来行使的,尽管这种力量最终都来自同一个来源华盛顿,依旧是按照美国的国内规则来玩的。”
第二章 欧亚大棋局
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家塞绍尔·亨廷顿所作的大胆断言:比起一个美国在决定全球事务方面继续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大的影响的世界来,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是保障美国人的繁荣和安全的关键,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不置可否,但可以窥到美国的英雄主义的“优越感”。)
欧亚大陆战略:“这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棋盘从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为“棋赛”提供了舞台。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但是,如果中间地带拒绝向西方靠拢,而成为非常自信的单一的实体,并控制了南部,或同东部的主要棋手结盟,那么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首要地位就将严重受损。如果东部两个主要棋手实现某种联合,美国地位也同样会受损。最后,如果美国的西部伙伴把美国从其西部周边地带立足点逐出,美国自然而然将被迫终止其在欧亚大陆棋局的角逐,尽管这可能也意昧着欧亚大陆西端最终会被重新倔起的、占据中间地带的那个棋手所控制。”
美国的民主制度限制了它的帝国性扩张的深度(尤其在国防开支和人员伤亡方面)。
“美国领导目前面临的困境中包含着全球形势特点本身的变化:同过去相比,直接使用实力往往受到更大限制。因此,要在欧亚棋局中成功地使用地缘战略力量,现在主要的做法是随机应变、施展外交手段、建立盟友关系、有选择地吸收新成员加入联盟,并十分巧妙地部署自己的政治资本。 ”(代理人战争,战略同盟,经济贸易战争)
一、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
“在为地缘政治利益制定美国的地缘战略时,出发点必须是注意最重要的赛手并恰当地评估这一地区的情势。
为此需要采取两个基本步骤:
首先,认明在地缘战略方面有活力和有能力引起国际力量分配发生潜在重要变化的欧亚国家,并弄清它们各自的政治精英的基本对外政策目标,以及谋求这些目标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具有地缘政治重要性的欧亚国家是哪些,这类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存在的本身,对更活跃的地缘战略国家或对地区的状况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第二,制订美国的具体政策,抗衡上述国家的影响,有选择地吸收它们加入联盟,或控制它们,以便维护和促进美国的重要利益,同时形成更全面的地缘战略概念,在全球范围把较为具体的美国政策互相联结起来。
总之,对于美国来说,欧亚地缘战略涉及有目的地管理在地缘战略方面有活力的国家,并审慎地对待能引起地缘政治变化的国家,以维护美国的两种利益。用古老帝国统治下更蛮横的话来说,帝国地缘战略的三大任务是:防止附庸国家相互勾结、保持它们在安全方面对帝国的依赖性;保持称臣的国家的顺从并维持向它们提供的保护;防止野蛮民族联合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威逼利诱、以及离间计等老花样,知易行难。)
二、地缘战略棋手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地缘政治支轴国家: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
“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是主要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而英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虽然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却不具备当棋手的资格。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士耳其和伊朗起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作用。”
【英国】
“英国既不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主要大国,也不受雄心勃勃的构想的驱使。它是美国的重要支持者、一个十分忠实的盟国、一个不可或缺的军事基地和极重要情报活动中的一个亲密伙伴。美国仍需培植同英国的友谊,但不需时刻注视英国的政策。英国是已退休的地缘战略棋手,满足于已取得的辉煌成就,基本不再参与由法国和德国为主角的大欧洲事业。”
【日本】
“美日政治关系的任何重大削弱都会直接影响本地区的稳定。”
【乌克兰】
“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因此它是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少了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帝国地位,但所建立的将基本是个亚洲帝国,并且更有可能被卷入与觉醒了的中亚人的冲突而付出沉重代价。中国也可能反对俄罗斯重新统治中亚,因为它对中亚新独立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但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五千二百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乌克兰丧失独立将立即影响到中欧,使波兰变为一体化欧洲东部前沿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虽然面积有限,人口不多,但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十分重要。它是装满了里海盆地和中亚的财富的大瓶的瓶塞。阿塞拜疆和中亚的前途对于俄罗斯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也有重要影响。”
【土耳其】
“土耳其和伊朗基本上属于重要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土耳其稳定着黑海地区,控制着从黑海去地中海的通道,在高加索地区抗衡俄罗斯的力量,仍起着削弱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影响的作用,并是北约的南部支撑点。土耳其如不稳定可能将在南巴尔干引起更严重的暴力冲突,使俄罗斯更容易重新控制新独立的高加索国家。”
【伊朗】
“尽管伊朗对阿塞拜疆的态度不明朗,但伊朗同样能为中亚新的政治多元化进程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伊朗控制着波斯湾的东海岸。尽管伊朗目前仍敌视美国,但伊朗的独立能阻碍俄罗斯在波斯湾地区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任何长期的威胁。”
【韩国】
“韩国也是个远东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它同美国的密切联系使美国能够不在日本本土过多驻军而保护日本,从而使日本不会成为一个独立和重要的军事大国。韩国地位的任何重大变化——不管起因是统一,还是转而落入扩大中的中国势力范围,或两者兼而有之——都必然极大地改变美国在远东的作用,并因此也改变日本的作用。”
二、重要的选择和潜在的挑战
【欧洲】
“华盛顿真的希望欧洲在世界事务中成为美国真正平等的伙伴?还是更喜欢一个不平等的联盟?”
“美国的含糊立场不仅涉及它在何种程度上支持欧洲一体化,还涉及应如何界定欧洲的一体化,特别是如果需要的话应由哪个国家来领导统一的欧洲。”
“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还要面对——尽管是同欧洲人一起——如何确定欧洲的地理范围这一高度敏感的问题。欧洲联盟应向东伸展多远?欧盟的东部界限是否应同北约的东部前沿一致?”
【中东】
“这一不稳定地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可能对美国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战。通过煽动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宗教仇恨和利用阿—以冲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能够削弱一些亲西方的中东国家政府并最终损害美国的地区利益,特别是在波斯湾地区。但是,由于存在政治上的分歧,也由于不存在一个真正强大的伊斯兰国家,来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挑战将缺乏地缘政治核心,因此更可能通过扩散暴力行为表现出来。”
【中国】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大国的兴起造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战略问题。最理想的结果是把一个正在实现民主化和自由市场的中国纳入更广泛的亚洲区域合作框架。但如果中国不走民主化的道路面其经济和军事力量却继续壮大又怎么办?不管周边邻国的愿望如何,“大中华”可能已在形成之中。任何阻止其出现的做法都会导致同中国发生激烈冲突。这种冲突会严重损害美日关系,因为远不能肯定日本是否会愿意跟随美国遏制中国。”(日本目前没得选)
“但迁就中国也要付出代价。承认中国是一个地区大国不只是像赞成一个口号那么简单。这种地区的举足轻重地位必然会有实质性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接纳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政策的一部分,美国应当同意中国有多大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在哪儿?作为一种让步,会不得不容许哪些目前在中国政治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方落入重新倔起的天朝的范围?”
“总之,美国如何处理同中国的关系必将直接影响美-日-韩三角安全关系的稳定。”
【最大的潜在危险】
“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结成这种“反霸”联盟的原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相互补充的不满。这一联盟在规模和范围方面同中-苏集团曾经构成的挑战有相似之处,尽管这次当头的可能是中国,而俄罗斯是随从。虽然出现这种意外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必须同时在欧亚大陆的西部、东部和南部边缘巧妙地施展地缘战略手段。”
(俄罗斯自顾不暇,伊朗被渗透严重,除了嘴硬哪都不硬)
第三章 民主的桥头堡
“欧洲首先是美国在欧亚大陆必不可少的地缘政治桥头堡。然而问题是,这样一个欧洲人的“欧洲”并不存在。这只不过是一种憧憬、观念和目标,还不是现实。西欧已经是一个共同市场,但还远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
“欧洲人对美国的“霸权”耿耿于怀,但他们却又乐于受美国“霸权”的庇护。”
“如果说还有什么问题,那么欧洲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是:负担过于沉重的社会福利制度正耗尽经济活力,而特殊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强烈抵制正使欧洲政治注意力内向。”
“这种状况便为美国的决定性干预提供了特殊机会。这使美国以维护欧洲团结名义的介入,因为不这样做欧洲的一体化就将陷于停顿,甚至逐渐发生逆转。但美国对欧洲建设的任何有效参与都必须以美国在以下两个问题上的明确思想为指导:一是美国希望看到并愿意促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欧洲,一个平等的伙伴还是一个小盟友;二是欧盟和北约的最终范围应该有多大。此外,美国还必须谨慎处理它与欧洲两个主要设计师的关系。(德法)”
一、辉煌与救赎
“法国寻求欧洲的转世再生,德国则希望通过欧洲而获得救赎。”
【法国】
“法国毫不犹豫地在策略上利用它与俄罗斯的传统联系来制约美国的欧洲政策,并在凡是有用的时候就重温它从前与英国的友好关系以抵消德国在欧洲不断加强的首要地位。”
(作者疯狂阴阳法国自大,暗讽妄想恢复其昔日辉煌。而对于德国这一作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则有偏爱,但防备hh。)
二、美国的总目标
“对美国而言,主要问题是如何建设一个以法德关系为基础的欧洲,一个具有生存活力、与美国始终联系在一起并能扩展合作与民主的国际体系范围的欧洲。”
“欧洲不会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因为欧洲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都很顽固。但欧洲可以成为一个实体,通过共同的政治制度越来越多地体现共有的民主价值观,在民族价值观的普及中明确自身的利益,并对欧亚地域上的其他居民形成磁铁般的吸引力。”
“如果让欧洲人放任自流,他们就有陷入内部社会问题而不能自拔的危险。欧洲的经济复苏掩盖了表面成功背后的长期代价。”
【法国】
“最后要说的是,法国不够强大,既不足以阻挠美国推行其欧洲政策中地缘战略的根本原则,又不足以使自己成为欧洲的领袖。因此,法国有些怪僻甚至发点脾气,都是可以容忍的。”
(美国在阴阳怪气这方面也是小嘴够毒的呢)
【德国】
“德国的主导作用不可否认,但美国在公开赞同德国在欧洲的领导作用时却必须谨慎行事。这种领导作用可能会对某些欧洲国家暂时有利,比如那些赞赏德国为欧洲东扩采取主动行动的中欧国家。西欧人对此也可以容忍,只要这种领导作用被置于美国的首要地位之下。但从长远看,欧洲建设不能以德国的领导作用为基础。太多的记忆仍在萦纡,太多的恐惧可能显现。一个由柏林建设并领导的欧洲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是为什么德国需要法国、欧洲需要法德联系、美国不能在德法之间择其一的原因。 ”(基于先天地缘情况,德国是一个不能被完全释放精灵/魔鬼,被慕尼黑阴影支配的恐惧hh)
“如果美国已启动的扩展北约的努力停滞或徘徊不前,美国便不可能有什么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全面政策。这种失败将使美国的领导信誉扫地,将使“欧洲正在扩大”的观念被打得粉碎,将使中欧人灰心丧气,也还可能重新唤起俄罗斯现已休眠或行将泯灭的对中欧的地缘政治企盼。对美国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地区性的失败,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失败。”
三、欧洲的历史性时间表
“美国在欧洲的主要地缘战略目标可极其简明地归纳为:通过更加真实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来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以便使扩大中的欧洲成为向欧亚大陆传送国际民主与合作秩序的更有活力的跳板。”
(美国对于北约东扩的设想是理想和美好,而现实是残酷和血腥的,流的却不是ta的血)
第四章 黑洞
苏联解体所形成的欧亚破碎带,地缘政治真空。
一、俄国的新地缘政治环境
“苏联解体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俄国在高加索地区的边界退回到了19世纪;在中亚则是退回到19世纪中叶。更有戏剧性和令人痛苦的是在西部,俄的边界退回到了1600年左右即“雷帝”伊凡四世统治之后不久。高加索的丢失重新唤起了对土耳其影响卷土重来在战略上的担心。失去了中亚,丢掉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对伊斯兰的潜在挑战忧心仲仲。乌克兰的独立则动摇了俄国是泛斯拉夫共同特性的天授旗手这一说法的根本。”
【乌克兰】
“从地缘政治上看,丢掉乌克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这使俄国的地缘战略选择受到极大限制。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家的出现不仅迫使所有俄国人重新思考他们自己的政治和民族特性的性质,而且也是俄国在地缘政治上遭受的重大挫折。乌克兰从300多年的俄罗斯帝国历史脱离出去,意味着俄国失去了一大块潜在富裕的工农业经济和在种族与宗教上同俄国人极为接近的5200万人口。而这些本足以使俄国成为一个真正庞大而自信的帝国,另外,由于俄国出生率日益下降而中亚人口急剧增加,任何没有乌克兰而仅建立在俄国力量之上的新欧亚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欧洲化色彩将不可避免地减弱,更加日趋亚洲化。乌克兰的独立也使俄国失去了它在黑海的主导地位,因为黑海的奥德萨是俄国与地中海地区以及与距离更远的国家贸易的重要通道。”
【中亚】
“中亚国家的独立意味着俄国东南部边境在有些地方向北退了1000多英里。这些新独立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储藏,必然会引起外国的兴趣。国家的精英和老百姓,民族主义情绪也将越来越强烈,可能会更趋伊斯兰化。哈萨克斯坦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在其近2000万人口中,哈萨克人和斯拉夫人的人数基本相当,语言和民族纠纷极易激化。乌兹别克斯坦人口约2500万,民族要单一得多,领导人喜欢强调历史上的辉煌岁月。乌兹别克斯坦现在日益自信地强调本地区在后殖民地时代的新地位。土库曼斯坦在地理上因隔着哈萨克斯坦而与俄国没有直接联系,正积极开拓与伊朗的新联系。”
【中国】
“每个关注俄国国家前途和对十年来急剧变化感到困惑的俄国人,都无法忽视中国正逐步变得比俄国更先进,更具活力,更成功这个事实。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其12亿人民活跃的精力结合在一起,正从根本上逆转着两国之间的历史方程式,而西伯利亚的空旷空间几乎在召唤着中国去殖民。”(殖民这个词不好,我国坚持主权国家领土完整,但积极推进贸易往来、移民政策和经济渗透hhhh)
(欧美真的是把俄罗斯死死钳制在冷冻土和北太平洋,俄罗斯爆发只是早晚的事,昔日辉煌与解体耻辱让ta不得不孤注一掷,美国这样做,小心被逼疯的熊的报复。不过北约也已经杀疯了,毕竟国内矛盾也是一触即发,急需战争来转嫁。)
二、一个抉择的两难困境
“乌克兰与欧洲的关系可能成为俄国自身发展的转折点。”
三、地缘战略的种种幻境
“什么是俄国?俄国在哪里?做一个俄国人是什么意思?”
“当美国人提出在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建立“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时,在俄国人看来,似乎这是认可了由一种新的美俄民主共同统治来取代原来的美苏争夺。”(抛弃幻想,俄国人后知后觉,感到这个说法只是故意造出来欺骗俄国的。)
“中国将在任何俄国认真努力拼凑的这类“反霸”联盟中成为老大。而同时中国也缺乏手段(可能也缺乏真正的意愿)去帮助俄国克服其落后状态。俄国因此将成为不断扩大的欧洲和扩张主义的中国之间的缓冲区。”(1997年的洞察和预言)
“俄罗斯没有一种反联盟政策是可行的选择。俄国摆脱新的地缘政治困境的出路不在于反联盟,也不在于与美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幻想,更不在于在前苏联范围内建立某种政治经济上的“一体化”体系。所有的政策都回避了对俄国来说实际上唯一可行的选择。” (唯一可行的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明说,可能是跪下叫爸爸,然而叫了爸爸也未必会放过你。)
第五章 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国家:它们不仅政体不稳定,而且还吸引和诱使较强大的邻国的入侵,而入侵的每个大国又都决心反对任何一个其他大国主宰这个地区。”
“巴尔干至少对三个与它直接接壤的较强大的邻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有重要意义。中国对这一地区也表现了越来越大的政治兴趣。并且,作为一个潜在的经济目标,欧亚大陆的巴尔干的重要性更加无法估量:本地区集中了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储藏以及包括黄金在内的重要矿产资源。”
一、种族的大熔炉
【高加索】
“在高加索地区,人口不到400万的亚美尼亚和有800多万人口的阿塞拜疆很快就陷入一场关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位的公开战争。冲突引起了大规模的种族清洗,成千上万的难民和被驱逐的居民双向逃亡。鉴于亚美尼亚信奉基督教,而阿塞拜疆是个穆斯林国家,这场战争还带有宗教冲突的色彩。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使两个国家更难巩固自身的稳定和独立。”
【中亚】
“五个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中有四个是突厥语世界的一部分。塔吉克斯坦在语言和文化上属于波斯语系,而不属前苏联的阿富汗是帕坦、塔吉克斯坦、普什图以及波斯等种族的大杂烩。这六个都是穆斯林国家。多年来,它们中的多数都处于波斯帝国、土耳其帝国以及俄罗斯帝国的轮番影响之下。但这种经历并没有在它们之中培育起一种关于共同地区利益的意识。相反,不同的种族构成却使它们很易受内外冲突的打击。这些冲突积累又往往吸引更为强大的邻国的入侵。”
哈萨克斯坦:面积和地理位置保护了其他国家免于直接受到俄罗斯的实际压力,只有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接壤。然而,在它的1800万人口中有约35%的俄罗斯人(全地区的俄罗斯人口都在逐渐下降),另外还有20%也是非哈萨克人。这种情况就使新的哈萨克族统治者更难以在民族和语言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建设的目标。这些统治者自己变得越来越民族主义,但他们却只代表了全国大约一半的人口。
乌兹别克斯坦:担当中亚地区领导的首选国家。虽然在面积上和自然资源上都逊于哈萨克斯坦,但它有更多人口(将近2500万),而且其人口构成远比哈萨克斯坦单一。另外,这个国家的政治精英有意将乌兹别克斯坦这个新国家说成是中世纪庞大的帖木儿帝国(1336-1404年)的直接继承国。
(撒马尔罕城区拆除了列宁的雕塑,取而代之的是帖木儿雕塑,然而帖木儿这个蒙古人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突厥民族来说也是征服和杀戮者。对于昔日荣光的民族认同,对于荣誉的渴望。)
吉尔吉斯斯坦:500万人口则复杂得多。吉尔吉斯人占总人口约55%。乌兹别克人大约占13%。俄罗斯人最近从20%以上降至略高于15%。独立前,俄罗斯人是该国工程技术人员等知识阶层的主要部分,而他们的离去给这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损害。虽然吉尔吉斯斯坦富于矿产资源,而且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使一些人把这个国家称为中亚的瑞士(潜在的新的旅游胜地),但它夹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间的地理位置,使它的独立地位严重地取决于哈萨克斯坦成功地保持自身独立的程度。”
塔吉克斯坦:在种族上仅比吉尔吉斯斯坦略为单一。然而,即使是占主导地位的种族群体也以部落为单位相互尖锐对立,甚至发生暴力冲突,结果是,独立不仅带来了国内的争斗,而且给俄罗斯继续在这个国家驻扎军队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借口。由于大量塔吉克人居住在边界另一侧的阿富汗东北部,塔吉克斯坦的种族形势就更加复杂。实际上,在阿富汗的塔吉克族几乎与在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人一样多,这是破坏地区稳定的又一个因素。
前苏联的中亚共和国以及阿塞拜疆的人口主要都是穆斯林,它们的政治精英大多仍然是苏联时期的产物,这些国家在形式上也都是世俗的。然而,随着他们的人口转而表现出更加现代的民族自觉,伊斯兰意识可能会不断加强。伊斯兰化的进程也可能会传染给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他们大约有2000万人,比留在独立的中亚国家受外国人统治而没被感染的俄罗斯人(大约950万)多一倍以上。
二、多重竞赛
高加索及中亚地区——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各怀鬼胎。
“从长远看,北京对本地区的能源资源必定会有特殊的兴趣。直接获得这些资源,而不受莫斯科的压制,必定是北京的主要目标。”
“在这个难题中有利害关系的包括地缘政治力量、潜在的巨大财富的获取、民族和(或)宗教使命的完成以及安全利益。谁控制或主导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谁就最可能赢得这一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大奖。”
“俄国的总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它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阿塞拜疆必须是首要的目标。阿塞拜疆对俄国的屈服会有助于将中亚与西方,特别是与土耳其完全隔离,从而进一步增强俄国对难以驾驭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影响力。一个顺从的阿塞拜疆也将有助于俄巩固它在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主导地位。”(然而)
三、既不统治也不排他
地缘政治的多元化的实现
中国的存在及其经济活力有助于中亚寻求与世界更广泛的联系。
土耳其的发展和取向对高加索国家的未来尤其具有决定性。如果土耳其保持通往欧洲的通道,欧洲也不对土耳其关上大门,那么高加索国家很可能被吸纳入欧洲的范围,这种前景是它们梦寐以求的。但是如果土耳其欧洲化的步伐不管是因为内部的或外部的原因停顿下来,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未来将随着俄国与不断扩大的欧洲关系的演变而变化,也可能好也可能坏。
【中亚的未来】
中亚的未来可能受到更为复杂的情况的综合影响。中亚国家的命运将取决于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利益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也取决于美国在多大程度上使美俄关系以俄国对新国家独立地位的尊重为转移。这使任何一个地缘战略棋手大国,都不能把帝国统治或一国垄断地区事务作为追求目标。微妙的平衡会使该地区逐步进入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中去,并使地区各国得到巩固。建立和加强这样一种地区平衡,必须成为美国对欧亚大陆的任何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目前阶段,中亚开放、地区平衡对于众多棋手——尤其是美国、欧洲——来说是最好的趋势,除了俄罗斯。而中国对于这一地区的真实意愿,还有待了解,但绕开俄罗斯压制与中亚各国合作是明确的。)
第六章 远东之锚
“亚太的经济腾飞,造成一个潜在的地缘政治结构变化。”
“简而言之,东亚地区充满了活力,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正将这种活力引导到和平的方向。但到某个时候,一旦突发事件,哪怕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引起政治激情的释放,安全阀就有可能被冲垮。”
“在这一地区,各国力量的分布也不均衡。中国拥有核武库和一支人数众多的武装部队,显然是主导的军事大国。中国的海军已经采纳了“近海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同时设法在今后十五年内拥有远洋作战的能力,以便“有效控制第一岛屿链以内海域”。”
“在亚太,战略家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是:“十万美军在一个世界人口最为密集并日益拥有最多军备的地区里能够确保和平多久,美军究竟还可能在这一地区呆多久?”
Tip:美国在安全方面的作用正越来越依赖于同日本的合作。
一、中国
“任何诸如此类关于“中央王国”必然复兴而成为主要的全球性大国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要继续保持二十年代快速经济增长,以及国内政治的稳定。”——1997年
“中国未来的进步以及它作为一个主要大国的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中国执政的精英如何巧妙地处理两个相关的问题:即目前一代统治者向年轻班子的权力交接,以及处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在1994年8月说过,中国的地缘战略须同时寻求两大目标:“首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的战略分析认为,美国的霸权不可能持久。一些中国人,特别是军方人士,往往把美国视为中国的死敌,但是北京的主流看法是,由于美国过分地依赖日本,美国在亚太地区将会更加孤立,结果是美国对日本的依赖将进一步深化,但同时美日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担心也会加深。这将使中国有可能在美日之间纵横捭阖,如同中国早些时候在美苏之间所作的那样。 ”
(然而实际发展情况,日本拉垮且政治孤立,无法承担起纵横捭阖棋手的实力,只能被牵引当棋子。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又过于紧张焦虑,自身矛盾又激化急需出口,无法达到真正的信任 。)
二、日本
“日本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很脆弱的国家。”(资源、能源)
“日本在本地区在政治上是孤立的,地缘政治观则比较朦胧,日本公众的情绪也更加难以捉摸。”
日本基本共识:即同美国的联系仍是日本最主要的生命线。失去了同美国的联系,日本既不可能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也不可能在中国的核弹(也许不久后还有朝鲜的核弹)面前保护自己。唯一政策问题是,如何最恰当地运用同美国的关系推进日本的利益。
(日本好扭曲,强混弱,菊与刀,自尊又自卑,小礼无大义。如今更是迷失方向。)
四、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
“正因为中国事实上不可能很快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也正因为如此,对中国实行地区遏制的政策不明智,把中国作为全球性的重要棋手来对待才可取。”
(取决于时代情形变化)
【东南亚】
“东南亚地理上也太辽阔了,因此,即使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也不易使东南亚屈从于己。但是,东南亚又太软弱、政治上也过于四分五裂,因此,不能不成为一个至少是敬服中国的地区。随着中国力量的壮大,中国的地区性影响势必增长。虽然许多事情取决于中国如何运用它的力量,但直接反对中国或者卷入像南中国海争端一类的问题,是否符合美国的特殊利益尚不清楚。中国人在微妙地处理不对称的关系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经验。进行自我克制以免引起本地区的恐惧肯定是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的。那种恐惧心理可能导致产生一个地区性的反华联盟,而这种联盟很可能向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寻求支持。”
【台湾】
“美国对台湾问题进行干预,并不是为了一个分离的台湾,而是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一个分离的台湾本身对美国来说并无任何特殊利益。事实上,美国官方的立场一直是,而且应该继续是,只有一个中国。但是,中国统一台湾的方式可能触犯美国的根本利益。”
【朝鲜半岛】
只要朝鲜半岛继续分裂下去,北方和南方之间继续存在着爆发新的战争的可能性,美军就必须继续留驻在朝鲜半岛。美国单方面撤军不仅可能引发新的战争,而且很可能标志着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存在的结束。在美国抛弃了韩国之后,很难设想日本人会继续依靠部署在日本领土上的美军。最可能的后果将是,日本将迅速地重新武装,并因此导致整个地区的广泛动荡。 ”
(别太把自己当成世界警察,中日韩几千年当邻居也当过来了。不过撤军初期,朝鲜半岛爆发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极大,混乱之下带来的风险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于是几个大国棋手默认保持如今的微妙平衡。以及,日本的军国主义从未消失,只是在美之下压抑隐藏。)
第七章 结论
一、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前所未有的实力势必减弱,那么当务之急必须是以不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首要地位的方式处理好其他地区大国的掘起问题。”
(作者把俄拉入西方阵营、与中方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的设想。是既不了解中俄,也不了解美,更没办法解释人性的短期利已基因,只能说是战略者美好的长期理想。当然此一时彼一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切都是在动态中变化。)
【俄罗斯】
“对俄罗斯来说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领土的丧失。有巨大版图的俄罗斯不得不认真对待并正确理解的现实倒是:欧洲和中国已经在经济上比它更强大,而且中国还可能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应更的明确地认识到:俄罗斯的优先目标是自身的现代化,而不是徒劳地谋求重获它过去的全球性大国地位。”
“由一个欧洲的俄罗斯、一个西伯利亚共和国和一个远东共和国组成的松散邦联制的俄罗斯也更容易同欧洲、新的中亚国家和东方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关系,并加速俄罗斯本身的发展。组成邦联的三个实体将能更好地发掘本地的创造潜力。这种潜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莫斯科沉重的官僚统治所扼杀。”(西方对于俄罗斯肢解埋下的伏笔和规划)
“只有一个朝民主化方向前进和繁荣的中国才有可能吸引台湾接受和平统一。任何试图以强制手段实现统一的作法都将不仅使美中关系受到损害,而且必然会削弱中国吸引外资和维持发展的能力。中国寻求区域性首要位置和全球性地位的抱负也将因此不能实现。”
【中美】
“无论如何,出于历史的和地缘政治的原因,中国都应该把美国视为天然盟友。美国从未像俄罗斯和日本那样企图夺取中国领土,也从未像英国那样羞辱过中国。另外,如果没有同美国的经得起考验的战略共识,中国就不大可能不断吸引大量外资,以保证其经济增长并取得地区性的举足轻重地位。同样,没有美中战略协调关系作为美国参与欧亚事务的东部支柱,美国就不可能有亚洲大陆的地缘战略。没有亚洲大陆的地缘战略,美国就不可能有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因此,对美国来说,中国这个地区大国在被吸收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之后,可以成为一种保障欧亚大陆稳定的、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资产。在这个意义上,其重要性不亚于欧洲,其影响力超过日本。”
(苦口婆心劝中国,倒是劝劝美国别老把中国作为眼中钉呀hh,也可能是出于书籍公开的原因,当然学者是需要一些理想主义的。)
二、一个跨欧亚的安全体系
三、在最后一个全球性超级大国之后
未来的关键问题是:“美国的全球性首要地位之后,将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持久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