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如何『事成』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在书店看到几本好书,很快就下手买了,买完后,心里会特别开心,感觉好像自己已经把这几本书读完了一样。
还有,比如我们做好了未来一个月的健身计划,此时内心十分满足,同时幻想着未来健身成功后的完美身材。
但好像我们越这么幻想,行动力越低,最后发现,书并没有怎么看,健身也没有坚持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和幻想”并没有带来更多的行动呢?
心理学教授Gabriele Oettingen曾以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做了一项研究。

在研究中,被试者分为两组,需要参加一个作文比赛,奖金为200美元。
实验组:需要幻想他们得到了这200美元奖金时的情景,同时幻想接下来的一周事事顺利的情景,并将幻想内容记录下来,无时间限制。
控制组:被指导需要想象他们因为表现不佳,未能获得200美元奖金的情景,同样做记录,无时间限制。
一周后,研究者对两组被试者做心理测量,了解他们在这一周内的实际行为表现。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控制组,实验组的被试(乐观幻想)普遍反映自己在过去的一周内投入程度不足,并且在这一周内实际所做成的事也很少。
乐观的幻想限制了他们的实际行为表现。只是心想并不能事成。
Gabriele解释道,在幻想时,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受到了欺骗,对想象中的情景信以为真。对于大脑而言,幻想取代了行动,跟真的一样。
我们的思维也会更早的到达成功彼岸,于是我们就松懈下来,享受着美梦成真的感觉,对现实中需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
为此,Gabriele提出让人行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心怀梦想,然后立刻将阻碍梦想实现的现实放在他们面前,这个被称为“心理对比”。
研究表明,“心理对比”能够帮助人做两件事:
一是在愿望合理时让其快马加鞭;
二是在愿望不合理时抽身而出,合理分配智力精力体力,明智的追逐梦想。
后来,Gabriele教授设计了可以采取行动,实现愿望的WOOP四步法。

W: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放松,想一个牵挂已久的愿望,虽然有些棘手但你觉得有希望完成。把它放在思考的中心。
O:Outcome,结果。闭上眼睛,想象完成愿望后的最佳画面。用心去思考,尽量形象生动。任思绪驰骋,不要有所顾虑。
O:Obstacle,障碍。有时候事情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顺利,找到那些妨碍我们愿望达成的障碍。
P:Plan,计划。要克服这些障碍的话,我能怎么做?想出最有效的想法或行动。接着制定“如果...那么...”计划,如果障碍X出现,我就采取行动Y,然后把计划重复一遍给自己听。
我们每天都有无数的愿望产生,也会有无数的愿望被遗忘。日日年年,回过头来看,唯一让自己满意的,不过就是突破重重障碍一直坚持下来的那一两件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