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处境
今天开学了,妈妈和弟弟陪我一起来学校。

拖着行李箱,先打车,再坐高铁、地铁、接驳车,再走一公里…再爬一个没有楼梯的四楼,才到自己的宿舍。相比七年前和三年前,都是从温州出发,但是路程却短了不少,中午就能抵达学校了。不同的是,这次是家里人一起来的,我不用一个人拖着如此多的行李,也不用一个人从站台出发。

其实我大概是能感受到一点点妈妈对我的责怪的。自己也常常在想,已经二十好几了,还要自己住集体宿舍,还要家里人给生活费。非常的无力,但是又毫无办法。回想自己的前半生,过的实在是太虚假了。一路上,我很心疼他们,心疼自己出去玩总是住好的,吃好的,但是忘了他们的消费水平,忘了妈妈赚钱的辛苦,忘了自己的根从何而来。
其实我大概能感受到,妈妈还是非常偏爱弟弟的,但是不同的是,我选择理解了这件事。因为这种观念我是无法改变的。当我听说同龄人还要坚定的生儿子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是长期以来的社会规范定性的。
所以我看那些幸福的时候吧。即使我从来也不愿意回家,即使我真的很缺爱,还是要知道这种有人支持的感觉是真好的。

------------------------今天是10月3日-----------------------
来学校差不多快一个多月了。这个月的每一天过的都很简单,但是好像又很有挑战。写论文、运动、吃饭成了我的主旋律。听起来还很不错吧。但是为什么自己内心还这么拧巴呢!!!
随之而来的是,学科不同所带来的思维错乱,让我难以进入批判学,也让我难以静下心做自己的量化研究。其次是总有一些杂活落在我头上,让我无法专注于该做的事情。这让我很痛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科研资源,一方面,还有其他事情不停的压榨自己的剩余精力。
在这里的一个月,仿佛找不到什么激情点,找不到奋斗的方向。除了打球不断认识的新朋友们,好像也不再让我觉得新颖。身边的人,有国外留学回来的,有大厂的总监,有很多很多富家女...在这里读书,让这些人离我越来越近。我越来越能感受到不同平台中不同群体的含量,他们的童年往往都过的十分富裕,他们的精神也无比的自信,以至于和他们相处起来就很舒服。
即使我假装自己很从容,但是还是能感受到自己处境的暗淡。
国庆七天,过的非常朴实。每天都在睡觉,每天都在想发论文。成为了我最讨厌的那种 “paper machine”,但是又没有足够的产出。于是总活在这种能力满足不了欲望,所有满足不了消耗的过程中。就像自己的研究,资源的匮乏感,总是出现在我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影响着我的认知和决策。开始意识到储蓄和合理的规划支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我需要时刻给自己计算开支,储蓄足够多的可协调资源以供不时之需。自己花钱真的是有点太大手大脚了,都不知道以前是怎么活过来的。
但是尽管如此,生活就是要继续。你能看到那些假期出国随心飞的博士生,其实也有很多跟你一样努力发文,开支很少的博士生。这没有什么。
你能走到这里,其实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