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谜:观音未有世家传,李纨为什么名纨?贾兰为什么名兰?诗经芄兰
原创【 红楼日月:连载42】
(接上文,李纨解读:金星将婺女争华)

4.4 观音未有世家传
50回芦雪广联诗后,在暖香坞猜灯谜。
次日雪晴,饭后贾母又亲嘱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画去……”一时众人都来看他如何画,惜春只是出神。众人来看,惜春出神,是在哪里?暖香坞!“不管冷暖”是说给读者的话,提醒:冷香、暖香。
在《红楼梦》中猜谜,不能受打什么的局限,这是表面。作者在谜语中藏了反面的真实含义,用谜语告诉读者不能明说的信息。
李纨、李纹、李绮的谜语,是一组,整体表达了一个完整意思。这几个谜语要串联起来解,先看第一个,李纨的谜语:
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
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反面是指:“在明明德”。
宝钗强调“世家传”三个字。
观音未有世:因李治时避李世民讳,把“观世音”改成了“观音”。所以谜底是:“李家传”三个字。
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首领皋陶。皋陶为舜的大理官,即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所以李氏:嬴姓,东夷。
第二个,还是李纨的谜语:
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又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
还真不是,葫芦又名蒲芦。所以,蒲芦也:胡虏也。
一池青草,草何名?按随后李绮之谜:草化萤,嬴,东夷。
一池青:清也。
李纹、李绮的谜语,都是李纨谜语的辅助、补充。第三个:
李纨笑道:“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
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
谜面出自宋诗,释师观的《颂古三十三首》:
未审魂灵往寻方,无栖泊处露堂堂。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风,冷香。

贾母用“不管冷暖”,提醒过这个“冷香”。
山中之水石上流,表面是山涛。“涛”字在点李纹的“纹”字,水纹,即“水波”,对应“山涛”。这都是正面理解,无关紧要。
第四个,李绮的谜语:
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
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的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众人会意,是要读者会意,妙在何处?草化萤:用来解释李纨的谜语,把李纨的两个谜语串了起来,妙的很!
所以李纨、纹、绮这四个谜语合起来,是史笔的李纨传记:
李纨的《李家传》:胡虏也。清也,东夷。随皇太极风生水起。
冷香是宝钗,即皇太极。水、风都是满清关键字。
注意李纨两个堂妹的名字:纹绮。文起,与薛蟠表字同音。
古人不仅认为萤是草化的,还认为鹌鹑是田鼠化的:
“【夏小正】三月,田䑕化爲鴽。鴽,鵪也。”
“【淮南子·時則訓】田䑕化爲鶉。”
这回前面,芦雪广联诗后,老太太来凑趣儿:
贾母问:“那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回说:“是糟鹌鹑。”贾母道:“这倒罢了,撕一两点腿子来。”李纨忙答应了,亲自来撕。
贾母为什么要撕鹌鹑腿?为什么李纨亲自来撕?
鹌鹑是田鼠化的,所以贾母是撕李纨这耗子的腿子,让你偷玉!
4.5 芄兰之支
李纨为什么名纨?贾兰为什么名兰?二人之名是“纨、兰”。
李纨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注意还是“完、兰”。贾兰这盆“兰”,是兰蕙的“兰”吗?不是!是“芄兰”。
典故出自诗经《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一名萝藦,亦名女青,多年生蔓生草质藤本,一般都是匍匐或是攀援在其它物体上生长。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有着较强的繁殖速度,可以做饲料,也能做食材,全株可药用。

芄兰不是我们养的兰花的一种,而是一种藤蔓。
蘅芜苑有个特点,就是“藤蔓”。
再看贾兰这个童子佩的是什么:
觿(xī):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成人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
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
童子却能佩觽、佩韘,对内主家,对外从政,治事习武,不就是小福临顺治嘛。
童子佩韘:贾兰射鹿!特意安排在黛玉葬花(葬华)之前:
26回,宝玉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宝玉的反应很奇怪:对子侄念书习武,没有任何鼓励赞许,反而表现出极大反感,奚落贾兰“把牙栽了”——无齿,无耻!为什么?
因为贾兰逐鹿!《史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有特殊含义:争夺天下。
同时也是在警醒读者:在大观园中,不只宝玉一个男子,还一直隐藏着一个比黛玉只小一岁的男子,贾兰!
无论《芄兰》这首诗是否讽刺卫惠公,红楼作者显然用明代说法:
明丰坊《诗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
明季本《诗说解颐》:“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
讽刺贾兰小福临:以童子僭成人,不度德量力,助武庚作乱。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躐等僭越,得陇望蜀,占我京城,侵占江南。
为什么说小福临作乱、僭越?其祖为明朝边将,是建州指挥使。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