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坛经之我见
这两年来在一家咖啡店和小伙伴们两周共读一次。我坚持的不是很好,陆陆续续的学习了一些中外名著,比如埃克哈特托利的《新世界》、《庄子》以及今天要讲的台湾云梦海继法师的《非常坛经》。
昨天晚上去学了南顿北渐那一部分,今天来写一下感受与见解。虽然是国内唯一的一部佛经,我第一次阅读,好像听故事讲道理。就是在存养自己内心这一块儿发现古人讲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坛经》里面讲人生的烦恼就在心中,我们心对万物做了区分,这种区分变成了“相”所以我们要把它无掉,但又不能一直停留在无中,否则又是着了“无”相,空掉这这个“无”,这就叫空空,佛家的思想之一,是要破二元对立。佛家跟儒家在为善去恶这一块儿都是相通的。同样都是认为恶由心生。惠能说:“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之中。”而心学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二者都是从本心上去解决我们人生的烦恼,这也是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本人以前一直是对唯心主义是有偏见的拒绝接受它,这种对待事物的方法不对,是偏执的,是错的。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也没有什么绝对的错误。光明下才会有阴暗,阴暗中才能发现光明,极致的光明等同于极致的黑暗。偏执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这是不该有的学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上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的,只不过我没有做到的。还好现在还有心继续学习。这些古籍真是非常适合现在的我们,烦恼焦虑时刻缠绕我们心头,读一读国学,回味一下经典,温养自己的内心,这是我们当下需要的。这是我读过后真切的感受。
《坛经》之中的道理,其实可以就是总结一条。“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比较《传习录》中的“此心存乎天理之极”,也通《金刚经》来总结“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悟了的圣人所领会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一心向善,人性本善,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烦恼。佛家会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信迷即是众生,自信觉即是佛”。佛并不是神仙,只是觉悟的人,这不是迷信。读一读坛经,读一读《传习录》,但不要执着于书中,他们二者,在其中都将这个道理已经说明,惠能:“破文字执”,王阳明讲“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真理不在文字概念。他们二者也在劝说,没有叫你一直停留在他们的思想去学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生无处不是道场”,真理只在人于世间的实践出的生命情感。
惠能:“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王阳明:“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学习要有自信,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有的人快有的人慢,一直学着就行,耐心做一做“精金”的功夫。我要一直做个学生,读读经典,与古人虚空交流,做做自己明镜的功夫,这感受真的非常好,烦恼了又来找老师提醒一下自己,我这种愚钝之人,下根人,也有自信能进步。
佛儒道三家合流。其实也说明这中间的“佛”“理”“道”都是相通的。学习《坛经》,不是为了学习的欲望获得更多,而是在这花花世界中需要提醒一下自己,不能忘了温养自己的心。
南顿北渐,那时也有佛教思想的交流,虽然不直接,我觉得遗憾的是神秀和慧能为什么没有直接见面坐而论道。否则中国佛教的发展是不是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