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拳随笔(DEMO)
最近教了一个小朋友练拳。
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和教人练拳,某些层面上甚至反感与人谈拳。因为拳艺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情。你练了就有,不练就没有,说了再多,不练就是不会。
再者古人讲拳手搏,大多一个照面就结束了,为啥要一个照面,说白了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初见杀罢了。没事扯淡把自己说的很厉害,影响动手效果。
所以这些年来,如果遇到有人找我学拳,虽然我不会拒绝,但是会用以前我年轻时候学习的标准的一半要求对方,然后逐渐加量,以达到对方不得不放弃,变相劝退的效果。
但是这个小朋友竟然撑过来了,我也就默认了这件事。
教拳,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因为太极拳本身是讲松净的,人家来打你,你稍微牵动一下,自己就飞出去了。但教人是不能这么教的,人家不知道怎么回事被扔出去了,虽然能体验效果,但终究不利于学习。
所以你得先用力跟他抗衡,让他明白来去,知道怎么回事,然后一点点的减少力量。
这之间你还得控制住,力量大了,就达不到效果,小了,就影响信心,实际是很麻烦的事情。
有时候实作的时候自己稍微开个小差,没控制住力量,松了一下,对方就直接被扔了出去。这又倒逼着我不得不专注才行。
打完了,让他体验到了效果,然后让他带着感觉回去一个人练习就好了。
这也是我以前的学法。
距离上一次教小朋友练拳,已经过了小半年的时间了,这次来找我,我就让他练一练之前教的东西。
看得出来,他是有认真练过,但就是很奇怪,给人一种哪哪都不对的感觉。
我就问他,你回去怎么练得。
他说,听我的,回去每天练200组。
我问:然后呢?
他问:然后啥?就这么每天练啊。
我突然明白他的问题了。
我年少时,我师和我说:练拳,需要一点点的练习。
从点开始,慢慢铺展到线,再一点点面, 等练到面了,然后再把这些面结合起来,再往细致了练习,最终,就行了一套完成的东西了。
所谓“三回九转是一式”,反复的锤炼后再融合,在反复锤炼再融合。
比如你要练一式,就老老实实练,看动作是否标准,劲力是否能打出来,基本上做到以上这些要点,才能称之为一组。
就和打铁一样,标准做到位了,剩下就不用动任何脑子。
但是这个小朋友练拳,是典型的“社畜型”练拳。
啥叫 “社畜型” ,就是指别人给他布置任务,他就老老实实完成,别人要求是什么,他就做什么,别人要什么效果,他就完成什么效果。至于说事情本身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如何利用当下打好未来的基础。这些事情是不会想的。
用战术的勤奋演示战略上的偷懒,看似有所长进,但长进不过是畜生干完活后来自主人的奖励。
其实想想,也不能怪他,毕竟我们从小到大,这个社会教我们的,就是这些东西。
只不过因为经历的关系,我少年的时候颠簸,让我更爱好中医的阴阳辩证之学,所以常常会对已有的定论产生怀疑,并由此走上了一条离经叛道的路。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因为得益于这些社会共识性的理念,所以并不会想那么多。
好处是,人生确实会因此顺遂许多,坏处则是抗风险的能力太差了。
人生的高度也终究有限,这也是没办法的。
凌家公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奇门遁甲案例一则:真相往往在意志之外 (8人喜欢)
- 关于奇门遁甲演算的阶段性总结(2024.11.25)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