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庭医疗资金资源咨询体系的规划
原创载于公众号:鹰鹊茶林,欢迎关注查看扩展阅读

鹰鹊茶林鉴:本文知识量大,读懂它,对家庭医疗体系规划有全局清晰认识。
医改,关系每一个家庭未来的医疗服务,医改主要包括医疗(医院、医生、服务)、医药(医保目录内、医保目录外)、医保(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基金)三项的协同发展和治理,解决的是资源(医院、医生、医药)和资金(医保)的问题。家庭医疗体系规划,其实主要就是规划这三个方面。
一、医疗维度
我国医改打造的是医联体模式,国民缴纳医保(基本医疗保险)后,自动享受在医保定点医疗体系就医,医保基金针对医保目录内的医药费花销,给予按城市医保报销标准进行报销的待遇。国民就医按分级诊疗制度(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实施,如果对私立医院,高端医疗服务,或对医保目录外医药费等有需求,则通过商业保险或自费解决。
国家医保局2024年4月11日发布《2023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医保是国民医疗保障的第二层(第一层是医疗救助,针对特困、低保、流浪等人员),商业保险是第三层(针对有私立医院、高端医疗服务、医保目录外医药费等有需求的人员)。 援引《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三级医院,公立2789所,民营486所,三级民营医院占比=民营/三级总数=14.8%;二级医院,公立5718所,民营5130所,二级民营占比=民营/二级总数=47.3%,越是发达的城市,民营医院占比越高,例如北京市:三级民营占比25%,二级民营占比63.1%。根据家庭所处城市及发展情况,来规划医疗维度(医院、医生、服务)的资源。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流动人口,会影响到医疗维度的挤兑程度,例如北京,则不单单要考虑自身人口老龄化,同时也要考虑全国疑难杂症来北京就医带来的医疗挤兑,生活在这样的发达城市去规划医疗资源,就要兼顾公立、民营,以避免未来的医疗挤兑。而对于经济弱的城市,民营医疗体系不发达,居民消费能力弱,规划方案聚焦在公立体系即可。 基于分级诊疗制度、老人康复、慢病治疗等终身医疗需求,针对一级、二级、三级医疗维度都要做适当的规划。一级是医保的起步,二级医院是未来老年人进行康复、慢病治疗的主要承担医院,在老龄化压力大的城市,最好公立、民营都纳入资源规划,以避免老龄化带来二级医院的养老医疗资源挤兑,商业保险只保障二级及以上医院,主要针对的是老人康养和慢性病医疗,可根据经济基础进行规划。
扩展阅读: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2、何为“医联体”“医共体”?国家卫健委这样解释......
4、从《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看人生的经济风险转移规划
5、家庭医生 |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体系6、什么是“医院” | 一项释义引发的理解纠纷
二、医药维度
我国经过审批的药品大概19万左右,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总数达到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医保解决目录内用药,商保解决目录外用药和医保未报销的费用。
医保目录内用药,由国家制定,各省根据各自地域特点,略有所微调,但不影响家庭规划。 药品分甲、乙、丙三类,甲、乙属于医保目录内用药,各省的医保报销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略有不同,可以自查所在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丙类属于医保目录外药品,医保不予以报销。
药品这个维度,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国民医保目录内的用药需求,且并非100%报销,以北京为例,职工医保报销上限为50万,居民(儿童、老人)医保报销上限为25万,在涉及大病、重病、长期病等医疗需求时,国民自身需要承担额外的医药费,而且花费越多,个人承担比例越大。若要实现超过基本医疗保险部分的医药费的经济风险转移,需要自行规划商业健康险。

扩展阅读: 7、《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解读
8、2024年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待遇9、医保能报销啥?药品还分甲乙丙类?搞懂医保目录!
10、报销单上的“医保统筹”“个人自付”“个人自费”都是什么意思?
11、类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新药,对家庭用药规划的建议
三、医保维度
所有的医疗服务都需要资金去撬动,要么自费,要么通过医疗保险付费。医保维度我们要理解医保资金的运转逻辑和家庭资金的购买力杠杆。 医保,全国13.34亿人缴纳,这是国民医疗保障的根基,务必按医保政策缴费,不要断缴。 按社科院的数据,在中国老龄化、少子化、长寿时代趋势下,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就是缴费的人少了(少子化、失业等原因造成缴费不足),报销的量大了(老人医药费花销占比更高,年龄越大医药费花销越大),所以为了维持医保基金的尽可能长期运营,积极实施DRG/DIP改革,提高医疗效率,压低医疗花费。 对于家庭个体而言,如果医疗资金仅依靠医保,则会随着医保基金的政策调整,而压低自己的医疗费用支出,这对于资金实力偏弱的家庭是好事,跟随国家一起省钱了,但对于资金实力较充裕或追求更好的医疗保障的家庭,就需要在医保政策之外,自己单独付费,通过商业健康险或自费来提升自己的医疗保障水平。
若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预算,就要评估一下,个人的资金投资收益与资金转移给商业健康险,哪条路径会带来更高的资金购买力杠杆,这与家庭的医疗资源实力(医院、医生、号源、床位、护理等医疗资源实力)、资产投资实力相关,可做个对比,择优取舍决策。 扩展阅读:
12、医保基金被谁花了?医保数据为你揭秘背后原因 13、社科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分析
15、医保支付方式 |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对个人报销的影响
四、咨询维度
家庭医疗体系规划是为了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在老龄化社会,对于养老保障的规划尤为重要。而健康、养老领域的事,就不是单纯的只是看个病的事,我相信读者能够理解这里面错综复杂的知识架构和专业的咨询服务对家庭医疗体系保障的价值。 整体的规划,需要解决资金(医保、商保)、资源(医院、医生、号源、床位、医药)、咨询(医疗、投资、法律等)三大方面的问题,涉及保险、投资、律师三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每个领域有其复杂度,同时又需要围绕家庭的阶段性发展需求,实现跨专业的知识整合,并伴随家庭成长,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伴随服务。 在保险侧,险企作为商业公司涉及的经营风险,保险作为一份保障合同涉及的合同条款,保险作为经济风险转移的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医疗资金、资源的购买能力,都需要考量; 在医疗侧,当下的医疗政策、医险融合的发展现状,医院、医生、号源、床位资源的供给; 在养老侧,目前科学的养老理念、整合照护理念、养老资源、养老资金的规划;
在投资侧,对金融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应家庭资产现状的风险把控,固收类、权益类优质产品的投资渠道,创富、守富、传富的长周期各阶段的资产组合方案规划;
在法律侧,婚姻、传承、税务、债务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规划,保障家庭发展全周期的合法、安全;
合适的咨询服务,围绕资金、资源、咨询需求,提供保险、投资、律师三位一体服务,这样的咨询服务,既解决家庭健康养老规划,更是资源入口,人脉枢纽,事业伙伴。
扩展阅读:
保险:
25、责任免除 | 什么情况保险公司不理赔? 医疗:
27、打通!监管部门酝酿商业健康险信息与医保信息共享,涉及六大合作领域
养老:
31、深度研究丨一文读懂美国10种类型养老机构:概念定义、差异剖析、盈利能力、典型案例、发展历程
32、世界卫生组织 |《老年人综合照护(ICOPE):初级保健中以人为本的评估和路径指南》2019年
33、《北京市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带来的家庭养老警示
34、《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带来的养老警示
35、刘广君 | 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从“三支柱”到“两账户”
法律:
37、保险赔款与个人所得税
38、《民商法争鸣》 | 孙也龙、孙健:论预先医疗指示的法律意义
39、意定监护及办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