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山西》
8月山西攻略:
8.5 13:20 飞机去太原(17:45到)
8.6 山西博物馆+晋祠
20:00动车去大同(21:49到)
8.7 上午:晋华宫矿山公园
下午:云冈石窟+大同古城
8.8 悬空寺+应县木塔(包车)
8.9 大同古城(华严寺)旅拍
16:30 动车去平遥古城(20:08到)
8.10 平遥古城+看体验剧《又见平遥》晚场
8.11 王家大院+张壁古堡+后土庙
8.12 壶口瀑布
07:36动车去临汾西站(08:45到)
旅行社09:10在临汾西站接人
18:06动车去平遥(18:58到)
8.13 旅拍/逛古城/双林寺
13:12动车去太原南(13:52到)
16:05 飞机回福州(18:45到)
Day 1
第一天到太原,直接奔向酒店。因为是连锁,住得还挺舒服。收拾完行李便去找吃的,附近不远处有万达,想着在商场内找当地菜,最后选择了老太原菜馆。

第一次吃铜火锅这玩意儿,有肥肉,豆腐,肉丸子,豇豆,土豆,下面是白菜,粗粉条,感觉还不错,尤其是土豆,很粉嫩入味(不过这道菜后面吃了三次,已经腻了...);糖醋丸子其实还可以的,味道就像福州的荔枝肉。所以吃过福州本地菜荔枝肉的再吃糖醋丸子就觉得不算事很惊艳;打卤面的味道不如肉臊子卤刀削面(如图)味道香,毕竟后者放了较多卤香粉;鸡丝荞麦面微辣,味儿香,味道也好;鲜虾烧运城凉粉,我们南方人觉得不是很感冒,在我们记忆里,凉粉应该是凉的,放上黄瓜辣椒粉辣椒油之类的...这道菜两份是热的...而且上面一块块黄色的东西吃起来像是面包...搭配怪怪的...
吃完饭,去买第二天的早餐,慢慢散步消化走1公里多回到酒店,本想着排练一下团体舞蹈视频,结果我睡着了哈哈。其他四位姐妹倒是排练了。
Day 2
第二天早上不算很赶,打车去山西博物院。一到博物院,就注意到了它的logo——长得像一只鸟,叫晋侯鸟尊,是该院的镇馆之宝,就是下面这只啦~



科普一下:鸟尊的整体是直立造型的凤鸟,鸟兽回眸微昂,尖嘴上扬,高冠直立,凤眼圆睁,眼神投向远方。身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是鸟尊器盖上的捉手。鸟尊的尾巴是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全身布满纹饰。
山西博物院的主题为“晋魂”,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等5哥艺术专题构成。
请了导游讲解,最耳熟能详的那句“三千年历史看河南,五千年历史看山西”终于还是来了。去年看完河南各种博物院已是各种惊叹,这回看山西博物院要讲解3个小时,还没开始呢,我就担心腿遭不住了。导游讲解也是挺细心,讲解最有特点的是中间看到了各种酒器(酒器也有各种各样的:尊、壶、爵、角、觥、觚等,还有一堆我不认字儿的...),讲解即将结束时导游还用图片给我们区别了这些酒器的外形、作用以及与如今相对应的器具。整体感觉其实跟河南博物院一样都是非常棒的体验。
顺便提及一下,MQ买了一个鸟尊的小纪念品,上文的铭文写着: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又说: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不知孰正孰误)。
逛完博物院,在大厅席地而坐,吃了点早上从酒店带出来的零食糕点。一顿午餐就这么解决了...
下午出发去晋祠。本身对晋祠也没什么概念。

百度一下。
“祠”的其中一种解释: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英文解释为“temple”。如《汉书·陈胜传》里的“祠,神祠也”。又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出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 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 邑姜 而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也是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
咨询了一下导游讲解处的工作人员,本以为一个公园而已,没什么好讲解的。后面才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都是在公园后面的晋祠内。之后因为没有找到野导游就索性自己逛了。(其实进入公园的时候还能够遇见野导的)。
晋祠有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和周柏。不过在旁听其他导游讲解时只听到了难老泉。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字。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
进入晋祠,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就是小伙伴说的在大闹天宫里,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时前者变成的一座寺庙。不过水镜台其实是古代唱戏的戏台。

然后继续走,经过鱼沼飞梁后就看到圣母殿,即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人物关系图如下:
姜子牙
⬇(父)
周武王 ➡ 邑姜
⬇(父) ⬇(母)
周成王和唐叔虞
听闻身旁经过的游客说圣母殿上缠绕柱子的龙很有年头,一查才知,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条条怒目利爪,鳞甲须髯,已有千年历史。
旁侧有一个小亭子,倒是没有太吸引我注意,所以没有拍照,不过倒是有点小故事。叫做金人台。
金人台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故称之为“金人台”。传言铁人无法忍受夏日酷暑,欲过汾河。见到河边一条小船并求船家带其渡河。传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抬其回金人台。圣母下令在铁人脚趾上连砍三刀,以惩罚铁人不服戒律。
随后参观了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翰”字根本认不出来)。亭口两侧有两只小狮子,狮子头都被游客摸秃噜了。好像在中国文化里,摸狮子头象征着好运和祝福,寓意鸿运当头、平安发财。
后头的水母楼没怎么特别关注,因为游览风光大部分都被水母殿抢去。不过这水母楼也有有趣的故事。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又叫水晶宫(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水晶宫不是一回事)。据说水母姓柳,住在晋祠附近。她嫁后遭婆婆虐待,每日被要求去远方挑水。为了不让柳女休息,婆婆将水桶做成尖底,且只取前半桶水。之后有一骑马人送给她一条金丝马鞭,告知其只要将马鞭放入瓮中,水即满瓮。柳女小姑子发现这秘密后趁她不在家从瓮中取出马鞭,顿时水漫村庄。柳女闻讯赶来,坐在瓮上稳住了水势,此后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在亭子外不远处很明显可见到两棵巨大的柏树。据说就是周柏,即周代种植的柏树。柏树有逾三千年历史,其中一棵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曲,倚靠在另一棵较为年轻的树身上,据导游讲解是“老有所依”。想了想三千年历史是什么概念:秦朝都还未出现,春秋都还未开始。
剩下的景点都是走走停停,拍拍照。往返时腿都已经乏了,本来想要拍舞蹈视频,后来大家也累得懒得动。回到了晋祠游客中心后,沿着着门外的一条街随处找了家小摊贩吃午餐,点了凉皮,油面等,味道不太好,吃饱恢复气力即可。之后叫了车回程去酒店取行李,并滴滴去太原站,准备前往大同。话说太原站外头正在施工,路面破烂。但作为省会,不是应该高大上一点?车站内部也是比较破旧...与后来的大同车站相比,太原站的硬件不敢恭维。
到大同车站已经是晚上差不多10点。我们打电话给房东司机,他开了一辆小面包在站点接我们。房东个子还是比较高,体型较壮,脸上显笑意。接我们到租房的地儿跟他在同一个小区。
由于已经快半夜了,我们就点了蜜雪冰城和烧烤外卖。
Day 3
凌晨1点多伙伴突然发消息说晋华宫矿山公园电子票已经满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提早去现场,伙伴忧心忡忡,彻夜未眠。第二天早起已经准备好打车,却因为矿山公园与云冈石窟是同一条路且道路堵塞而被若干司机拒绝接单。好在后头还有司机师傅愿意接(商量好绕路,高速费我们出)。庆幸的是路上没有堵车太长时间,我们也按计划现场取到了下矿山的票。
心情忐忑不安,就好像这次惊心动魄的探险真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来临,尤其戴上了安全帽,换上了矿井工作服,挂上了矿灯,仿佛自己是真正的矿工。


据说这大同晋华宫矿煤碳量再挖下去只能开采15年了,所以就投资了2000万元将这座煤矿打造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座煤矿重现了当时矿工们的采煤过程,导游的讲解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各个时期矿工们采煤的方法、煤炭开采历史与煤矿的各种开采环境。早期山西煤矿工人为了采煤实属不易,都是拿着生命去赚钱。这场矿井游可以租借防爆手机下井拍摄,千万别自带手机玩命...据说这是国内唯一一个最真实的矿井景点,与其他名胜古迹体验完全不同,所以非常值得一去。
离矿洞不远,大概1公里左右就是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了。走路过去就能到,开车还挺麻烦。对石窟印象倒是没有很深,这应该与我没花时间做考古攻略有关系哈哈哈。印象比较深的倒是云冈石窟开创者——昙曜僧人。当时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
导游考我们,云冈石窟门前的这座雕像是谁,我们没答上来。她答道,是昙曜僧人,并继续追问,这塑像长得像谁,我们更是没答案。回答曰,耿彦波。这三个字我已经是第二次听说,早在第一天晚上包车司机从太原火车站接我们的时候他就开始在车程中提起耿市长的光辉事迹了,而此次导游再次提及,可见这位市长颇有成就,且得到百姓的爱戴。据说有他的纪录片,回头搜一下。
石窟建造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包括了昙曜五窟,五窟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北魏五朝的五位皇帝。昙曜五窟中的第二十窟的主尊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大佛,俗称露天大佛。其他的佛像虽然拍了照,但是图片与内容完全配不上(😭)
我记得有一窟中的一尊大佛身上有许多空洞,经导游讲解,是因为当初施加包泥彩绘的时候,工匠先要开凿小孔,塞木楔子,缠麻绳成网,再覆泥贴金,随着时间推移,木楔子烂掉了,泥皮掉落,彩绘褪色,就变成了这样。

第五窟有三世佛,主像释伽牟尼是云冈最大佛像,后世包泥彩绘作于清代,呈唐代风格(有说可能为唐代所作)佛像身穿双领下垂,内衣束结的褒衣博带式袈裟,体现了北魏王朝进行汉化改革后的衣着风格。由于洞窟的高度较低,游客进去后只能在离佛像近处瞻仰大佛容貌,彰显其至高无上之意。


洞窟拱门内壁下层有头戴双翼羽冠的金刚力士,其上方左右雕着两尊并坐的小佛(释伽牟尼佛和多宝佛),他们坐在一株枝繁叶茂的圣树之下,影射冯太后和孝文帝元宏共同掌管朝政。听完导游讲解,根本记不住,又去查了下资料:
北魏建国时,拓跋珪为提防出现西汉时外戚专权的局面,下令一旦立为太子,其生母必须赐死,所以献文帝拓跋弘两岁之时,其生母被赐死,之后拓跋弘被当时文成帝的皇后冯氏收养。文成帝死后,拓跋弘即位,冯太后临朝听政。因与冯太后不和,拓跋弘17岁时被迫让位于五岁的儿子元宏,冯太后再次把持朝政。一直到冯太后去世,元宏才为他的父亲雕造了第五窟以示纪念。
第六窟是云冈石窟最富丽堂皇的洞窟,堪称云冈第一伟窟。窟内貌似有许多有故事的浮雕,讲述了释伽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是现存最早的宗教题材的石刻“连环画”(忘了拍照的是哪些内容了)。
进第七窟之后回头看上方,能见明窗与窟门间的横向长方形龛,龛内有六位恬淡典雅的供养天组成,她们(不知道是男是女)身姿挺拔,两组胡跪(胡跪是西域少数民族半蹲半跪的一种姿态,后来演变为一种佛教礼节)天人相向而对、嫣然含笑,成为云冈石窟艺术中最为突出的作品之一,被称为“六美人”。

剩下的我就是走马观花了,根本记不住...
讲解完后,导游给我们拍了个集体照(不放朋友们的了)。

听导游说余秋雨先生来到大同云冈石窟,恭恭敬敬地写下“西天梵音”。我们(尤其是我,因为之前看过先生的《文化苦旅》)去找了找,拍了照。

拍完余秋雨先生的题刻,后就回程到住处附近的万达吃饭啦。这回找到一家当地饭店叫“龙聚祥”。哈哈哈,除了王府秘制鸡、浑源凉粉和黄米凉糕以外,剩下的菜不说一言难尽,也是难以下咽...

点了一份腰子(我不喜欢吃下水),朋友吃完说臭味除得不干净;点了一份什么苦菜,汤是冰凉的,味儿是酸的(朋友本来想喝一口热汤,结果泡汤了);点了一份烧麦,最后我们没吃完,没有好吃到让我们觉得惊艳,伙伴们都没有吃太饱。
吃完饭一行五人打车去华夏良子按摩(MQ口误说以为是“良品铺子”)。我们又点了一些吃的。
Day 4
房东兼司机包车700元,带我们5人去悬空寺。路上还有些堵,房东告知我们应该早点去(8点出发都算迟了...)。
悬空寺景区外的山石被风化得有些严重,不过山下的水还算是清澈的。以下文风有变(从自己朋友圈粘贴过来的哈哈哈,懒得再重新写了,😂,慎读):
好在及时在线上抢到了登临票,当天现场购买已售罄。从今追溯至古,络绎不绝的游客数量定不及当年,千千万万的脚步来来往往瞻观北魏无名工匠们留下的鬼斧神工;而古时文人墨客游历至此留下各样赞叹。
书画家范增到此,在入口石碑上题下”悬空寺”;
古代旅行家徐霞客经此,写下其”望之如蜃吐重台”,称赞其为”天下巨观”;
诗仙李白游览后,为其壮丽之景所震撼,留下”壮观”之笔,多加一点,多一声惊叹;
岩壁上铭刻着”公输天巧”盛赞其如同鲁班修建一般巧夺天工;
回到入口处,抬头才望见“腾云皎梦”镌于另一峭壁。闭上双眼,幻想身处这悬于半空的寺庙,于夜里仰望云朵变幻莫测散于九霄,做一场美梦,可有多妙。
悬空寺这个景点,我以刻字为主题发了朋友圈,放一张李白的“壮观”,多余的就不写啦。


拜访完悬空寺,出来在景点处随便用了个餐,无非就是凉皮、油面之类的。能凑和吃饱就行,味道不讲究了。然后就让房东驱车前往应县木塔了。
当时梁思成从日本学者的著作中了解到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木塔,塔内有精美佛像。由于当时从北京去山西应县交通不便,梁思成写了一封信给山西应县的最高等照相馆,希望能得到一张塔的照片。如愿。
应县木塔又称“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全塔用了整整140年才建完。全部增修完毕已经到了金代了。

塔身为楼阁型建筑,平面呈八角形,五层六檐,是八大辽构中最为独特的一座,是现存唯一一座纯木塔结构的古塔。全塔为榫卯结构,没有用一根钉子。它为吉尼斯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高木塔,与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比萨斜塔我去过,埃菲尔铁塔没去,但如果单与比萨斜塔相比的话,我觉得自己国内的应县木塔更为奇迹吧。
900多年岁月里,木塔经历了多次大地震,但又来安然无恙。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木塔也遭受过炮弹重创,可能当时炮弹威力有限,木塔依然挺立。
木塔的匾倒是挺多,记载有54面,现存53面,现悬挂48面。这些木匾除了在文学书法上有重要价值外,也是木塔修缮史和重要活动的珍贵史料。
由于只能在一层活动,以上不对外开放,我们就在附近拍了拍照。

买了应县木塔的冰箱贴,回程去大同古城吃晚饭。选了369这家菜馆,不过从店外看,人爆满。房东常去这里吃,充了钱,相当于海底捞黑卡会员吧,跟经理比较熟,就让我们先进去吃了。(房东人真的是太好了)。
菜点多了,有点吃不动了,但是确实比龙聚祥更合我们的口味,真心推荐哈哈哈。
(附上369菜馆的菜肴)

黄米凉糕甜而不腻;浑源凉粉(忘了放上来,懒得了)很香但微辣;沙葱油泼筱面对我而言不太感冒;梅干菜鸡翅伙伴们都觉得不错;招牌茄子强烈推荐,其实就是拔丝茄子;还点了一份油菜。
吃饱喝足后在大同古城内走走停停。大同古城居然和西安的古城是同一个公司所创作,我说怎么风格很像呢。走一走询问了一下是否有可以寄存行李的地方,想不到的是华严寺倒是有。后来商量后,还是决定第二天寄存到火车站。
Day 5
在房东租房处住了最后一晚,一大早起床收拾好了行李。本来房东还说可以把行李寄存在他那里,到时候给我们送来,我们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于是我们滴滴到太原火车站。并把行李存放在车站旁边的便利店。(车站居然没有官方寄存处!惊愕!)然后又叫车去往华严寺。
我也没做什么华严寺的攻略...毕竟伙伴们说就是旅拍...幸好当天没有下太的大雨,至少在户外还能勉强拍照。(拍得太装了哈哈哈哈)



华严寺的景点我没拍多少,逛的话倒是挺值得一逛。华严寺内部有一宝塔,宝塔下面有地宫,地宫内有一小塔,塔里供奉着一位高僧的舍利子。当天下雨需要穿着鞋套进去,末了我们又上了塔,塔的阶层有点高,上下楼实在不方便,再加上参观塔的人又多,上上下下更加危险了。
参观完华严寺我们就直接滴滴去平遥古城咯,那时候叫到的车是面包车,司机师傅还挺幽默,跟我们谈起古城内的观光电瓶车,让我们猜其价格,结果居然是130万...真的是惊掉下巴...
司机似乎和古城外的保安较熟,就把车开到了城内。城内有些地方有栏杆围着,其义自明,就是不让机动车进入。
到了三义成民宿。管理民宿的是一位女人,有点黑,还带着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孩子也是灰头土脸的,可爱但也是调皮。
放完行李,跟管理员了解了一会儿周边吃喝玩乐的情况,就出发去逛古城了。
古城内商业化十分严重,引入眼帘的都是酒吧、特产店、小吃店、饭店等,好像全国的古街都能囊括全国的各种风味小吃...我们不怎么挑,随意进了一家叫做老赵家山西铜火锅烧烤店,点了几份烧烤与一份铜火锅。妈呀,第二次吃铜火锅,我倒是还好,美女伙伴们纷纷表示即将吃腻。这一个晚上有点累。回民宿的路上咨询了一下电动车事宜,租一辆30元,可骑一整天,晚上8点30之前还车就好。鉴于浏览了多篇小红书关于古城游览的内容后,我们决定不租电动车。
Day 6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城墙内有许多地方根本不让骑车,且电动车停靠点也只能在栏杆之外,而栏杆外的道路狭小,许多电动车已经占用了大部分通道,取车倒车也是极为不便。
买了古城的通票,120元,3天之内随便逛,条件是每个景点只能逛1次。我们参观了各种镖局和票号,对晋商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晋商的起源可追溯到唐宋。山西地处的黄河中游是北方农业和工商业的重要区域,也是南北交通要道。当时的山西人利用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展开了广发的商品交换活动。
明清时,晋商步入巅峰期。大量山西人离乡做生意,主要卖茶叶、盐、粮食、皮毛、玉石,此外还涉及金融业、军需业对外贸易等领域。他们创立了票号(早期的银行)制度,实现了银两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在这个时期山西人成了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之一。
票号的“票”字其实就是我们当今说的钞票。在镖局的“镖”里也有这个“票”字,所以肯定跟金钱有关咯。“镖”有一种解释:旧时保护行客或财物安全的人,这些人经常被称为镖师、镖客。怎么保护呢?镖本身也是一种暗器,形状像矛头,主要用于投掷,以杀伤敌人。还有一种解释,“镖,刀削末铜也”,即刀剑鞘末端铜饰物。因为商业经济的发展,才有了保镖护镖。


除了镖局和票号,我们还参观了县衙,临时请了个导游,导游带着我们去了一家醋坊,很遗憾她没抽到利润,因为我们深知其中有水,且小伙伴们都不太爱吃醋。
票号和镖局都大同小异,逛其中一两个就好,如果时间充裕,怎么逛都行。
大约到1点多我们才排到吃饭的号码,好像吃的是《百膳喜》,我没拍照。环境还不错,就是网络太差。
晚上去看大型沉浸式体验剧——《又见平遥》。(以下文风再次转变,转自自己当天的观后感)
听到朋友私语《又见平遥》的演出,还没来得及思考它是一部什么剧,就被她们拽进了剧场。朋友在手机里截了一张图,写着剧目的片段顺序,我才大概了解整场演艺的主题。就当我以为大家仓皇地抢跑进剧场(我称之为亡命之徒)时,我以为是在抢座位。可当我与她们一样闯向第二道门时,一扇巨大的古门伫立在我眼前,几位身着古装的演员正站在大门旁。我开始嗅到了表演的气息。正当我疑惑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时,场内突然一片黑暗。我知道,演出开始了。
《又见平遥》讲述了发生在清朝末期一件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相关的故事。彼时的平遥古城有一家票号,其东家赵易硕为从沙俄保回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而愿散尽家产,雇佣232名同兴公镖局的镖师同往。结果7年后,连同赵易硕在内的所有镖师皆客死他乡,而王家的唯一血脉却得以延续。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片段是《送镖师·洗浴》。在该片段中,镖师们裸着上身入浴。这是镖师离乡押镖前的隆重仪式。村民们(包括观众)前来参与仪式送别镖师,而镖师们的女人为镖师擦去身上的浴水,带着不舍他们离去的心情,哭着,狠狠地在他们的手臂上咬了一口。据说只有留下这样的印记,哪怕死了也能找到回家的路。而这些壮士们悲壮离去,是为仁义。
这一幕,我看到对面的中年观众潸然泪下,而我也早已湿润眼眶。在那个时期,经历过早期集体主义,接触过西方个人主义的我们这一代还能懂得什么是仁义,那么那些接受个人主义洗礼的新一代,他们的心里是否还会视仁义为贵,还是早已忘却仁义视之如敝履?
好的剧目一定会触动人心,引发观众思考与共鸣。这场演艺就是这样,通过一次演出,让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镖师鬼魂回乡的场景。一次次抿心自问,一声声凄楚呐喊,一步步揪心奔跑...沉重的历史逐渐划过,而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他们山西人的仁义精神。
我不敢说今后的山西人是否还有仁德与仗义,但至少此刻,我对有着”煤老板“称号的山西人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认识。这种文化的灵魂深深感染了我。真希望这样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演艺能够延续下去!


看完剧,坐观光电瓶车回城内去吃洪武记了。热情的大妈回头问我们菜肴是否可口,顺便让我们点评一下,送了两份沙棘汁。洪武记也不错啊~很推荐。
Day 7
早上又包了一辆车去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最深刻的印象有两个。
一个家比北京故宫还大。
王家大院由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氏家族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其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还庞大。因此享有“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美誉!
还有一个就是谐音梗。
大猴背小猴——辈辈封侯;
小猴子捂耳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照壁上狮子滚绣球——好运不断头;
五只蝙蝠围着寿字——五福捧寿;

窗户如书卷——开卷有益;

吊柱是柿子形状——事事如意;

下水道排水口铜钱造型——水流财留;

......
玩谐音梗,王家大院可是有第一没第二。
后期王家没落,有部分院落被山西富家看中买去作私人温泉酒店。尽管王家大院历经沧桑,但如今游客众多,繁华依旧。值得一去!
我们出了王家大院就给司机电话,打算吃晚饭再前往下一站——张壁古堡,怎料司机却说大院外没什么可吃的,景区饭店价格贵,不如拉你们出去吃。我们一听便知有问题,最后还是婉拒,并随便找了家餐馆将就。
途中司机问我们张壁古堡的门票买了多少,并称可以更便宜卖给我们(原价75,他卖60),我们犹豫后应允。司机先是带我们到他熟悉的餐馆人家处,尽管用的是山西当地语言,但通过手语可看得出接待人员跟他对话问我们是否已用餐;随后司机捎上接待人员与我们一起指路走所谓的“密道”。后来看到司机往人群少的地方开车,接待人员一路指指点点,颇有人贩子把我们一车人卖掉的意味。随后司机在古堡的后门,亦是停车场处拐弯时,他朝拐弯处岗亭里的保安比划了数字5,我们大概也猜到了,意思是我们有5人。保安点头示意放行。



听闻导游讲解,堡有两门,是为正称,因为传说一个门叫寨,两个门叫堡,三个门叫池,只有四个门才能叫城。 张壁古堡是国内仅存、世界罕见,堪称标本的完整古代设防村落文化遗存。古堡位于山西晋中介休市龙凤乡张壁村。介休是琉璃的故乡,古堡内各个古建筑屋顶的琉璃会让人看花眼。


参观完地下古堡,再往后头走会看到空王佛行宫,宫前有两座明代琉璃碑, 碑体为孔雀蓝釉,十分漂亮。据说是全国已知唯一的两通琉璃碑。(我只拍了一通)

下午4点多逛完张壁古堡,去往后土庙还有时间(说是6点才停止开放),车程约半小时。
门外工作人员让我们刷一张身份证5人直接进去。
介休后土庙是道教建筑群,用琉璃构建繁复装饰。是我国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流光溢彩的琉璃古建筑上熠熠生辉,这一份中国的美我们得好好享受。进去后就开始猛拍啦~




今日行程结束咯。伙伴们想回程后找一家重庆火锅店(瑾火锅,在平遥市区,离平遥古城不算太远,味道也不错),这几天已经对平遥美食多少有些抗拒了...
吃完准备滴滴回平遥古城,想不到滴滴司机到点后让我们走几步,因为他惹不起当地的出租车。(听闻平遥当地政府保护出租车,而对滴滴不友好)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Day 8
5位伙伴中有2位嫌去壶口镇的路程太远,最后只有3位一起去。
幸好6点被伙伴们叫醒,不然我是睡如死猪,赶不上车了都。
从民宿步行到古城小南门不超过20分钟,然后就打车到平遥古城火车站(我清楚地记得滴滴15元左右),打车花费22元。
在平遥古城坐动车至临汾西站,再在站外找我们的旅游大巴。坐大巴约2个小时到壶口镇。车程中导游在最开始和快到目的地时讲解一下。嗯,很精彩,刚开始我还和导游互动,后来遭不住睡过去了...等到了目的地下车后,我和小伙伴们精神抖擞,准备去看看母亲河啦。
以下文风再次有变:
关于黄河,能想起的第一首诗句就是小时候磁带里稚嫩的童声吟唱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那时我只觉得有趣,白对黄,日对河。
王之涣的另一首诗句也是耳熟能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从中可见诗人对其之爱。
那时,我脑海中有了一幅模糊的黄河与白云的画面。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领略到李白借描写黄河而抒发的豪迈气势。
那时,对李白”豪迈”一词的情感就移至黄河。
如今,我们处在壶口瀑布观望。据吴炳的《宜川县志》记载,黄河壶口”上流宽广,至此收束归槽,如壶之口然,故名”。(如图所示)



亲临黄河,才真正感受到”(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领略这条大地母亲河一路震耳欲聋的咆哮与迎面溅起的黄泥沙。
与这样强烈的视听冲击相比,同样令我心灵震撼的是瀑布旁卖艺的大叔。他头裹白布,满脸黝黑,刻画着五线谱似的沟纹,让我想起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他身着红装,身挂腰鼓,手持唢呐,口中时而唱到”一道道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ZYang Red Army到陕北…”并手舞足蹈;时而高喊过去的central leader(MZD、R bi shi 等);时而向我们诉说那些年Red Army的长征故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不能让先富带动后富,要让村名百姓一起富有”。在我欣赏他的独自演艺时,他从没有向旁观者索要钱财的举动,哪怕脖领处挂着微信二维码。他在一曲曲歌舞中对过去的领导人连连歌颂,大为赞赏,可见其洋溢的热情与全心的赤诚。我被他的纯粹而感动,驻足良久,听他质朴但富有深意的”演讲”。
希望有幸前来观赏壶口瀑布的游客,倘若遇见了这位大叔,随手布施几两碎银,不只作为他千辛万苦来瀑布处表演糊口的回报,更作为他不可多得的赤诚之心的尊重。
回程到临汾西车站才16点多一些,我们原本买的火车票是18点多,差了俩小时。伙伴们商量能否改签提早回去,结果却发现最近的只有这一班车,所以只好硬等2个小时...
大约快8点才与剩下两位今日去双林寺的伙伴汇合吃饭。吃的“天元奎”饭店。可推荐~
吃完我和MQ就去逛特产了,买了醋、平遥牛肉、牛肉粒、沙棘果糕。
一天的行程再次结束。
Day 9
原计划最后一天早上找专业摄影师旅拍,同行的CJ和ZW因担心时间来不及便不去了,临时改为我们仨一起去双林寺。


双林寺以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作为早上第一批到此的游客(8点开放,我们8点零几就到了),我们发现导游还没开始上班...其他管理人员让我们稍等一会儿,估计导游洗漱打扮一下也要时间。等到导游后,她还打着哈欠哈哈哈。
双林寺主要有这些殿:天王殿、武圣殿、罗汉殿、土地殿、地藏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千佛殿、菩萨殿和娘娘殿。
天王殿的廊檐下塑有四大金刚,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非常形象生动,虽然怒目,但是总感觉可爱,虽然可爱,但也不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四大金刚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各自护卫东南西北。他们手中所持物件,按照佛教《圆觉经》中“四轮”之说,为土、金、风、水。因佛经在中国长期流传,又附会为“风调雨顺”。
武圣殿就是供奉关公的,而罗汉殿里十八罗汉的神态倒是很有意思。

上网小红书了一下,发现有些讲解很生动的。罗汉殿里的十八罗汉表情各异,似乎相互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都在说话。不过请的导游没有讲解那么细致(导游不知道早上是不是真的刷了牙...我靠她最近,闻着味不对啊...)
来到双林寺主要是来看美男子的——韦驮。说是他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被称为中国美男子。
逛完大大小小的殿后,因为还早,就开始和姐妹伙伴兜兜转转拍照了。

还想着说逛完双林寺如果早的话还能去镇国寺,看了看地图,相距18公里左右,这要真的去,动车就赶不上了...
在寺院门口叫滴滴,再次出现前些天的情况:滴滴司机让我们走几步路,不想和出粗车司机起正面冲突...
回到民宿酒店稍微整理一下行李就离开了平遥古城,然后动车到太原,再去机场。
在机场吃了德克士的一个手枪腿...32元!又觉得好吃,又觉得心疼钱...
下次长途旅行不知道是啥时候了,毕竟伙伴们都各奔东西-ing...旅游过程中不吵不闹,相互商量,各司其职,互相包容与扶持,有过一起拍照的开心,有过相互提醒一早起床,有过一起按摩,有过没及时买票相互商量办法,有过相互调侃,碰到这样合拍的驴友实在是难得,居然还是男女组合!想了想我们5人居然已经连年去过4个省份了!!!

下次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