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的起源
凉皮,原材料是米粉或者面粉,洗掉面筋。(也就是所谓澄粉。比如广东虾饺的半透明的饺子皮就是澄粉做的。)
算是陕西风味食品,甘肃也有,内蒙西部也有。当然现在全中国都有了。
j
凉皮的制作方法简单,稀薄的米粉浆 浇在刷了油的平底薄铁盘上,摇匀了,薄薄一层,然后将铁盘放入敞口滚水锅,铁盘浮在沸水表面,(轻推一下铁盘,让铁盘在沸水表面微微旋转)。基本上不超过20秒就能熟,揭下来码在旁边,冷透之后就是“凉皮”。

问题/疑难在于这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网上扯鸡扒蛋一竿子戳到秦始皇的时候如何如何,信口开河也未免太过智商欠费,也太不要哔脸。
原则上说,明代没有,原则上说,清代也没有。甚至原则上说,连民国都没有。——很简单的道理:如此知名的,传播面如此大的食物,但凡是前代文献有记录,早就该被人记录下来了,也早就该被人铲出来了。既然互联网搜索引擎(不管哪家)前三屏没有有效记录,那基本上等于也就没有有效记录了。(羊肉泡馍/牛肉泡馍的记录就很好找啊。网上到处都是。太好找了。所谓的兰州拉面,起源也很好找啊。网上到处都是。)
j
不得已,只能采访陕西人了。采访的结果如下:
具体落实在纸上的txt里,我能想起的例子仅有一例,是冯宗璞的《星期四的晚餐》(勿来校对。我就故意植入错字,你想怎样?):
冯宗璞写这个文章的时间是1992。。。至于她怎么知道酿皮子的,闻一多的儿媳妇“春华”是什么时候学会酿皮子/凉皮烹饪方法的,不知道。宗璞写这个文章是1992,但是她此前肯定也看过凉皮的制做,也吃过凉皮。——时钟倒拨回30年前/1992,绝大多数北平的住户可是根本不知道有凉皮这东西的存在的。苏浙更没有了。也没听说过上海有。30年前,凉皮这个东西,在长江中下游绝对不存在。
j
宗璞写文章的时候,冯友兰已殡天(全文上下文有提到各种时间线)。她生病时要求吃凉皮/闻立雕的老婆做凉皮的事情大概是1991年。这相对于所谓的70年前后,实在是太晚。
-----------------------
结论:所谓,凉皮/热面皮/米皮/擀面皮/蒸面(按:擀纯属口语中的衍字)这种东西,出现的时间非常晚。跟秦始皇没有半文钱干系。(信口开河/张嘴就来的时候也起码要点子哔脸!!!)大概率其出现时间是半个世纪前,1970前后。
j
画外音:陕西过去很穷的。有个说辞叫,“见不得穷人吃口白馍”。想吃上小麦面粉并不容易。陕北因为穷,竟然穷到将石头烧红了投入水中,获取“石灰水”来调和面粉,制做风味面条这种程度。
j
网上还有种说法:
这个说辞算是勉强靠点谱吧。——前提也是得有 大米或者面粉。。。众所周知,有很长一段时间,大米/小麦面粉并没有那么容易获得,甚至,就连口薄粥糊口都是嘬不上的 。那种时候(一甲子之前),连薄粥都嘬不上,还神码米皮/面皮?可拉倒吧~
* ܠ .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第三次安利【听校法】
- 匪夷吊诡
- 再次安利【听校法】 (2人喜欢)
- 声音上的两个困惑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