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上的家庭托举式教育,此刻有了具象化表达

北京时间8月3日晚,拿下赛点后,郑钦文瞬间躺倒在地。她创造了历史,成为中国首个奥运女单冠军。
哦对了,外网的报道提醒到,她应该是亚洲首个奥运女单冠军。

一夜之间,郑钦文燃爆互联网。她背后关于家庭托举的教育故事,也成为了中产家庭改变孩子命运的教育范本。“最大的恩情不是生恩,而是家庭的托举。”也曾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说实话,郑钦文的成功太特别了,无论是来自家庭的体育基因,还是2000万的教育投入,这对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方夜谭。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应该如何“托举”孩子的教育呢?

其实,家庭托举式教育,黄晓燕老师曾经在《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一文中,就鲜明地提出:她对于自己的女儿,就是“在精神上引领她,在经济上托举她,做好她的坚强后盾。”
围绕家庭教育,她还和自己的女儿在一场直播中更加深入地探讨了这个话题。以下是直播的完整回顾:
嘉宾介绍:

黄晓燕,奇想国童书创始人、出版人,深耕图书出版业30余年,资深编辑,2024年博洛尼亚童书展国际评委。
孙楚翘(丫丫),曾在中国、加拿大、英国学习,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医学院2024届新生。


黄晓燕:我一直说丫丫是个普通的孩子,因为她从小到大没有上过任何的名校,都是在家门口最近的学校,不管是在北京还是温哥华都一样,同时也没有上过学科辅导班,从来没有人规划过她要上名校。
中产阶级的家庭特别爱规划孩子,从小以上名校为目的,但是丫丫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从小就没有上过任何好学校的孩子也上了(藤校)。
其实,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就是,这样不被规划的孩子,她是怎么可以上名校的。

黄晓燕:其实你小学的时候特别调皮,在灯市口小学上了2年半的学,真的是个胡同串子,天天跟人打架。初中3年天天晚上看韩剧,然后以此学会了韩语对吧?
丫丫:嗯,追星,然后看韩剧。
黄晓燕:而且还通过这种方式很骄傲地告诉我说,我韩语学得可好了,都是晚上不睡觉追韩剧追出来的,好像还让我无话可说。你现在回头看那段经历,你怎么想的?
丫丫:我觉得非常好,我很喜欢,自己想干嘛干嘛。因为我们这边(加拿大)初中就没有在教什么东西,很放松嘛,然后我就有大把的时间,所以就去看韩剧。我爸妈也没有怎么管我,因为他们认为把成绩搞好就行了,跟一般的家长一样。

黄晓燕:对,而且好像你爸你妈都没问过你成绩好坏是不是。
丫丫:是,因为他们也不担心我,他们可能知道我从小就比较好胜,想去做好。我从小就有这个心理,所以说成绩不可能很差,然后他们一看我的成绩不差,也就更不管我了,因此就很自由。
读者:黄老师,你一点都不担心丫丫成绩吗?
黄晓燕:不担心呀,关键问题就是,成绩永远是孩子的事儿,不是我的事儿,那是她应该担心的事情,对吧。
丫丫:没错没错,而且我妈担心也只是瞎担心,她不能帮我学,所以她担心也没有用,而且如果她担心我不担心的话,那也不行,因为这应该是我学的习,应该是我去考试,所以说那只是我的事情。
黄晓燕:我的要求有,但不是很具体的,一直是你以后不管做什么,你都要把你做的这件事情做好。因为说老实话,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她。
我觉得这也不是我的事儿,这是她的事儿,我从来不为丫丫做这些事情,这些全是她自己做的。所以这也就是她自由生长的原因。

读者:黄老师有没有想过如果丫丫成绩不好,以后咋办?直白点说,怎么养活自己呀?
黄晓燕:这个问题得丫丫回答,如果你(丫丫)成绩不好,那以后咋办?
丫丫:我爸就跟我说你只要开心健康就好,然后我妈就像刚刚说的那样,就是不论干什么,我只要把它干到最好就行了。我觉得他们对我有一种信任,他们知道我比较好胜嘛,然后对自己也比较有规划,哪怕我考不上医学院,我也会一步一步从一个比较底层的工作开始,然后慢慢往上爬。所以说我觉得他们是相信我的,他们相信我的能力,然后相信我有这样子的一种动力,去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黄晓燕:对,我们给孩子的,一直是这样的信息,就是我们不认为工作有高低贵贱,或者要求她说你必须去干这个工作,你必须去上哪个学校,这些我们都不去做。
之前我参观过她的高中,加拿大的高中是有职业教育课的,课程设置有汽修、缝纫、木工、厨师等等,所有的职业课都是这类的。可能在我们很多中国家长的眼里,会觉得这些都不算人生理想,都是比较底层的工作,但实际上那边的职业教育课就是这样子。

而且在加拿大有一个现象,就是哪怕你读了名校,也可能完全找不到工作。相对的,在温哥华有一个职业技术学校,叫BCIT, 很多人都是在拿了所谓的名校学历后,然后回炉到BCIT, 再去读一个技工的program,这样才能拿到时薪比较高的工作。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非常普遍的。
因此我是觉得我们家长一定要去调整自己的思路,将来做什么工作都没关系的,什么最重要呢?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精神健康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交给他们自己去做。
丫丫:对,我爸妈就完全不管我,但我是那种很需要有一个计划的人,所以规划这都是我自己来做,我自己管我的生活和我的未来。
黄晓燕:很多人就跟我说,说你们没有可比性,丫丫是在加拿大读书的,而我们中国的课有多多,课业有多重,我们中国的孩子要怎么样辛苦。但是她是在中国养成了好的习惯。她知道她要把作业做完,然后她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北京东城区的三好学生。
小朋友,他完全是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的。但是关键就是家长怎么样给他那种信任,让他觉得自己能够管理自己。


黄晓燕:这个不光是中国的事儿,全世界的中产阶级都在鸡娃。作为一个正常的父母,我们肯定都希望我们的娃过得比我们好。
我不认为鸡娃是错的,只是我觉得大家现在把很多事情混为一谈了,我们只说鸡娃的本意啊,就是你激励你的孩子变得更好,这个事情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需要去聊的,是你鸡的方法,你是如何鸡的。
好像现在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上名校,大家就觉得,我用尽洪荒之力把我娃放到了名校,然后我娃就有前景和未来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是人生是这个样子吗?

我们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养孩子的目的是把他放到了北大清华,让他对生活完全失去兴趣,失去热爱,然后活得像行尸走肉,好像人活着的目的就是挣钱。
现在经常说好多孩子眼里没有光,他眼里哪来的光呢?你拼命地推着他往前走,推着推着他自己就不走了,他连行走的力量都没有了。这就是你拼命推他的一个不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自己的生命力,要让孩子有自己的力量,要让孩子独立行走,独立生活,独立判断,独立选择,这个是我们养孩子最重要的,我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
他并不会说,你为他做得越多,他就越强。事实上你包办得越多,他就越弱。
当然我觉得我们肯定很多家长也愿意这样,全身心要为孩子付出。
我觉得我不是这样的家长,我觉得我来这个世界上一趟,我首先要活我自己,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啊,我也要把我自己想活的人生活出来,母亲只是我社会身份的一个,我会去尽量做好我作为母亲的那一部分,但是我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想实现的人生价值,我想过的生活,我也要努力地去过呀。

其实我觉得你只要把这些事情都分清楚了就够了,把你自己该做的那块做好,然后孩子看着你的努力,他也会学呀。


黄晓燕:她小时候我就跟她说,即便你是扫地的,你负责的这一块地方,你也要扫的最干净。这是一个责任心的表现,我们要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不管我是做什么的,我都要爱这份工作,把我这份工作做好。

丫丫:嗯,我从小就是一定要把成绩搞好,因为周围的声音都是说考试成绩一定要好,所以我一直就觉得我只要把我的手头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也没有怎么去想过未来。直到上了大学以后,有了更清晰的思想和有了自己的喜好以后,才知道了自己想要做什么。
黄晓燕:然后再来说一两个问题吧,回顾成长,有哪些事对你的印象最深?对你在精神和心灵上成长的帮助最大?
丫丫:我觉得首先就是在灯市口的时候,爱上了写作业,我喜欢写作业。
黄晓燕:她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说她特别喜欢中国的小学,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中国的学校作业特别多,所以她特别想在学校待着,我说你不能这样说话,你这样说话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你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不应该有人是很喜欢写作业的。

丫丫:因为当时作业很多嘛,完成后我就很享受那种成就感,做完了会觉得,我写完了作业就很棒啊,而且它有很多的repeat嘛,就是那种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能让记忆变得更加牢固,同时也让我有一种很放松的感觉,就是在重复中找到了自己的步伐的那种感觉。
所以说我觉得我从在中国就开始学会如何在写作业和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这个对我来说挺重要的。
就通过这些小事情去给自己成就感,最后就会主动给自己找事情干。我到现在也都很好学,很爱学习,因为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特别是学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加上我又比较好胜嘛,就是会一直激励自己去考得更好的成绩,让自己更加有好胜心,有上进心,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不断突破自己。


黄晓燕:有很多家长从小让孩子去上兴趣班,多方尝试从兴趣班里去发现自己的爱好,你周围有没有朋友,就是从小从课外班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然后坚持下来,或者说他后面所从事的方向,跟他小时候的这个是直接相关的?
丫丫:嗯,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从小一直学钢琴,本科在多伦多大学上的也是钢琴的专业,但是他现在刚结束了他教育的硕士,以后可能想当一个音乐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我能想到的比较好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相结合的例子。
黄晓燕:那你呢?你是怎么样决定的?有人问你刚上大学是什么专业?
丫丫:我当时就是什么都想学,想好好利用一下自己的四年和那些学费的钱,然后我就报了一个生理学的Specialist和一个细胞学的主修,还有一个心理学的辅修。我算是把多大(多伦多大学)的Specialist榨干了,学了很多东西。

黄晓燕:那么多很难的课,影响了她的Gpa。是3.8对吧,满分是4.0。
丫丫:嗯嗯。
黄晓燕:但医学院3.99都未必会被录取,3.8相对来说就较低了。她其实是大二就决定了要考医学院,但她并不会因为要考医学院就去少选课,以便拿到更高的Gpa。

丫丫的一个特点就是,她不会因为某一种目的而去采用某一种行为,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她觉得她想做的,她认为对的她就去做,不会特意去规划或者计划。
丫丫:嗯,因为我觉得我可能还是有一种好奇心,我有很多想学的东西、想知道的东西、想了解的东西,所以说我就会想去利用这个机会多修一些课。
同时我觉得,我不想去为了达成某一个目的而牺牲一些什么东西,我就想在一个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去学习,如果同时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话就更好了。


黄晓燕:刚刚说你第一次申请医学院就被拒了,你当时是什么想法呢?
丫丫:其实回头看的话,当时的确没有准备好,我觉得我被拒了也是很应该的,因为那时候我的确还不够了解医学这个行业,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医生,怎样做一名医生,医生这个职业代表了什么。
所以说我觉得当时没有被录取其实是件好事,因为如果当时就被录取的话,我就没有机会去伦敦,在伦敦的医院里面实习、shadow医生,或者再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但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事情,才让我更加了解医学这个行业,所以说我觉得,嗯,都是最好的安排。
黄晓燕:那你当时被拒了以后,之后又申请了几个硕士,多伦多大学还直接给了你博士,你为什么不读呢?
丫丫:因为本科要申请医学院的话,也得有科研的一些经历嘛,其实我当时也做了一些科研,但是这条路可能并不是最适合我的。虽然科学和科研是所有医学的基础,可我觉得我可能并不是很擅长。
以我的性格来看,我更希望我做一件事情,能够尽快看到一些结果,或者马上就能帮助到一些人,我更偏向于去做这样子的事情。如果去读博士的话,又得做四五年的科研,我想我不是干这个事情的料,同时我也不想在多大再呆上那么多年了,还是想去体验一些别的地方,一些不同的城市。

黄晓燕:其实如果是我,我觉得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要赶紧拿在手里,哪怕我之后还是会挑挑拣拣或者放弃。但是我觉得丫丫让我很感动的是,她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她不要的东西,坚决不往自己手里拿,那个博士她直接就拒绝了,这也让我不断地从她身上去学习,学她这种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状态。
读者:是不是因为从小没有被规划,所以丫丫反而对自己很有规划
丫丫:就是这样子的,因为没有人去给我规划,所以我会有机会去自己探索,去发现我喜欢什么,以后想做什么。我觉得我自己就非常有规划,我有这个自由和空间去寻找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以后,我就开始规划自己去干,我自己就是指挥官。
黄晓燕:我是完全没有规划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规划我女儿。我最近的座右铭是行所当行,行过便休,我原来的座右铭是,你可以有理想,但是你不能让理想来框限你。

我一直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可以追想要的理想,但是你这个理想,永远不要想框住我,这个理想我要到也行,我不要也无所谓。但丫丫跟我一直不是一样的性格,我们俩在这方面其实是南辕北辙的,丫丫是非常有计划的。
丫丫:我很喜欢那种脑子里很清楚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什么的感觉,所以说我有了学习的念头以后,我就会做很多我本来不会去做的事情,为了去达到这个目标,自己一点一点plan,激励自己往目的地出发。


黄晓燕:刚才我看见有人问,孩子在温哥华的时候,我在不在身边。我不在身边,所以我经常说我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妈妈,世俗意义上的好妈妈,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边。

在丫丫10岁以前,我除了8个月没有在她身边,其他时间我都在。但是10岁以后一直是爸爸在她身边,所以我一直跟丫丫说,爸爸对你的付出比妈妈付出的更多,妈妈在10岁的时候就把你和爸爸放在加拿大,然后她自己就跑回中国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了,是爸爸给了你最稳定的陪伴。
我们也可以听听女儿自己怎么评判妈妈。
丫丫:我觉得挺好的,因为我觉得距离产生美,真的。
黄晓燕:她说得太对了,我经常跟丫丫说,你要是在我身边长大就完蛋了,你知道吗,因为我的性格非常急躁。我性格的这种急躁一定会影响你,但是爸爸特别好,爸爸是一个性情特别温和的人,而且她爸爸对她一丁点要求都没有。
丫丫:我觉得尽管我妈不在我身边,但是我们每天也会有半个小时的视频啊,一直在情感上有交流,我妈也一直引导着我在心灵上的一种成长,我觉得这就是很良好的一种关系。虽然她距离上不在我身边,但是在精神上她一直是在的。

每天半小时通话,我们会聊很多事情,我妈会问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会认真跟我一起分析和梳理。我有了困扰自己的事,也会说给我妈听。
我们保持着非常频繁和顺畅的精神和情感沟通。通过这些对话,我妈把她看处理问题和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法,都传递给了我。
黄晓燕:对,基本上丫丫在10岁以后,每年跟我会有三个月时间的相处,一放假她就会回到国内来,在办公室待着,看书或者给我们帮忙,然后圣诞节的时候我会回去陪她,基本上在她10岁以后,我们每年都是这样,但是我会保证每天跟她有半个小时的沟通。
实际上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母女关系,就是我们俩更像是朋友,她做得好的地方,我都会赞美她,然后我做错了的地方,我会马上向她真诚道歉。
有朋友问我在精神上怎么引领她,老实说,我在精神上的引领主要是把我自己做好。丫丫经常说一句话,她说我总得比你强吧。

丫丫:是,感觉我妈在精神上的引领就是她自己很努力。我看着她那么努力地为工作付出,就会感觉被激励到。像我在北京的时候,我妈就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这也让我认识到,工作的话就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好好干。
所以说我觉得她的努力和她对工作的这种热爱,很能激励我,让我也想要像她一样去学习工作。所以说,我妈在精神上引领我,主要就是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写在最后
上大学、读名校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而已。这短短几年对孩子的人生会有深刻影响,但不至于起决定性作用。一个人对生活和生命的好奇和热爱、自强不息的精神、愿意不断去追求和探索的心性、强健的体魄、端正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才是一个人能过好一生最重要的基础。 …… 我一向认为,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孩子尊敬和效仿的人,其次才能谈到育儿的问题。而不管是“激”娃还是“躺平”,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观点。
养育孩子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用心陪伴和倾听孩子,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尊重,让孩子拥有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树立高远的志向,这样,家长不用去“激”孩子,孩子自己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上向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 作为家长,我们的作用是在孩子年幼、精神和身体的力量都不足够强大时,扶助和引导孩子,帮助孩子焕发出自身的生命力——家长没有权利为孩子的人生做任何决定。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母亲?在我的排序里,我把自己的人生追求放在女儿之前。我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才能为女儿做更好的榜样,并且在她需要时,在精神上引领她,在经济上托举她,做好她的坚强后盾。
以上内容节选自黄晓燕《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养育孩子?》
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找到直播链接,观看此次直播的直播回放。 或进入我们的视频号主页,点击直播回放,即可观看此次直播。 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更多精彩直播和书籍视频等你来哦~


奇想国童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何造一个石矶娘娘? (1人喜欢)
- 《哪吒2》看完了,真有人把钱花在电影上?哈哈哈 (2人喜欢)
- 看完《再见爱人4》后,这本书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