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乎哉?不多也
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多乎哉?不多也”,几乎成了迂腐的儒家老学究标志性的口头禅,原因就是孔子觉得君子不应该学习一些乱七八糟的技艺,或者说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不屑于学习这些技艺的,所以才会受到后来人的批判,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里,更是对这种剥削阶级的思想深恶痛绝。
其实,古往今来凡是有点出息的人,都是要历经磨难才能有所成就的,特别是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都是从艰苦磨砺中成长起来的。磨难是使命对人的一种考验,强者会将它当作垫脚石,让自己更加接近成功。但对于弱者而言,苦难就像一个无底的沼泽一样,他们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适当的磨砺不仅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心性和意志,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保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都是历经万千苦难的结果。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吃点苦、遭点罪、忍受点寂寞,对今后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这也是在丰富人生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