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差点吧!”摆脱消费主义陷阱从我做起
查看话题 >物尽其用,回归生活的本质
“消费降级,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从我的裸辞说起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给我的身心都带来了很大的损伤,所以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裸辞。而裸辞带来的消费降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生活。
首先是从我搬家开始,我要从寸土寸金的中心搬到一个相对偏僻但便宜的区域。在搬家的时候我收拾出了一大堆要扔掉的东西,其中包括很多买来就没用过的厨房“神器”,一时兴起买来但再也不会穿的衣服,但更多的是囤货后被我分装成小包装的食品,因为用的是保鲜袋,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过期……他们就好像在告诉我,我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就这样被大风刮走了……
其次,是在这期间,我回了一趟老家。在去看望姥姥的时候,我看到她房间角落里还留着我上一次过年时给她买的奶粉,旁边还有好几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补品。一看,果然都过期了,老人家眼神不好也没留意就这么一直当宝贝吃着。那个时候我在想,如果我能及时提醒她一下就好了。
再者,是春季无孔不入的流感。好巧不巧,大半夜发现自己发烧了,变成了宝娟嗓,好不容易掏出布洛芬,还是个过期的,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而且那段时间流感人多,感冒药还不好买,外卖看了好几家店都没有,只能先喝了感冒灵冲剂死马当活马医……
就是这些日常的小事,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能改变这样的状态。同时我又是个喜欢做计划的人,我爱那种对家里的大小事一目了然的感觉,仿佛身心都得到了按摩。所以我开始设计这款软件,我想重新开始整理我的生活,做到物尽其用,去享受简单、有序的生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
1.提前计划,按需采购
我一直是很喜欢做计划的人,我习惯在购物前把要买的东西写下来,这样到超市就可以直接选购,既省时又省钱,不会因为一时兴起买回来很多不必要的东西,但却把重要的给漏了。

2.买一样记一样,对物品数有概念
当我对照着购物清单去采购时,拿一样我就勾一样,顺手就把它的保质期一起录下来。一些需要分装的生鲜肉、面包之类的,其实在买的时候就能估摸出要分装成几份,直接记录下分装的份数作为库存就好了。

3.做好位置标记,找时不焦虑
有一些不起眼又必备的小东西,比如卤货的香料,人的创可贴,去年夏天的驱蚊液……这些小东西非常容易用一次就找不到,当你重新买回来放的时候,发现家里还有一堆。
所以每次在记录这些东西的时候,就需要补充记录一下它的位置,最好是再拍照留个证据,这样下次要用查一查就能找到,避免了盲目寻找带来的时间浪费和焦虑。并且,一个有序的环境也有助于我保持清晰的思维和舒畅的情绪。

4.临期/过期物品及时处理
当我把物品都分门别类整理好以后,临期/过期就不需要我操心了。打开软件就可以看到当前即将过期、已过期的有哪些,该吃的吃,该扔的扔。就算我不打开软件,我也可以在通知中看到提醒,有需要处理的就赶紧处理掉。
这样既能避免我吃到过期的食品,又能减少浪费,毕竟很多东西是在我不知不觉中就过期了。但如果有些东西我看到快要过期了都不想吃它,那就说明下次不要在买了。这不又省钱了吗。

5.常备物资,及时补货
像我家的牛奶、咖啡豆、感冒灵、布洛芬等等,这些就属于常备物资。在这类物品库存不足或者临过期的时候,我就希望能提醒我要买了(切身经历的痛),所以在设计软件时我就加入了这个功能。让常备物资成为真正有用的常备。

像养孩子一样做产品
产品经理可能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你做的产品就像是你的孩子(当然了,“后妈/爸”可能会不爱它)。虽然我没养过孩子,但这款产品就是我一张图一张图养大的。
这款产品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有序,每一步都是心血结晶。也正因为它是我的有感而发,所以我更希望它能【有用】,这很重要。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工具都是草包。可能它的外观不是那么的华丽(这与我个人的设计能力有关,向设计师致敬),但它一定很实在,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管家,把你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未来我还给它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我们会继续迭代更新,让它更加成熟,满足更多人的期待。
写在最后
在我开始整理我的物品后,我开始思考,如今的物品选择越来越多,获取方式越来越容易,所以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物品本身的价值,它可能包含实际价值和情绪价值,但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得更好不是吗。
物尽其用,意味着合理规划和使用资源,这既是对物质过剩的一种自我调节,也是对生活质量和一种追求。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对待物品的方式,更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