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狂人日记》的一些想法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了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1.鲁迅其人
我相信这一段话很多人都知道,有的人是通过影视知道,有的人是通过书籍知道,一开始我知道这段话,是在抖音里刷视频时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再说,这段话讲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普通百姓饱受旧礼压榨之苦,纵观历史,没一个朝代是好东西……
初看时,我就皱了眉,我寻思鲁迅应该不会那么没品,你想,鲁迅那么牛的大文豪,在他那个时代都受人追捧,可见文化水平那是不一般的,毕竟他那是潇洒肆意狂放不羁,但那不等于没脑子……
就这么说吧!鲁迅是光绪二十四年的童生,《狂人日记》是民国七年写的,那个时代就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时代,什么事情都有,但是同时,那个时代还是看重“仁义道德”的,起码书面上不能明着批判,不妨猜猜看,鲁迅为什么赶在这个时期说这段话,还能够被人追捧?再提一句,当时人们说话,尤其是读书人说话,那都是话里藏话的。
于是我心里有了一个想法:要么是这段话有隐喻没被解读出来,要么就是鲁迅的这句话,被断章取义了。但是因为不想去追溯源头,想法终究只是想法。
这两天我家正在为出国旅游做准备,目的地是奥克兰,坐飞机要坐将近十四个小时,这么漫长的时间,一直处于无信号状态,不能上网,所以要提前准备一本书,打发这个无聊的时间,我左翻翻右翻翻,仔细翻了多时,才从书柜里翻出书来,一看书名写的是《呐喊》,我妈妈说鲁迅是很厉害的人,他写的文章不到一定境界会看不懂,担心我会看不进去。
妈妈这么说,我就越发的想看,于是妈妈让我试看一下,我看的这个版本,第一篇就是《狂人日记》,隐喻有很多,但是也十分有意思。
没翻两页就看到的鲁迅写的这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了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然后我“啪”!的一声把书合上了,马不停蹄地去搜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如果单看鲁迅写的这段话,确实很像批判旧社会的礼制和陋习一类,但是结合一下前后文,再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2.易子而食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
这一句话是“吃人”的前文,讲了一个事情,说狼子村的佃户来报告灾情时,佃户说他们村有一个大恶人被村民打死了,在此之后提到的“吃人”,都是围绕着这个事情写的。
于是我去查了历史背景。
如果说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第一天,那么当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差不多一百年时,就会看到日本在光绪皇帝在位时,就已经在做侵华的准备了。
当时的日本做了一个很歹毒的事情,就是在中国低价收购粮食、棉花等物资,然后再高价出售,
晚清时期本来就有天灾,再加上税收比较重,很多农民承担不起,于是就把地卖给了地主,然后成为了佃户,佃户就是要从地主那里租地来种,租地之前,先付一笔抵押金,租金差不多是所得的粮食其中一半左右。
之所以做佃户,是因为佃户上的税要少一些,但即便是少,交完了租金和税,一家人想要做到吃饱还是有些难度的,顶多就是不饿罢了,更常见还是种十亩地,但一家八口依然吃不饱饭,勉强活着而已,就更别提那些连地都没得种的农民了。
话再说回来,日本在中国低价收购粮食然后高价售出,就是抬高了这些物资的价格,扰乱当时的市场,打了一场经济战,而当时很多的地主乡绅,为了把资产攥在手里,保证生活质量,就会增加佃户的租金,又为了脸面还不把话明着说,于是就扯着仁义道德的大旗,跟佃户说一些,类似于“世道已经这样了,我还愿意把地租给你们,那是我仁义不想看大家没地种,你们要是不懂得感恩,就是不仁不义”之类的话。
嗯,就是pua。
结果就让中国的百姓,原本的有产家庭变成了中产家庭,原本的中产家庭变成了无产家庭,原本的无产家庭彻底的变成了社会最底层,而原本的社会最底层,从此磨灭人性然后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数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定《日清马关条约》,由清政府支付赔款两亿三仟万两银即二亿两白银。
之后就是变法、立宪、革命,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31年日本侵华
那是一个没有饥荒也会易子而食的时代,吃人,不只是隐喻什么,也明指真正的吃人。
3.吃人的年代
我觉得吃人的不是年代,而是人心人性,饥荒年代易子而食,现在大家都能吃饱饭了,依然不乏杀妻骗保、杀子骗保的事件,所以吃人的哪里是年代,分明是丑陋险恶的人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