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可无、可去可留 | 人生乐道、值得就好!
心累,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
心累,一方面来自于社会上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自身思想上的千丝万缕。

心累,多半是还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无法给自己一份安定和信任,所以会产生杂念,去内耗自己。
心累,多半是生活,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做到事事都符合心意,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自己,如何去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去面对问题。

正确的态度,我们认为----
可有可无、可去可留、人生乐道、值得就好!
少年好郊游,中年好悟道,老年呢,就爱一个安详。热闹的人世,冷暖自知;逆旅的人生,滋味自尝。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人生乐道,化忧郁于清明。人生乐道,化执着于虚无。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其实,我们的人生,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
我们本就无法求全人生,那么做好自己所爱的,能够点亮前方的路,就是值得的。人呀,一辈子所要经历的事情,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但是许多事情都有相通之处。
对生活期待越高,对自己的要求就会变高,有时候,付出未必就会得到回报,有时候,努力也不一定就会成就很高。

只要心态平和,想得足够清楚,那么生活就不会太累。很多无法改变的事情,能够说服自己去接受,才不会被困在原地,才会为人生创造出有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文化发展的三步骤。由巫到礼,承礼启仁,仁而乐道。
《论语》的第一句话就体现了“知行乐”的乐道的精神。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意即: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傅佩荣先生翻译)
这里就显示出了三种层次的快乐:
以学到的道理拿去实践为乐。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为乐。
即使不被人所了解,也不生气,而是自得其乐。
乐道精神就是要乐于当下,尊重自己、热爱命运。即使你的生活并不如意,命运也不慷慨,你也能乐在其中。
人生乐道,保持恰到好处的心态,做到适可而止的追求,便是对自己的救赎,便是不断拥有的开始。
人活于世,不管你是否愿意,都不得不去跟这个世界建立起某种联系。
而人际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体验,如果处理不当,那么生活便会失去和谐与安宁。

人生乐道,在你一生当中,能够有三两个知己,可以谈心,可以排解忧愁,也算是不错的样子。
人生乐道,对于不喜欢的人,不去主动为敌,保持好距离,便是清醒。
看得开,人生才会有满满的期待,不在别人身上寄予过多的期待,那么即便是一点点的收获,也是赚到的。

只有懂得可有可无,可去可留,人生乐道,值得就好!我们才能把我们的人生的路走的更加宽广,让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这才是对自己不断的救赎,也是不断拥有更多的开始。
庄子说:“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任你电猛雷狂,我自岿然不动。
这不仅指自然界的风暴,更是人世的风暴,举世非之,举世誉之,你都能宠辱不惊,淡然处之。如老子所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是非常伟大的一种无我境界,也就是乐道精神。

仁者乐道,要守之以忍,从忍受、接受、到享受,就是从茫然,应然,到自然。
乐道者有不断向上追求的情操,他们求真、行善、共美,寻求超越,追求“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