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剪瓷雕:屋顶上的一出好戏
闽南剪瓷雕:屋顶上的一出戏。
泉州古建匠人:剪瓷雕刻街巷风景。
雅俗共赏的剪瓷雕装饰画 泉州“厝顶戏”走入百姓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可长年经受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
厝顶上精彩纷呈的剪瓷雕,俗称堆剪、堆花、嵌瓷、剪粘等,闽南的能工巧匠们通过剪瓷的技艺,将花鸟鱼虫与戏曲人物通通搬上屋顶,主要用于寺庙、祠堂、屋脊、水车堵等,抬头一看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海洋文化根深蒂固使得红砖古厝,呈现出屋脊曲翘、色彩丰富等特点,海洋性气候的泉州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剪瓷雕因此有木雕、砖雕等不可替代的功能。
选用胎薄质脆的彩色陶瓷片,既能防止风雨侵蚀又具有长久性,按照需要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用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或壁画。
剪时要除了掌握好力度外还要格外细心,学习构图、了解人物典故、琢磨人物形态,目前机器雕刻机暂时无法替代手艺人。
剪瓷雕大约分为四种:平雕、立体雕、叠雕、半浮雕。
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半浮雕用于墙面为其添色增彩,立体雕难度最大多用于古装戏曲人物,叠雕多是屋顶的走兽飞禽与花卉树木,以双龙护珠最常见,也有双龙护塔,龙的每个部位各有特定的寓意:前额表示聪慧、鹿角表示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泉州的剪瓷雕中戏曲人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也多见。
剪瓷雕是古建传统手工技艺里面工序比较复杂一种工艺,也比较容易受伤,因为剪瓷片时手上没有任何防护,而瓷片的锋利程度和破碎的玻璃差不多。熟悉剪瓷雕、堆塑等古建筑传统手工技艺的人已经不多了,黄剑博周围的工匠几乎都在44岁以上。
剪瓷雕是福建省闽南地区、台湾、越南和广东省汕尾海陆丰地区、梅州客家、潮汕地区各地寺庙和宗祠建筑中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常用于装饰寺庙宫观、仿古建筑、园林建筑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大户人家建古厝时也会用上,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皇氏古建築大全】黄剑博泉州之旅
Ancestors Worship Journey in Quanzhou Hokkien by Jumbo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