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 your boat 与 人生如梦
最近我们迎来了雨季,图书馆的story time里,Beth建议我们唱Row, row your boat。这是一首在美国人尽皆知的童谣。划船歌有不同的版本,最常见的是:
Row, row, row your boat
Gently down the stream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Life is but a dream.
我们唱的版本里除了这一段,还有几段,用一些动作bounce(弹跳)、 waggle(摇摆)、 tickle(挠痒痒)这些动作来替换row,我们带着大家做这些动作,还会警告可别掉到水里去了。孩子们很容易打开想象的大门,进入歌词的意境,前仰后合都唱的很开心。
Beth建议我们也来唱中文版本。每次我都会先查一下有没有已经发表的中文版本,没有的话再自己翻译。这首歌竟然没有查到中文翻译,倒是看到有不少中国家长发帖子问,“我家里的英文CD上有一首歌,里面的歌词”life is but a dream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孩子的歌里要唱人生如梦呢?“ 相反在美国,或许追求梦想是被宣传的主流思想,所以这句歌词在美国家长那里并没有引起疑问(反而是没有眼睛和尾巴的老虎让他们很疑惑:)我想不会是因为这句“人生如梦”,一首在美国像‘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一样流行的童谣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版本传唱吧。
我喜欢了解童谣背后的历史,所以心中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人生如梦和划船的关系。后来查到一篇博客把划船歌和爱丽丝梦游仙境联系在一起,原因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小说结尾是一首诗,诗中有划船的描写,而诗的结尾:
Ever drifting down the stream---
Lingering in the golden gleam---
Life, what is it but a dream?
似乎正是把划船和Life is but a dream结合在一起,于是让童谣中的歌词也变的好理解了,更赋予童谣一些梦幻的童话色彩。不过在Wiki上找到的相关资料并没有提到Alice,而是说起源于美国游吟诗人,并提到歌词最早发表在1852年,当时配的是一首很难的曲子,现代流行的这个曲调发表在三十年后。再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小说发表在1865年,是在歌词发表7年之后,于是这首歌和爱丽丝之间的关系就不太好说了。那life is but a dream的原始来历到底是什么?是否还有梦幻色彩呢?
继续看下去,wiki上继续解释歌词的含义却让人离童话越来越远:
The lyrics have often been used as a metaphor for life's difficult choices.....The idea that man travels along a certain stream suggests boundaries in the path of choices and in free will.[4] The third line recommends that challenges should be greeted in stride while open to joy with a smile.[5] The final line, "life is but a dream", is perhaps the most meaningful. With a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life and the physical plane may be regarded as having equivalent value as that of a dream, such that troubles ar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a lesser reality once one has awakened.[6] Conversely, the line can just as equally convey nihilist sentiments on the meaninglessness of man's actions.
试着翻译一下:歌词经常被用作表现生活的艰难抉择......沿着河道旅行的意象指向选择和自由意志的矛盾界限。第三句提醒我们,迎接挑战的态度应该是一边大步向前一边微笑开心享受。最后这句‘人生如梦’也许是整首歌中最有意义的。从宗教的角度看,生命以及肉体本身也许和梦想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如此,当一个人刚刚从梦中醒过来,还没有完全回归现实时,烦恼便呈现。相反适之,这句歌词正好表达了一种人类行为是无意义的虚无情绪状态。
我没有接着去阅读wiki上标注的参考文献,也不太了解1850年代左右的美国历史,以及游吟诗人的经历,如果有时间去找到一些线索,想必会对理解这首歌谣很有帮助。简单却流传广泛的童谣和游戏,其背后往往有很多历史。比如我小时候在北方长大,最常玩的游戏中有“太平天下”和”鸡毛信“。“太平天下”好像是数比划的,具体已经忘了,但应该和太平天国有关。而“鸡毛信”则是不折不扣的抗战时期军事情报传递的民间翻版:我们先在小纸条上写上鸡毛信,然后混在其它无字的纸条中,每人抽一个。抽中鸡毛信的把小纸条叠成很小一块,藏在一个地方,然后在藏信地点的周围划一个圈,让对方来找。这里面可以体现出很多小智慧。比如藏信地点选择在一个有树根有蚂蚁洞的复杂地形处,或者划圈的时候故意把藏信的地点划在边边上好不引起注意,或者故意在一个平整简单的地面划出横纵交错的线,更可以把信藏在自己的衣服的褶皱、缝隙中,然后自己站在圈中。直到后来学到一篇关于抗战时期鸡毛信传递的课文我才恍然大悟,这个游戏的背后是战争,游戏模仿的那些藏信送信人都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
当我在图书馆的小板报上写下划船歌的中文歌词时,几个小孩子正在周围嬉闹。
划,划,划小船
轻轻往下游划
多开心 多开心
多开心 多开心
人生如梦
我知道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多半是因为它欢快的旋律和附加的滑稽幽默的动作。他们还不懂得人生如梦的含义,就像我小时候在玩鸡毛信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过战争的残酷。可那又如何呢?我们的庄子老先生早多少年前就已经梦蝶,现实和梦在他那里不分彼此。诸葛亮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苏东坡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们的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这句‘人生如梦’的歌词。让我们唱起这首欢快的划船歌,尽情享受漂流在河水中的乐趣,至于人生的河流中如何面对现实和梦想的抉择,孩子们长大就会有自己的答案。
Row, row, row your boat
Gently down the stream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Life is but a dream.
我们唱的版本里除了这一段,还有几段,用一些动作bounce(弹跳)、 waggle(摇摆)、 tickle(挠痒痒)这些动作来替换row,我们带着大家做这些动作,还会警告可别掉到水里去了。孩子们很容易打开想象的大门,进入歌词的意境,前仰后合都唱的很开心。
Beth建议我们也来唱中文版本。每次我都会先查一下有没有已经发表的中文版本,没有的话再自己翻译。这首歌竟然没有查到中文翻译,倒是看到有不少中国家长发帖子问,“我家里的英文CD上有一首歌,里面的歌词”life is but a dream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孩子的歌里要唱人生如梦呢?“ 相反在美国,或许追求梦想是被宣传的主流思想,所以这句歌词在美国家长那里并没有引起疑问(反而是没有眼睛和尾巴的老虎让他们很疑惑:)我想不会是因为这句“人生如梦”,一首在美国像‘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一样流行的童谣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版本传唱吧。
我喜欢了解童谣背后的历史,所以心中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人生如梦和划船的关系。后来查到一篇博客把划船歌和爱丽丝梦游仙境联系在一起,原因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小说结尾是一首诗,诗中有划船的描写,而诗的结尾:
Ever drifting down the stream---
Lingering in the golden gleam---
Life, what is it but a dream?
似乎正是把划船和Life is but a dream结合在一起,于是让童谣中的歌词也变的好理解了,更赋予童谣一些梦幻的童话色彩。不过在Wiki上找到的相关资料并没有提到Alice,而是说起源于美国游吟诗人,并提到歌词最早发表在1852年,当时配的是一首很难的曲子,现代流行的这个曲调发表在三十年后。再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小说发表在1865年,是在歌词发表7年之后,于是这首歌和爱丽丝之间的关系就不太好说了。那life is but a dream的原始来历到底是什么?是否还有梦幻色彩呢?
继续看下去,wiki上继续解释歌词的含义却让人离童话越来越远:
The lyrics have often been used as a metaphor for life's difficult choices.....The idea that man travels along a certain stream suggests boundaries in the path of choices and in free will.[4] The third line recommends that challenges should be greeted in stride while open to joy with a smile.[5] The final line, "life is but a dream", is perhaps the most meaningful. With a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life and the physical plane may be regarded as having equivalent value as that of a dream, such that troubles ar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a lesser reality once one has awakened.[6] Conversely, the line can just as equally convey nihilist sentiments on the meaninglessness of man's actions.
试着翻译一下:歌词经常被用作表现生活的艰难抉择......沿着河道旅行的意象指向选择和自由意志的矛盾界限。第三句提醒我们,迎接挑战的态度应该是一边大步向前一边微笑开心享受。最后这句‘人生如梦’也许是整首歌中最有意义的。从宗教的角度看,生命以及肉体本身也许和梦想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如此,当一个人刚刚从梦中醒过来,还没有完全回归现实时,烦恼便呈现。相反适之,这句歌词正好表达了一种人类行为是无意义的虚无情绪状态。
我没有接着去阅读wiki上标注的参考文献,也不太了解1850年代左右的美国历史,以及游吟诗人的经历,如果有时间去找到一些线索,想必会对理解这首歌谣很有帮助。简单却流传广泛的童谣和游戏,其背后往往有很多历史。比如我小时候在北方长大,最常玩的游戏中有“太平天下”和”鸡毛信“。“太平天下”好像是数比划的,具体已经忘了,但应该和太平天国有关。而“鸡毛信”则是不折不扣的抗战时期军事情报传递的民间翻版:我们先在小纸条上写上鸡毛信,然后混在其它无字的纸条中,每人抽一个。抽中鸡毛信的把小纸条叠成很小一块,藏在一个地方,然后在藏信地点的周围划一个圈,让对方来找。这里面可以体现出很多小智慧。比如藏信地点选择在一个有树根有蚂蚁洞的复杂地形处,或者划圈的时候故意把藏信的地点划在边边上好不引起注意,或者故意在一个平整简单的地面划出横纵交错的线,更可以把信藏在自己的衣服的褶皱、缝隙中,然后自己站在圈中。直到后来学到一篇关于抗战时期鸡毛信传递的课文我才恍然大悟,这个游戏的背后是战争,游戏模仿的那些藏信送信人都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
当我在图书馆的小板报上写下划船歌的中文歌词时,几个小孩子正在周围嬉闹。
划,划,划小船
轻轻往下游划
多开心 多开心
多开心 多开心
人生如梦
我知道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多半是因为它欢快的旋律和附加的滑稽幽默的动作。他们还不懂得人生如梦的含义,就像我小时候在玩鸡毛信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过战争的残酷。可那又如何呢?我们的庄子老先生早多少年前就已经梦蝶,现实和梦在他那里不分彼此。诸葛亮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苏东坡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们的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这句‘人生如梦’的歌词。让我们唱起这首欢快的划船歌,尽情享受漂流在河水中的乐趣,至于人生的河流中如何面对现实和梦想的抉择,孩子们长大就会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