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建筑”含量极高的古镇看《蓝图》展

转自:石头的建筑记
一中国李庄
上个月回老家,顺道去了李庄
小时候长大的城市离李庄不过一小时车程,却从没去过
那时候对李庄的印象就是李庄白肉,一个不太知名的旅游古镇,当作周边度假农家乐的存在
现在学建筑了,对李庄的感情就完全不同了,那可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待过的地方呀,营造学社几年的办公地点,《中国建筑史》的诞生地
除了他们,那时候同济大学也来到李庄,在祖国风雨飘摇的几年,李庄接纳了很多学术机构

所以李庄现在也不称为四川李庄或者宜宾李庄了,而是中国李庄,因为这些独特的经历,李庄在建筑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次去李庄,跟我小时候听闻中的李庄已经很不一样了,俨然发展为成熟的旅游区,分为新区和老区

老区很有生活氛围,古朴的街道还生活着很多原住民

古朴中也有面向游客的店铺,简简单单




刀工极好的白肉

四川人很爱的黄葛兰


包叶儿粑的叶子


刚下过雨的景区游人不多,买白糕的人群


这些街道也是八九十年前林徽因和梁思成他们走过,生活过的地方呀



梁思成称为李庄“四绝”之一的奎星阁

一些历史建筑

很多小猫咪


还会看到好多好多遍的“同济”


不止是这些旧址,那里的社区叫做同济社区,道路叫做同济大道,超市叫做同济大道,含“同济”率可能比杨浦区的同济大学还高,俨然上海同济第二分部

新区也挺好,走在里面有种拈花湾的错觉

山墙和高差还是能感受到四川地区的特点




中心岛上的一片向日葵花田有种粗野的美






也有一些新的中式建筑






还有“建筑书院”打珠院,里面做木工,营造,等传统手工艺活动一应俱全




我只能说一句,整个李庄“建筑”含量极高

二《蓝图》展
蓝图展是偶遇的

这是这个系列展览的第五战,2018年在上海的时候我也去过,那时候没更新因为对近代中国了解太少了没啥想法,好希望跟懂行的朋友一起逛啊(这次也拖了一个月才更新,总担心写的不好,就挑几个少有人关注的小细节写吧)


老八校的关系脉络简图


在众多简历丰富的介绍中很明显能看到的早逝的学子 简历很简单

成绩单也之记了一年半,照片应该是出于尊重抹去了

果然建筑师要活得长才能看到成果,不像王勃二十来岁做出什么什么英年早逝也有名作流传
展陈中规中距

回应主题都是蓝色系








更多的讲了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和宾大的关系
以及学习沿用的布扎体系




那时候意气风发的留子们





宾大的教育








每个留子的详细留学资料,从留学时间开始





他们的成绩都是很优异的




第一代建筑师可以说对中西方建筑都非常了解,布扎体系下手绘功底良好
































纯天然美女林徽因,那时候建筑系不招收女学生,林徽因去的美术系,今年,宾大追授了她建筑系学位

非常详实的资料了解当时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背景
可以说是“比你优秀的还比你努力的典范”了














好多熟悉的名字



























展览在李庄,去旅游的话可以顺道看看,平日人不多
因为太远了,估计很多喜欢建筑的朋友都很难去看,所以拍了很多照片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