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完全梅尔维尔
备注:以下内容摘译自CC,作者:David Hudson/2024年7月24日

在我们的标准频道上,有一部关于一位奇怪迷人的人物的纪录片。形式上来看,Olivier Bohler的《代号梅尔维尔》(2008)是人物访谈和档案镜头和照片的流畅融合,很难说创新,但开场非常抓人。
正如比尔·埃比里(Bilge Ebiri),在2017年的《乡村之声》上所写的那样,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主要以他令人着迷的犯罪剧而闻名”,“对疏远和背叛、耐心和过程,简洁而诗意的研究”,让电视演播室的观众感到不安,他经常宣称,他一生中最好的岁月是在二战期间战斗的日子,首先是在军队中,然后是与法国抵抗运动一起战斗。
Bohler电影中的一位受访者认为,是他战友们之间的友情使梅尔维尔充满活力,而另一位受访者则认为,他受到孤独者奇异的勇敢行为的启发。无论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正如Robert O. Paxton在2011年所写的那样,“他的朋友和熟人的话语和冒险,极大地影响了他讲述《影子部队》(1969)的故事”,Olivier Assayas将这部电影视为“不仅是最重要的法国电影之一,也是国宝。”
8月2日,纽约电影论坛将启动《影子部队》修复版的上映,从周五开始,电影论坛将通过回顾展《完全梅尔维尔》奠定基础,该回顾展将于秋季前往哈佛电影档案馆。“虽然在抵抗运动中生活的政治引力,和美国类型片制作的刺激,可能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影响,”已故的Bertrand Tavernier在2019年写道,“它们是表面的,如果不是表面的,它们绝不会损害其连贯性、一致性以及语气和风格统一性。”
梅尔维尔1917年出生,原名让-皮埃尔·格鲁姆巴赫,小时候就爱上了电影。他曾短暂地担任钻石经销商的快递员,在巴黎的街道上运送几袋宝石。如果他发现一家电影院,他会突然走进来,然后放下袋子和所有东西看电影。幸运的是,他从未被抢劫,但他被钻石经销商抓住并被解雇了。然而,他继续看电影,通常每天看五部。
在抵抗运动期间,梅尔维尔选择了许多假名—Cartier,Nono—但最终使用的是《白鲸》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名字。战争结束后,他决心拍电影,由于找不到助理导演的工作,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梅尔维尔撰写并导演了他的第一部长片《海的沉默》(1949),改编自让·布鲁勒1942年的小说,他在德军占领期间以笔名Vercors撰写并秘密分发了这本书。一名德国军官被安置在一个中年法国人和他侄女的家里,并证明自己沉浸在他们的文化中。
Geoffrey O'Brien写道:“梅尔维尔和他的亲密合作者,出色的电影摄影师Henri Decaë(这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的日程安排很紧,拥有大量电影库存,并被迫通过剪辑技巧的小花招来暗示轰炸沙特尔和德国占领巴黎等事件。”“然而,制作中简陋的迹象与电影中的失败和抵抗主题有神秘的一致性。”梅尔维尔“不会让另一部[电影]如此朴素,或者—对于他后来的所有杰作来说—更感人至深。”
当让·科克托(Jean Cocteau)看到《海的沉默》时,他聘请梅尔维尔来执导他1929年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的改编,该故事讲述了“一对被操控的、边缘化的姐弟伊丽莎白和保罗的生活。”姐弟角色与梅尔维尔后来电影中的黑帮和忧郁杀手相去甚远。但他们体现了导演对极端行为和试图推开世界的角色的迷恋。伊丽莎白认为任何与姐弟接触的人,都对他们的关系构成威胁。这种独处的欲望延伸到谋杀和自杀,这与电影独特的令人不安、超现实的氛围保持一致(毕竟这是一个科克托的故事),但它与后来的梅尔维尔主角的病态行为相去甚远。”
在《代号梅尔维尔》中,博勒向这位传奇人物点了点头,当让-吕克·戈达尔对《筋疲力竭》(1960)的剪辑感到烦恼时—梅尔维尔作为著名作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是梅尔维尔建议他简单地将每个镜头的最佳部分相互对立。跳切,以及手持摄影和实景拍摄,成为法国新浪潮的关键美学标志。
露西·桑特(Lucy Sante)在2002年写道,这三个美学标志都出现在梅尔维尔的《赌徒鲍勃》(1956)中,“可能是有史以来关于抢劫的最优雅、最严谨的电影”。“它也是最具挽歌意味的作品之一,有一种黄昏的情绪。鲍勃像任何通宵赌徒一样彬彬有礼,有尊严,但愿意冒着平静的风险来获得最后一个大分,在梅尔维尔看来,鲍勃是一个战前世界的遗迹,当时骗子拥有独立和正直,与梅尔维尔自己一样。”
梅尔维尔与制片人Georges de Beauregard和Carlo Ponti,以及新浪潮明星让·保罗贝尔蒙多和艾玛纽·列娃,合作拍摄他首部大制作《莱昂莫汉神父》(1961)。列娃是一位堕落的天主教母亲,也是一位犹太丈夫的遗孀,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贝尔蒙多扮演的牧师。
Gary Indiana写道:“这部电影将大量时间用于神学讨论,但观众不太倾向于思考上帝的本质和信仰的奥秘,而是惊叹贝尔蒙多穿着长袍看起来多么不协调和不可抗拒。”“与此同时,电影的强度不是来自牧师多么可观的说教,而是来自周围其他人的缺席(他们都在抵抗运动或集中营中战斗),以及电影传达战时压力的间接方式。”
在《眼线》(1962)中,贝尔蒙多饰演一个刚被假释的混混,这是梅尔维尔“第一次真正涉入后黑色电影,所谓的黑色系列犯罪类型,随后他将铸就一些他最著名的作品,”Glenn Kenny写道。“梅尔维尔以复仇的态度推动他的流派,就其作品中传达的气氛而言,它们都有着他之前任何电影中前所未有的无情的前进运动,这至少有点自相矛盾,因为《眼线》中的所有角色都活在过去。”
《第二口气》(1966)是“导演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Adrian Danks在2008年写道。“它回顾了《赌徒鲍勃》和《眼线》的抽象、元素和肖像上精确的超男性黑帮环境,并指向随后的更广阔、稀薄和哲学上谨慎的作品,如《独行杀手》(1967)和《红圈》(1970)。”它“对忠诚、专业化、孤独和背叛问题的关注,显然与梅尔维尔自己作为法国电影中自负、自言自语、边缘人物的身份产生共鸣,尽管他取得了成功,但他从未真正声称自己具有任何既定运动或电影制作'浪潮'中的成员资格或是同谋。”
新修复的《独行杀手》今晚和周日在布里斯托尔放映,下个月在温哥华和堪萨斯城放映。作为专业杀手Jef Costello,阿兰·德龙是“电影中孤独枪火中提取的精华,悬浮在《步步惊魂》中李·马文的冷静,和《乡村牧师日记》中引导布列松的自我毁灭奉献之间,”David Thomson在2005年写道。“故事是轻微和没有动力的,这并不重要。这部电影可以像音乐一样一遍又一遍地被关注,因为它的配置是如此神秘,以至于对日常解释感到厌恶。”《独行杀手》“看起来抽象又美丽,值得反复研究,就像阿西西大教堂的乔托壁画一样。”
由阿兰·德龙和伊夫·蒙当主演的《红圈》,其核心是一个几乎没有对白的抢劫场景,持续了大约半小时。“我相信兄弟情谊和随之而来的一切,”吴宇森在2011年写道。“就像荣誉、忠诚和友谊一样。《红圈》之所以是一部经典的黑帮电影,是因为它体现了这种浪漫主义。”
在1973年突然去世之前—他只有55岁—梅尔维尔制作了最后一部电影《大黎明》(1972),德龙换了立场扮演警探。“当然,有一个女人参与—凯瑟琳·德纳芙饰演闪耀而茫然的凯西—以及被光之城猖獗的贪赃枉法粉碎的所有角色,”Keith Uhlich在2013年为《Time Out》写道。“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说一句话—主要是一系列阳刚的眼神—德龙和克里纳描绘了一幅男性友情的理想化肖像,在梅尔维尔的最后遗嘱的结尾,这种肖像被揭露为一种令人灵魂粉碎的错觉。”
梅尔维尔曾经说过:“我对现实主义不感兴趣。”“我所有的电影都取决于幻想。我不是纪录片导演;一部电影首先是一个梦想,复制生活以试图精确地重新创造它是荒谬的。置换对我来说或多或少是一种反射:我从现实主义转向幻想,而观众从未注意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