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夏天
可能是在逐渐适应工作之后的状态,表达欲开始蠢蠢欲动地复苏。
微博和小红书太过冒险,朋友圈和空间又过于私密,于是更换了一个抒发表达欲的地方。
昨天晚上去逛了摩天轮,闷热的夏天,漆黑的天空,拥挤的人潮,但又似乎留给了我足够的空间。
我很少去怀念上一段感情,因为分开之后起了很多波折,那些七零八落的议论,让这段足够典型的校园恋爱背上了不得已的生活色彩。
又是夏天,和那年暧昧的夏天一个样,只是温度高了些。
我时而会想起那个无所事事的夏天,没有学业和生活的压力,晚上在林荫路下散步,无意的靠近和有意的试探,是两个人逐渐了解、接近的过程。后来想起这段感情,会觉得时间匆匆,青春的日子过的也太快。
用周遭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努力麻木自己,试图说服自己青春还在身边,却在一个又一个夜里逐渐明白,随着那个,睁眼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很久都没有产生过对当天生活的期待感了的清晨,青春的热烈和激情,就已经渐行渐远了。
高中一百一十年校庆,高中生给校友们留了言,我拿到的是“没有人永远年少,但永远有人年少”。他应当没有嘲讽的意味,但我从这纸条上,品读出的是洋溢着一个高中生肆意的笑容,他正年少。
工作带来的是梦想的破碎感。它不是专业不对口、寒窗苦读付诸东流的无力感,而是一个青年按部就班走向人生下一个入口的漠然。我欣喜过工作比读研给了生活更多的选择,但那时的我并没意识到,沉没成本已经不只是我身上的包袱,它更像劳作者背上的隆起,逐年逐月,已经和我融为了一体,我感受得到它的束缚,但我已经无力挣脱。
时间也不像以前的时间,我能找到的原因只是通勤的两个小时。以前随便写写,却也只是到了晚上八点,下楼能在操场溜上好几圈,回来洗漱完毕也才不到九点半钟。而如今,明明洗衣机解放了双手,却总是回家一抬头,就已经是深夜。我对半小时一小时的流逝失去了概念,却又觉得三秒钟五秒钟过得无比漫长。
我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境遇十分满意,但仍然有满满的无力感,这导致我无法和身边的人诉说,诉说就会让我成为别人身边那个“无病呻吟”的朋友。和身边的大多数人倾诉,也并不能让我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不需要倾听,我需要一个解决办法,一个出路,哪怕是让我茅塞顿开的一个指点。我觉得我应当有更热烈的生活,而现在我的精力只能满足我的日常工作,我甚至无法保持住居住环境的整洁和让自我满意的卫生习惯。是独居太过自由,缺乏了监管的眼神吗?也许吧。工作之后和好朋友物理距离拉远,成了互相支持的网上邻居。和身边人相处的模式,也是和老朋友互相支招时常说的“别搭理他”,冷漠的相处模式,让我更自由,让我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似乎让我内心更强大,但其实,好像,让我自己在自己的问题漩涡里,逐渐沉沦。
如今我给自己唯一的慰藉是,这是我最后一世做人了,做的好与不好,都是体验,而这些体验,和留存的问题,都将随我,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