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语传情,大‘厦’挺膺”闽南方言规范实践团队赴厦漳泉各地开展闽南语相关实地调研活动
7月6日—23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语传情,大‘厦’挺膺”闽南方言规范实践团队赴厦漳泉各地开展闽南语相关实地调研活动,深入学习闽南语及闽南文化,共同探讨闽南语传承与发展现状。

延奎闽声续乡心
7月6日,队员们参与到由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承办的厦门市“闽南文化”夏令营。在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易增加为开营致辞后,队员们首先跟着学校闽南语社团的负责人肖亚女老师,学习家喻户晓的闽南童谣《炒米香》,通过“一”的不同发音,队员们知道了闽南语中文读法与口语读法的区别。随后,队员们一同聆听了由厦门市歌仔戏研习中心当家花旦苏燕蓉老师别样风趣的歌仔戏讲座。在开口互动的讲座中,实践队成员从专业演员的视角看歌仔戏的发展过程和传统知识,陶醉在苏燕蓉老师现场演绎的《十八相送》片段。讲座后,队员们有幸获得与苏燕蓉老师对话的机会,在采访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厦漳泉各地闽南语发音的差异,深刻感受到闽南文化的底蕴,更坚定了传扬闽语、规范方言的信念。


独创拼音传闽音
7月19日上午,热情和蔼的黄印级老师亲自接见了实践队员们。在他的闽南语研习中心,黄印级老师亲自教授他花费十余年自创的闽南话汉语拼音法,并慷慨赠给实践队员他的闽南语研究著作。在采访问答中,黄老师基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厦门操练军队等原因,对我们课题中“闽南语以厦门方言为规范”可行性表示了肯定,交流里,队员们也洞见了黄老师做闽南语研究的辛苦。看似薄薄的一本书,背后却是重重困难下日夜刻苦钻研的结晶,为了让青少年学起来更轻松高效,黄老师多次从3800条俗语书中精选出适合青少年学习的语句,经过多次简化改版,才形成如今大家看到的简读本。


声声戏曲品非遗
7月19日下午,实践团队走进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观看了木偶戏时,队员们被活灵活现的木偶形象和演员们高超非凡的操作技艺所震撼。演出圆满结束后,队员们随即与惠安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林丹雅老师进行访谈。队员们了解到,木偶戏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闽南语进行演绎,体现了闽南民俗文化与传统信仰。
来到三楼展厅,灵动悦耳的演奏声吸引了前来参观的旅客,大家纷纷驻足欣赏这一场美妙的南音表演。民间艺人王师傅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向我们讲解南音的指、谱、曲三大分类。


对唱褒歌响军营
从泥泞山路到蜿蜒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曾为此地两上高山,访贫问苦,指导脱贫。此行,队员们追寻着军营村的“红色”乡村建设的足迹,怀着对闽南褒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目的,深入走访了风景如画的军营村。实践队一行首先来到了高泉国旧居进行参观采访,高老村长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军营村调研,提出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重要乡村发展理念。
7月20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高山之家”,同莲花褒歌区级传承人高金彪老人进行深入交流。高金彪老师满怀激情唱起褒歌的样子令人动容,话语中流露出的对文化传承的强烈热情与信念,使我们深受感动,这更加坚定了实践队员们传承弘扬闽南方言的步伐。



青礁两岸仰思齐
7月21日,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迎来了一些陌生的面孔。实践队首先参观了“两岸同根开台文化”展示馆,通过颜露晶讲解员老师的详细讲解,队员们再度领略“开台王”颜思齐当年的开台风采。而后,队员们跟随着颜巧玲讲解员老师的脚步,走进了青礁村的大街小巷,感受着那充满着浓浓闽台情谊的生态文化村庄。青礁村院前社不仅注重保留过去闽台交流的历史,着力弘扬两岸颜氏优良家风家训传统,且通过现代产业推动两岸共同发展。


埔坪寻根探乡音
7月22日,实践队一同深入漳浦埔坪村,走进林氏大宗,两壁上的“两岸融合”“台中望族”展示板上详细记载了一批批为家国两岸做出杰出贡献的雾峰林家人,这里曾被题为“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湾世家”。在对埔坪村相关人员进行询问的过程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对于两岸方言保护传承现状的看法。


闽语探幽访师长
7月23日,通过先前的线上联系,队员们十分荣幸获得了与黄婉彬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作为厦门理工学院广播电视系闽南文化传播方向副教授,婉彬老师多年来还一直致力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闽南语的科普传播。在交谈中,实践队认识到以“闽南语以厦门方言为规范”还有地理方面的原因,也进一步理解了闽台方言的差异,了解其在传播闽南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更意识到作为年轻一代肩负起传承弘扬闽南语的责任。


结语
两岸一家亲,闽南语传情。在加快两岸融合的大背景下,福建作为两岸交流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在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闽南语如同悠扬的乡音,穿越海峡,连接着两岸同胞的心。作为连接两岸血脉的特殊桥梁,闽南语在两岸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保护闽南语,就是保护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助力两岸融合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供稿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语传情,大‘厦’挺膺”闽南方言规范实践团队
© 本文版权归 豆友TfIooL92_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