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天边的云彩,也是步履的尘烟
去年十月买的房,今天下午交房。
走进小区精装带空调的电梯,用小巧的门禁卡按下21楼,短短几分钟的升空,还不算很激动。直到电梯门打开,走到自己家门口,情绪突然不可抑制的兴奋起来,手抖到密码锁按两次都错了。抬眼开门,古铜色的门上贴着“欢迎回家”四个字,温暖在那一刻溢满胸膛。
读了22年的书,从未有一刻幻想过毕业后会是怎样的场景。28岁博士毕业马上工作,买车,29岁买房,30岁交房,存款已至6位数。两年时间,物质生活迅速被具象化。总归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靠着自己,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向幸福,从未如此骄傲。
读书时光,充斥着心酸与孤寂,我不止一遍回头彷徨过,直到疼痛一点一点消失,遗落在记忆中。一个贫穷的农村女孩,经历过高考失利、考研调剂、考博同年两战(第一所没考上),人生中每个转折点,都在不幸中接受调整。每个自我怀疑的瞬间,都不敢去幻想幸福的样子,总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吧。这样是怎样,是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只能盯着每一程的出口,触摸不到的光芒,怎么就离我那么遥远。
其实,现在的我当然也没有多优秀,只是足够幸福。我不能免俗的认为,幸福的具象化,需要物质支撑。只有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我才能是我,才能做我。否则,在一个重男轻女思想浓厚的小乡村,彩礼昂贵,年轻无价,我可能就像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同学那样,趁着年轻嫁个好人家吧。毋庸置疑,嫁人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可我并不想人生只是结婚生子、育儿养老,当我三年级打工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时候,我就对经济独立有了明确的概念。那时候,好像也没有很多选择,只有读书一条路,可以让我挣脱“嫁人”的命运,走出小乡村。我迫切想走出去,走很远,所以本科、读研、读博我都选择向外走。谁料工作时候我又回来了呢。可能回来的原因是家的牵挂,即使我那么想独立和证明自己,但父母的殷切是我最无法割舍的柔软,尤其是岁月不知不觉爬上他们脸颊,要走多远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也可能是,如今回来,我有足够的底气。这种底气就是,尽管周围还是不断劝我成家,但是没有人可以决定我要不要成家。
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诚不欺我。知识变现,在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我绝不是个例,也不是最好的代表,学校这两年引进待遇不断提高门槛,但也相应加大筹码,青年才俊不断涌进,他们都在我的起点之上,所取得的成就亦是我不可攀比的。更不要提那些在学术链顶端的天之骄子,是我深知的云泥之别。然而,遵从个人实际,知足在于客观的自我认知与社会定位。想到这,心也就逐渐平静下来了。文字的力量,能安抚浮躁的心,雀跃过后方晓沉淀更可贵。
如果生活中的点滴,都有刻度,那就加深每个值得纪念的瞬间。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