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梁朝伟地下女友的告别信
梁朝伟夫人:
你好。
毕业出来这几年才开始相信有倾盖如故这种事,虽然只见过三面(我回想了一下,不是两面,是三面,第一次是在长影偶遇,只不过当时还不认识),但也像老朋友一样,来深圳之前,细数了一下在深圳能见到的朋友,你算一个,以为能常相见,但事与愿违。不过离开也没什么不好,也是勇敢奔向新生活了。
回想起我们最初在网上相识,是在豆瓣的废物小组里,偶然看到你吐槽大学生活的种种不顺,看描述越看越感同身受,再看发现原来是自己学院。当时正值秋招,做了三年废物的我也侥幸找到了工作(当然。后来证明是个坑),春风得意,看到下一级的同学如此困顿,就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劝慰一下,我们就此相识。
之后的一个联络高峰就是我毕业几个月,你找工作的时候。当时我正在被工作折磨,你正面临秋招的选择。刚进入社会处处碰壁,我也更想与还在校的同学交流。21年11月我回到长春,在济南度过了人地生疏的两个月之后,憋得不行,回到长春开始四处找朋友见面,我们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桂林路的光阴咖啡馆。
可能是因为在网上早有交流,本身又是一个学院临近专业的,一个刚刚毕业,一个临近毕业,第一次见面并没有拘谨或者生涩,很快熟络起来。聊了什么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大概就是毕业的那些事吧,可能还有我的工作,或者你的秋招选择。我还记得你提起过南区附近那家叫乐读书社的咖啡馆,店主养了一条叫“出版社”的大黑狗。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去过,疫情大流行之后就关门了,整个23年似乎都没开张,有几次路过看到藤曼和绿植都盖住了招牌,前段时间好像兑出去了,可能会变成另一家书店或者咖啡馆。短短几年,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像是我们周遭的环境一样。
之后的两年里我又去过好多次光阴咖啡馆,和朋友见面或者带着电脑蹭wifi和空调找工作。那里变化倒是不大,装潢和摆设和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会让人想起最初的那次相聚。
后来联系就少了很多,之后的生活太残酷,还有工作的一地鸡毛,让人没有分享的欲望。只是偶尔看到你在豆瓣更新动态,在评论区互动一下。
再就是这次深圳相聚了,说来也巧,或者说不巧,总之是赶在了同一个时间点上,我来深圳的第一天,正是计划里你在深圳的最后一天。不过不管怎么说,能见到还是很幸运的。 听到你要离开的消息还是让人十分震惊,特别是要去北欧这么远的地方。但了解到你早有筹划,准备已久,并且做出了决定,也只有祝福。希望你能得偿所愿,命运会垂青勇敢的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深圳不到两个月,我已经经历了不止一场离别。可能是来得有点晚,毕业就来这边或者前两年跳槽来这边的朋友都在考虑离开了,有老朋友,老东家的前同事,还有刚认识的同事,,我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场离别等着我。这几年认识了不少人,但大多是萍水相逢,很少结识新朋友,不停地遇见,不停地告别,有时甚至都来不及说再见。但经历这么多,并没有让人习惯,告别时刻,还是让人伤感。你走之后,大概就不会登录邮箱了,说到底这封信是给我自己看的,躺在邮箱里,用来纪念离开的朋友。
我对北欧了解不多,高福利低压力的社会环境固然好,但独在异乡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是受老中的思想烙印影响,提起北欧,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冰天雪地里,一个抑郁症发作想不开的老头,像什么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种。你可千万别跟他们学。长春本就昼短夜长,听说北欧更甚。在那边吃好喝好,多晒太阳。遇事不要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埋怨环境。
希望在不管多久的以后,能有一场伟大的久别重逢。
祝你未来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