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对视的目光不应该充满仇视。
1
层出不穷的医患矛盾。
昨天,温州又发生了一起暴力伤医事件,而且据说被伤害的医生已经去世了。
医患矛盾在什么时候都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在相关的讨论帖子了居然会出现“杀错人了、要是杀对了”就好了的评论。虽然言论充满戾气,但现阶段的医患矛盾紧张到什么程度也可见一斑。
上一个知名的伤医案例还是朝阳医院的眼科主任陶勇,他在出门诊的时候被患者手持菜刀砍伤。经过了两周救治,陶勇才脱离生命危险,但他的左手的神经、肌腱等受到严重伤害,估计再也没法做手术了。
那一年,他刚四十岁。
一个小地方来的年轻人,35岁成了主任医师,37岁成了博导,核心期刊发了上百篇论文,眼科手术做了上万台。因为一个想不开的患者,不能做手术了,实在是令人心痛。
2.
有的序言真是写出了狗尾续貂的原意。
陶勇身体恢复了之后,跟朋友一起写了一本散文集,叫《目光》。
这本书还被评为2020年中国年度好书。
一般我对于这些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爆火的作者都是心存疑虑的,再加上看了周国平老师给他写的序,疑虑就更深了。
有好几次,读到电子书序言页,看到周老师的序言标题,就退出来了。
周老师的序言标题是《苦难是美德的机会》。
看了是不是想骂人?
一个四十岁正在当打之年的眼科天才,再也做不了手术了 ,你跟我说苦难是美德的机会?怎么没人给你一个机会呢?
我们可以正视苦难,风轻云淡地看待苦难带来的伤害,但也没有必要跪下来去歌颂它吧。很多人读了N多书,还在用大清圣母婊的口吻来教育年轻人要感恩苦难。
我只想告诉小伙伴:不是苦难让你成长,没有苦难你有可能成长地更快。
有点跑题,还好陶医生的认识比较清醒,心脏够大,能够接受各种靠谱不靠谱的评论。
3.
看清生活的真相还能热爱生活才是真正的英雄。
身体的创伤已经给陶医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一个医生不能再拿手术刀从事他热爱的事业,这种痛苦可能就像你的球队进入了欧洲杯决赛,而你却只能因伤坐在替补席上。残酷的是,这个替补的期限是永久的。
换成一般人估计就一蹶不振了,但生活中的很多英雄恰恰就不是一般人。
他们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勇气、力量、信心与坚韧。
他们知道苦难是生活的底色,但就是要拼命折腾,让这些苦难的底色抹上一丝五彩斑斓的红,恰如其分的紫。更让人钦佩的事,他们更多的折腾不是为了自己。
陶医生的书里,展示的正是这种温情与力量。
3.1****至暗时刻的坚守,才更让人感到坚强的可贵。
陶医生在书中,揭开伤疤一样回忆了那个让他的人生踏入至暗时刻的全过程。从早上出门妻子的叮嘱和母亲准备的晚饭,到他上午门诊的全过程,再到他被袭击的完整的过程和感受,最后写了他在ICU被医生护士照顾、被网友鼓励的全过程。
最后,他写到:
我开始不再纠结这个人为什么要杀我,我为什么要遭此厄运。砍伤我的人,我相信法律会有公正的裁决,我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扭曲而扭曲自己,我选择客观面对;碰伤我的石头,我没有必要对它拳打脚踢,而是要搬开它,继续前行。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躺在病床上再思考后面要做的事情:为医生同行呼吁建立安全的从业环境、专著出版,还有怎么继续推进他的公益计划。
3.2****恐惧应该是活着的警示,而不是枷锁。
每一个躺在ICU里的人,可能都会想着我万一死了怎么办?
西蒙·波伏娃说过:“只有死亡是确定无疑的,其他都是不确定的。”
就像陶医生在书中说的那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也正是对死亡存有恐惧才使得人类得以长足发展,但恐惧应该是活着的警示,而不是枷锁。
只有你真正不惧怕死亡了,才能抓住一线生机。
当有人问陶医生类似如果只有七天的生命,他会干什么的时候,他出人意料的回答:读书,读哲学书。
3.3****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是什么?
医患关系的源头到底是什么?
善良如陶医生,也只能把这归结于是信任的缺失?但信任为什么会缺失呢?一篇散文可能也说不清楚,说清楚也发不出来,发出来也解决不了问题。
在陶医生理想的医患关系中:
医生始终不忘救死扶伤是自己的天职、不仅救身还要救心、同理心爆棚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患者充分信任医生,把自己的生命放心的交到医生的手中,相信医生能在众多的诊疗方案中帮自己找到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案。
陶医生无疑是简单善良的,连他都没逃过严重的伤害,医患双方的信任怎么建立?
最后,他自己也承认,这种信任还是要建立在在更完善的法律法则、更发达的医疗技术、更有人文气息的医疗环境之上。
我们跟陶医生一起相信,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真诚、善良和爱与别人相处,让这个世界必须要的矛盾、冲突和伤害越少越好。
3.4****热爱自有万钧之力,可抵岁月苦难。
医生是充满一个遗憾的职业。
电视剧中的俊男靓女、花钱月下、打情骂俏肯定不是医生工作的真实状态。有的更多地是门诊、急诊、值班、手术,虚脱了都只能喝点葡萄糖补充能量,还要冒着被患者家属投诉的风险。
医生的生活是遗憾的。很多有医护人员的家庭,另一半就要承担更多地照顾家庭的责任。如果另一半也是医生,这个家就更旅馆也没啥区别了。你会遗憾地错过纪念日、错过家长会、错过演唱会、错过春花秋月。
医生最大的遗憾来自于无力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不是所有的手术都能成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感恩。
因此,唯有热爱可抵遗憾、可消岁月。
陶勇医生对医学的热爱,贯穿全书。
他不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从医的经历,更表达了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也只有这种热爱,才使他有力量坚持下去。
3.5****每个少年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诗人。
陶医生一看就长着一张文艺青年的脸。
在《目光》这本书的很多章节后面,都会附着一首小诗,这些诗的内容范围很广,关乎医院、患者、生命、旅行等等。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的愈碎,磨的愈细,香的愈浓烈。”
陶医生正是用这种修养,把苦难揉碎、发酵写成了诗。通过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医学的热爱、对患者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陶医生用诗串联起了他的心灵之旅,让人感受到他对医学的热爱,对患者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目光》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它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他不仅仅是陶医生心灵成长的记录,更是他对于人生、医学、热爱、未来的思考。
阅读它,
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力量,就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
朋友们好,这个公号的目的是每天分享一本我自己读过、而不是AI读过的有意思的书。暂定目标100本。
今天分享的是第26本:陶勇《目光》。
作者:地产行业前民工、读书成瘾患者、跑渣、三级业余厨房颠锅侠。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