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教会我的事•2
1.人生也许不过是一种 「惯性」,要抵抗惯性。
同事问了个抢劫犯,回来一直和我感慨说:“太可惜了,这个孩子太可惜了。”
是「可惜」 这个词触动了我。我已经很久没用过这个词语来评判任何人的人生。
同事说,这本来是个30岁出头,当过兵、有体制内工作的男人,娶了有事业编制的妻子,育有三个孩子,却因为染上网络赌博,输了100多万,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几十万,最后沦落到去抢劫性工作者。
听完案情背景的瞬间,我了然。这是我小时候常听大人感慨的故事:谁谁谁原本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某些不自制或不谨慎,将未来葬送了。
后来我逐渐长大,质疑这样的叙事模式是起源于婚恋择偶。我总是怀疑,那些备受称赞好男人,其实不过是因为本人实在过分缺乏魅力,以至无法招致诱惑,却又因此而受到嘉奖。我觉察到一种荒诞的好笑:在抵抗诱惑的战场上,大批逃兵因为没有资格获得入场券而被表彰。
所以,当我再审视一个人的人生时。往往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健康的躯体罹遭大病而形销骨立,反而觉得,那不过是携带在身上的某种病毒尚在潜伏期罢了,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
我也明白 ,「可惜」是在惋惜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正常人的生活轨迹,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算一种恩赐。人丁兴旺的家庭,事业稳定的伴侣,拿得出手的工作,这不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期望过上的生活,甚至还要祈祷自己的子女也将一脉相承。把这样的好牌打坏,我们旁观者确然是会惊呼感慨的。
下午陪着主任问完诈骗犯案情后,百无聊赖地点开手机刷新,等待民警将犯人提走。
想起刚工作那一阵子,对什么案件和人都有着无尽的好奇心,随着工作上份外的琐事越来越多,我也倦怠起来。但更重要的是,我愈发觉得那些铁栅栏对面的人,和我有什么区别吗?我们都不过按着惯性生活。不需要和自己身处的环境、接受的价值观对峙,不动脑子接受就好了。管他是干农活还是念书,是正途还是歪路,哪条方便走哪条,哪条就近抄近道。
我们不是选择成为什么,更像是paly a role.
我没有那么多的正义感和使命感,我只有温饱和一点物欲。
我向来对大多数人提不起兴趣,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更是如此。但我所恐惧的是,我能够感觉到自己愈发「肤浅」起来了。
这些等待的时间、吃早饭的时间、上下班走路回家的时间,这一切零碎的时间,愈发像游戏加载的进度条,在等待未知画面的着色渲染。我曾经卸掉抖音,只因为害怕它侵占我的私人时间,但我也逐渐熟练地在豆瓣、微博看零星散碎的八卦、笑话,任由一些网络热梗蚕食我。
而我好像明白了。因为在一条满是惯性的人生道路上,只有「肤浅」才能平滑顺畅地继续下去。不需要质疑、反感、对抗、拒绝,这些似乎带着负面力量感的词汇来平添阻碍。多歧路,今安在?
我回望自己的人生,突然间觉得是那些拒绝的时刻更像我,显得我更有自由意志,也更具力量感。一路顺从,一路说好,一路接招的我,活出自己的时刻又有几分?
法证上所讲的“毒树之果”,此刻却让我觉得,我只是一个正常家庭出产的正常产物:社会功能健全,心理又尚未不健全到影响社会功能稳定发挥的地步。
疲怠的我时不时的娱乐是看自己曾经的微博集子,那些活灵活现的矫情、伤感、嚣张、痛苦,在情绪的海洋里酩酊大醉的样子,是曾经长满了情绪毛细血管的我。
所以我警醒自己:
要保持深刻,保持崎岖,保持嶙峋,保持拒绝,保持对峙,
要勇敢地娇气。
#人气创作计划#
淼露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雌孔雀的尾巴 (6人喜欢)
- 做生活里的multilingual (4人喜欢)
- 26岁,坚涩开阔 (4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