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采奏鸣曲
1805年,贝多芬将他的第9小提琴奏鸣曲出版,并将其题赠改变成为“Kreutzer”,使这首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奏鸣曲变成了“克莱采奏鸣曲”。
先是,第9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803年5月,贝多芬将其题赠给来到维也纳的英国黑人混血小提琴家乔治·布里奇托(George Bridgetower,1780年-1860年),并于当年5月24日由布里奇托首演,贝多芬本人演奏钢琴。第一乐章时,贝多芬即兴发挥了大段的cadenza,布里奇托等到贝多芬即兴完毕,当即在小提琴上将此即兴乐段依样画葫芦反复一遍,贝多芬见布里奇托竟如此成功的模仿,激动地站起来拥抱了他,然后再回到钢琴上继续演奏。据说就是因为这份激赏,贝多芬在手稿上写下了一段赠语:混血儿奏鸣曲,为黑白混血儿布里奇托而作,,又是大疯子又有黑白混血云云。
但,日后在一次饮酒作乐时,布里奇托出言不逊侮辱到贝多芬喜欢的一位女子,老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果是,老贝要求布里奇托归还手稿,并取消题赠。
贝多芬因此转而将此作品改赠给著名小提琴家克莱采。但克莱采本人并不赏识,据说他后来一生都没有演奏过此作品。克莱采是一位法国小提琴家、指挥家、作曲家、音乐教师,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1798年,克莱采在维也纳为法国大使工作时与贝多芬相识。
鲁道夫·克莱采(Rodolphe Kreutzer,1766年11月15日,凡尔赛-1831年1月6日,日内瓦),1795-1826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教学,成为法国小提琴乐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有19部小提琴协奏曲、40部歌剧等,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42首小提琴练习曲随想曲》(1796年由巴黎音乐学院出版),它是全世界所有琴童到大师进阶中的必备教材。(让我们先跟着“时光之轮”来到1917年,在这前后,令人敬畏的奇才雅沙 ·海菲兹登上了舞台,他创建了他的梦幻小提琴神话!然后他宣称《克莱采42首小提琴练习曲》是小提琴世界里的《圣经》!)
贝多芬奏鸣曲的改赠令克莱釆声名远播,这足以证明他当时的琴艺世界一流。但,此时,帕格尼尼已经准备出发去登上他的舞台。
帕格尼尼即将启程去维也纳、巴黎和伦敦刮起他的魔鬼小提琴狂飙之前首先拜访了克莱采。
在热那亚,帕格尼尼出现在狄耐格罗总督的私人社交圈子中。在那里,他可以在著名小提琴大师鲁道夫·克莱采面前展现他的琴艺。
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后,克莱采在日记里写下了“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帕格尼尼,长发,目光锐利,双颊深陷,散发着一股阴森之气。
接着,1813年10月29日,帕格尼尼在米兰第一次登台演出,斯卡拉歌剧院几乎座无虚席,将近7000名听众盯着这个身穿黑色燕尾服的瘦削身影。
米兰的通讯记者利希縢塔尔在《音乐广讯报》写下了一篇大为赞叹的评论,他写道:“从某些方面来看,帕格尼尼先生毫无疑问是全世界第一伟大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他展露的特定技巧让人瞠目结舌,,大家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因为这种音列至今从未出现过,,许多人——不只女士——昏厥过去了。……然而,一些没有成见的音乐行家注意到,他的克莱采e小调协奏曲完全未按作曲家的意愿来演奏,曲中有些地方几乎变得难以辨认,反倒是他在G弦上的变奏则让每个人目瞪口呆(他在大家高喊“再来一次”下,重复演奏)。的确,没有人听过这样的曲子。”
的确,帕格尼尼有他的绝活,尤其是在他的《24首随想曲》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浓缩了小提琴的所有技术难题,是对小提琴手的全部能力的直接展览。《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是小提琴世界里的“ 珠穆朗玛峰 ”!
批评帕格尼尼未完全忠实地演奏克莱采e小调协奏曲,虽然理由充分,但帕格尼尼显然非常尊崇克莱采,却仍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理由是:“如果克莱采具备了我的技巧,他也会如此演奏”。据说,这种精神引领着浪漫主义的理念,并主导了一百多年的演奏哲学。马勒也有过类似的名言与之相呼应:“如果贝多芬知道现代技法,他一定会这么处理。”
贝多芬第9小提琴奏鸣曲“Kreutzer”,Op.47,A大调,是贝多芬10部小提琴奏鸣曲中,技巧表达最出色的一首,也是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奏鸣曲形式表达的巅峰。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热烈而深沉的情感,“曲中小提琴与钢琴雄辩滔滔,曲风汪洋恣肆”。
贝多芬在此曲出版时在封面上写道:“近乎一首协奏曲,以十足的双重协奏曲风格写作”,开创性地赋予小提琴和钢琴平等的地位,这对于其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可惜拘泥于古典派的成见,克莱采未能认清这部创作在艺术革新上的作用,……据柏辽兹的说法,克莱采认为此曲其差无比,更对贝多芬题赠一事绝口不提。”难怪维厄当后来说克莱采:“倒霉的家伙,身为这样的大艺术家,对这部神圣的作品怎么会抱这样的态度?!他多么应该跪着从巴黎一直爬到维也纳去报答那位神灵的恩情,然后就此死去!”
如同一次神秘塔罗牌占卜所指引的那样:你将会远行,生命充实而丰盛,,它完美无瑕,让世界美丽。是的,从此,“克莱采奏鸣曲”开始了它的“生命之轮”——
1887年夏天,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列夫·托尔斯泰听到了“克莱采奏鸣曲”:那是一个有着愤怒,也有沉思,更有欢乐和激情的魔力诱惑。在老托听来音乐具有控制人的力量,《奏鸣曲》激发了灵感,它的魔力所在就是可以孕育出一部小说,,1889年托尔斯泰完成了他的揭示神秘的性困扰小说——《克莱采奏鸣曲》。
同样,它将会远行,,多年以后——
1923年,布拉格,雅纳切克发表了第一弦乐四重奏,使用的标题即是《克莱采奏鸣曲》!雅纳切克宣称:就像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克莱采奏鸣曲》中描述的那样,那是一场心理剧。四重奏的音乐似乎颠覆了文学的心理戏剧,它包含了冲突的时刻、情绪的爆发,热情的工作冲向宣泄和最终的高潮。接着,我们就会听到雅纳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克莱采奏鸣曲》。
再接着,“生命之轮”将会转向何方,,多年以前和多年以后,它转向了画家的工作室——
画作:《贝多芬de克莱采奏鸣曲》(Beethovens Kreutzer Sonata)之一,莱昂内洛·巴莱斯特里里 创作于1900年。

画作:《贝多芬de克莱采奏鸣曲》之二,莱昂内洛·巴莱斯特里里 创作于1900年。

莱昂内洛·巴莱斯特里里(Lionello Balestrieri,1872年9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切托纳,于1958年10月25日在切托纳去世。),是一位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师,活跃于巴黎和那不勒斯。巴莱斯特里里与音乐家的友谊意味着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音乐家包围,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第一手观察的结果。
------------分隔线1------------
画作:《克鲁采奏鸣曲》(Kreutzer Sonata),勒内·泽维尔·普里内 创作于1900年。

勒内·泽维尔·普里内(René-Xavier Prinet,1861年12月31日出生在Vitry-le-Francois,1946年1 月26日逝世于Bourbonne-les-Bains。),是一位法国画家和插画师。《克鲁采奏鸣曲》是他最著名的绘画之一,是基于托尔斯泰的小说《克鲁采奏鸣曲》而创作的画作,并于1901年在斯图加特的“当代法国艺术”展览上展出,之后由巴伐利亚的摄政王购买。
------------分隔线2------------
画作:《克鲁采奏鸣曲》(The Kreutzer Sonata),约瑟夫·德坎普 创作于1912-1914年。

约瑟夫·德坎普(Joseph DeCamp,1858年11月5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1923年2月11日,佛罗里达州博卡格兰德。),是美国画家和教育家,十人画家成员(艺术家团体“The Ten”)。
----------远行de分隔线----------
视频:贝多芬《克鲁采奏鸣曲》No.9 in A major, Op.47,Liza Ferschtman-violin,Julien Quentin-piano,2012年冬日节。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急板,A大调,含着序奏的奏鸣曲式。主部的第一主题是那种非常动人的热情,而第二主题则好似一种静静的祈祷,两个主题的呈示与发展非常精妙。
第二乐章:变化多端的行板,由行板安宁柔美的主题及四段变奏组成,主题为F大调。曲式为三段体,变奏完成后以很慢的慢板华彩移入尾奏,平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终曲,急板,A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的主体由活泼的塔兰泰拉舞曲节奏构成,具有非常华丽辉煌的效果。
-----------视频分隔线-----------
视频:雅纳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克莱采奏鸣曲》
雅纳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克莱采奏鸣曲”由四部分组成:1,Adagio-Con moto 2,Con moto 3,Con moto-Vivo-Andante 4,Con moto-(Adagio)-Più mosso 。
-------------------------------------------
视频:弦乐队演奏雅纳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克莱采奏鸣曲”第四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