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今年初我发现了一个可以下载4K电影的网站,如获至宝。拼命地下载了大几十部电影,直到现在看完的也不过就十几部。不夸张的说,我当时就像一个网瘾上年,不停的在网站上点击下载、点击下载。看到电影名字印象中是大片,下载;看到演员长得好看,下载;看到剧情简介有趣,下载。我现在回想自己当时的行为都有点不能理解,我是怕再不下载网站就要被关闭吗;还是说下载后的电影自己都会看,阅片量提高了,自己的审美也肯定大幅提升,然后自己就是妥妥的“文艺青年”了;还是说,我其实什么都没想,我就像一个习惯于获取和收集的机器,都是我的,都是我的,都是我的,就这样不假思索的本能的将以为好的东西统统占据。
两个多月前,我整理了自己的大量的书籍,发现超过三分之二都没有看。很多书都是出于虚荣心才买的,比如《道德经》《资治通鉴》,至少截至目前这两套书都在书柜里吃灰,基本上读不进去也读不懂也没有丝毫兴趣,但是它们摆在那里就显得我好像是挺有学问的一个人。还有很多书是出于"盲目”才买的,就像前面提到下载的电影,因为大家都说好,因为看简介还不错,因为“爱看书”是个好习惯,所以买书的门槛被无限降低,书就像山一样堆砌起来,但是知识和认知却不似山那样坚实稳固,摆再多的书,没有用心去看,又有什么意义。
还有整理衣服时发现,我也买了太多没怎么穿过的衣服。买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因为折扣低,有的因为这种款式自己没有,有的因为流行,总之,很少是因为自己真的非常喜欢又适合自己。
即使是豆瓣评分9以上经久不衰的经典电影,只要自己没共鸣,就不是非看不可;即使是人人夸奖的好书,不适合自己的,就可以暂且不读;当然还包括那些所谓流行的衣物,一瞬间就变得不再流行。
我又想到自助餐,其实我印象中自己近几年都不怎么爱吃自助餐了,因为在一顿饭中集中太多的选择,其实也根本也吃不过来嘛。我更喜欢一顿饭只吃最喜欢的一两款食物。比如,肉夹馍+米线(说到这里,其实我真的可以单独为肉夹馍写一篇情深意切的日记,哈哈哈)、小炒泡馍、砂锅、肉丸胡辣汤....
想到年初给自己定的计划,比如今年看100部电影,看50本书,写多少影评...我倒不是想要否定明确目标的价值和意义,而是想要提醒自己,其实数字并不能代表什么。草草看完的书,激不起任何内心波澜的电影,追求时尚又并不适合自己的衣服饰物,一家家种草拔草显示着自己打卡过多少家餐厅的的美食地图,有什么意义呢,或许只是装点了自己的豆瓣和虚荣心,并不会带来什么实际的收获。
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看一本书就能所有收获,认知的提升,心灵的滋养,知识的积累;看一部电影就是一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心灵之旅,不会在看完以后没过几天连电影讲了什么也不记得;买一件衣服、一个包包、一件饰品,是真的觉得它适合自己且不是过季就丢掉的所谓流行。
我已经三个月没买书了,而且保证今年不再买书,只看存货;我也将豆瓣“想看”电影从200多部删除到仅剩十几部;从去年扎耳洞至今,我的耳环目前只买了两副,虽然比较贵,但是很喜欢,一直在戴。欲望是需要监控的,稍有不慎它就会膨胀,让你变得贪婪又愚蠢,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