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因李云迪复出而引发的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
李云迪复出一事引起网友热议,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就此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吧。
第一、坚持支持国家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绝不动摇
我先声明一下,作为多年如一日,坚持两点一线,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都简单干净得像白开水一样的普通办公室小职员,我本人一贯支持国家所有政策律令、法律法规,秉持遵纪守法的原则,从未改变过。
在我追踪这件事的时候,我发现有一小部分人希望借此机会推动PC合法化,甚至有一些人往国家不重视人才这上面引导舆论,这是和我以及绝大多数云粉的意愿完全相违背的。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粉丝支持李云迪复出,就是想让李云迪逍遥法外。必须说明,云粉仅仅是希望把相应处罚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而不要将它扩大化,做出额外的处罚。
第二、李云迪是被陷害的吗?
这个事情疑点颇多,很多人相信李云迪是被陷害的,我自己也有不少疑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李云迪本人帅气逼人、才华横溢、有名誉、有身份、有地位,兼具财力雄厚等多方面的优点,可以说是很多女孩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他有必要去PC吗?
2.李云迪并不是在卖淫窝点被抓现行的,而是他PC的对象和闺蜜显摆,而后被正义感爆棚的闺蜜举报。俗话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因为转账记录在飞机场被抓这种捉奸的方式史无前例,而闺蜜举报和微信转账,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明显太多了,不得不令人生疑。
3.李PC的对象是一对多的惯犯,还是一对一只有李云迪一个客户,并没有披露出来。有人说李云迪是惯犯,每次转账一万元。如果女孩只有李云迪一个客户,又是长期的,那倒不大像PC,更像包养,或者给女朋友送零花钱的意思了。
4.虽然我相信我们伟大的国家99.999%以上的警察都是刚正廉明,尽职尽责的人民好警察,但是那些极个别的徇私枉法的人无论什么时期什么国家也都无法完全杜绝啊。
不过,不管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至少目前李云迪自己没有否认,那位小姐也没有出来澄清 , 虽然至今依然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怀疑李云迪是被算计了,但是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我想我还是保持沉默接受现实吧。
第三、李云迪触犯的是哪一条法律法规?相应的处罚是什么?
李云迪违反的是《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第八条第四款:组织、参与、宣扬涉及淫秽、色情、赌博、毒品、暴力、恐怖或者黑恶势力等非法活动。
在该管理办法的第十五条还规定了对违规人员的相应处罚办法:
对违反从业规范的演艺人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根据道德建设委员会评议结果,监督引导会员单位在行业范围内实施以下自律惩戒措施: (一)进行批评教育; (二)取消参与行业各类相关评比、表彰、奖励、资助等资格; (三)根据演艺人员违反从业规范情节轻重及危害程度,分别实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业联合抵制。
第四、李云迪是否道德败坏?对他的处罚是否适度?
从上面的管理办法中我们能看出,对待不同程度的违规,国家会酌情处罚,而不是一刀切地完全抵制和禁止。那么PC这个罪名是否真的属于道德败坏、罪大恶极,以致达到必须被全行业联合抵制、终身禁演的地步呢?
个人以为答案是否定的。在最初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作为一个从小就接受并遵从严格的传统教育的我,和大家一样,像吞了一只苍蝇一般地难受。但是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之后,我让自己颇为意外地选择了接受和包容。为什么呢?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PC这个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被认为合法的,即使现在,依然有很多国家并未将其纳入违法范围。它被强令禁止,也只是在建国后这几十年中。历史上很多名人, 唐朝的杜牧,宋朝的柳永都曾经在青楼留下许许多多千古绝唱;国外的贝多芬、肖邦都有过类似的瑕疵。可以说这事过去一直在发生,今后也无法完全杜绝。网上评论区有人断言每个男人都做过,太过极端了,我相信绝大部分男人都是清白的,但是同时也说明这个事上升不到道德败坏、罪大恶极的地步。
但这并不能说明国家禁止就是错误的。PC之所以受到公众抵制和法律的禁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玩弄女性,特别是在旧社会,在很多女孩子无法独立自主的情况下,一部分道德败坏的人,强迫处于弱势的女性为自己挣钱;另一个原因是传播疾病,加速梅毒、艾滋病这样的疾病的传播,影响公共健康。
对于前者,一提到PC,大家脑子里普遍想到的是强迫和玩弄女性。但是社会发展了,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解放前的中国。解放前我相信那些青楼女子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被强迫的。但是如今,妓院嫖娼早就被禁止了几十年,人民的道德素养也提升了不知多少倍,如果不是自己自愿的,还有谁敢强迫女孩子的卖淫啊?事实上现在某些地方风气不正,物欲横流,笑贫不笑娼,一部分女孩子爱慕虚荣,觉得这个事情挣钱容易,又快又多,很乐意做这个。之前有过相关报告说各个大学里都有女孩子偷偷卖淫。传闻那位小姐自己还挺开心的,她在闺蜜面前显摆,引起不满被举报了,否则这事也不至于东窗事发。可见李云迪玩弄、强迫女性这一项指控完全不成立。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没有家庭、没有女朋友的正常男人,通过两厢情愿公平却违法的交易。
对于后者,从目前来看,李云迪还挺健康的,那个女孩子似乎也没有这方面的烦恼。过去有钱人家的少爷怕被传染疾病,是要找清倌人的。以李云迪的咖位,自然不大可能随便找个小姐,他是否有这样的需求,不在局内谁也不清楚,即便没有,他作为一个关心健康、深知利弊的正常的成年男子,想必也会做好体检和各方面的防护措施。
说到底,这件事真正引起的波澜都是在舆论上,除了他自己接受处罚、且名誉受损以外,并没其它任何人受到任何实质性的伤害,虽然违法,但却是情节比较轻微的违法,远非某些人认为的道德败坏、情节恶劣、后果严重。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件事是对的,甚至怀疑国家制定这样的法律的合理性。这就好像开车闯红灯会引起交通事故,不能因为一次闯红灯没出事,就对闯红灯的事情掉以轻心、放松管理。国家的规定是合乎情理的,每个公民遵纪守法依然是必须的 。
从21年底到23年底海外复出,李云迪接受罚款、拘役、两年的禁演,他已经在我国法律的范围内接受了所有他应该接受的处罚。而我国司法机构对他的处罚力度也是适合且公正的。
第五、李云迪为什么能够在海外成功复出?在国内也行吗?
大家都知道,PC这回事在海外不像在国内那样臭名昭著,甚至有不少国家完全没有将PC纳入违法行为。李云迪在海外能否成功复出的关键并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市场。而经过上述的调查和分析,我发现即使李云迪想在国内复出,也不像我们大家过去认为的那样,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搞特殊的行为。他能否在国内成功复出的关键依然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市场。
很多人不支持李云迪复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李云迪复出了,那么黄海波、李易峰等一干犯了同样错误的瑕疵艺人是否也同样可以复出?从管理条例可知,如果仅凭法律而言,他们复出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前面说了,决定因素是市场而不是法律,这个市场不仅仅取决于普通观众对他们是否足够包容,更在于投资方对他们有没有足够的信心。这就像女孩子买衣服,同一款衣服千千万,为什么要选一件带瑕疵的衣服? 演艺届合格的艺人千千万,没有黄海波还有黄渤;没有李易峰还有王一博。 投资方想要小鲜肉,中戏、上戏、电影学院,加上其它一众不出名的艺术院校,以及像肖战、刘亦菲等一竿子半路出家的帅哥靓妹,层出不穷,不计其数; 投资方想要老戏骨,同样也是数不胜数,像濮存昕那样德高望重的艺术家还在苦苦挣扎,苦于无戏可拍;投资方为什么、凭什么要选择黄海波、李易峰这样名誉上有瑕疵的艺人?他们根本没有必要选择一个瑕疵艺人给自己添麻烦,给观众添堵,最终影响票房、版权和广告收入。
但李云迪为什么能成功复出呢?原因就是他稀缺。一块普通石头上有点瑕疵,扔掉完事;但如果是和氏璧上有些许瑕疵,它依然是传国玉玺,原因就是稀缺。
不说李云迪是数十年一出的钢琴天才,是我国建国七十多年唯一的肖赛冠军,就是如今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能够与之相提并论,仍然在世并且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国内可以说寥寥无几,国外也是为数不多。殷承宗、刘诗昆等老一代钢琴家已经光荣退休,很少抛头露面;张昊辰、刘子钰等年轻一代钢琴家初露锋芒,尚未成熟;年龄相近、风格相似的陈萨在名望和影响力上完全无法与之相比;唯一能与之抗衡的郎朗风格迥异,两人各占半壁江山,他们的观众完全不是同一个群体。因此,李云迪是稀缺的,他的成就已然能够完全掩盖住他的瑕疵。乒乓球上有个黑斑无疑是劣质乒乓球,必须扔掉;太阳上有个黑斑却仅仅是太阳黑子,而太阳依旧是那个太阳。这就是为什么李云迪能成功复出,而其他瑕疵艺人却无法复制的根本原因。
我个人认为,李云迪不仅能够在海外复出,也应该在国内复出。因为李云迪在海外复出之势已然完全无法阻止,他在澳洲、欧洲的巡演场场爆满,好评如潮,预期后面还会更好,影响力也会更大。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看,如果国内依然禁演,反而显出国人的小家子气,以及国家对人才的不重视。从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因为工作、生活、经济上的原因无法出国看演出,深以为憾;而另一些条件具备的听众出国追逐巡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开支和麻烦。这些听众又犯了什么错呢?没必要因为惩罚一个人把大家都捎带上。 从法律的角度上看,李云迪已然接受了处罚,继续延伸,动用私行,并没有法律条款做支撑;从情理的角度上看,李云迪犯的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他自己犯的一个小错却要全体听众一起买单,同样不合情理。
第六、如果李云迪在国内复出会对青少年造成什么影响?
另一个不支持李云迪复出的理由就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李云迪PC后继续大红大紫会成为一个很坏的榜样,会带坏青少年。我相信持有这种看法的家长还是挺多的。我自己也是家长,和那些不支持李云迪的家长一样,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同样非常关心,绝对不希望孩子被人误导而走入歧途。
但是我和这些家长还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我认为我们的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他们时时刻刻都可能受到网络、同学、朋友和社会上其他各种人的各种诱惑。甚至在孩子的各科课本上,在孩子们学习历史、阅读诗词、欣赏音乐、练习画画的时候,我们都无法逃避过去那些诗人、画家、音乐家都有过类似经历的事实。我们做家长的不是要屏蔽住孩子的五官,让他们不看不听不问,在他们周围给他们制造出一个虚假的洁净无瑕的玻璃罩子;而是要给他们竖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让他们自己有分辨能力去辨别善恶,在泥泞中选择一条自己要走的正确的路。
李云迪这个事仅仅是他们生命中遇到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我认为教导孩子如何正确面对这件事,比杜绝孩子接触这类事件更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教给孩子些什么东西呢?
1、学习国家律令,坚持遵纪守法,恪守道德规范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认识到,李云迪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因肖赛而功成名就的钢琴家仍然要受到法律制裁,对他事业上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虽然他目前已经在海外成功复出,但是他在国内的演出依然遥遥无期。两年的时间对于一个身处黄金时期的艺术家来说是多么重要无需多说,同时,虽然他依然可以开演奏会、出CD,但是综艺、代言这些路无疑已经被全然堵死了。原因很简单,在钢琴演奏上,他无可替代;但是综艺、代言却并非非他不可,这就是刚才我说过的市场的选择。可以说李云迪在这件事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仅一度声名扫地,更是在经济上、事业上、前途上都遭受了巨大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做错事就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法律以及道德底线的行为更是要付出沉重高昂的代价。做人就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违法乱纪必须要引以为戒,一生都要杜绝。
此外,我们还要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明白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它们的危害是什么。女孩应该懂得自爱,男孩子要懂得尊重女性。PC这件事情说大不大,但是隐含的危机重重,即使抛开法律层面,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名誉,也必须远离。
2、正确面对挫折,做好分内之事,积极寻求转机
我们还要让孩子通过这件事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巨大挫折和别人的指责。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选择轻生来逃避现实。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是隔三差五听到有孩子跳楼。最近几天更是听说江苏一带连续五天有孩子跳楼,所谓“五连跳”。 而这几年因为网暴自杀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有孩子也有成年人。 作为一个母亲和旁观者,我深深为这些轻生的年轻人感到痛惜和难过。忍不住心理感慨一下:论逆商教育的重要性。
而李云迪的例子正好给我们的孩子竖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2021年底他面临那样大的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面对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指责,他没有解释,没有消沉,没有抱怨,更没有失去希望,而是选择正确面对,认真反思,在生活上痛改前非,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从这一点上来看,我真的挺佩服他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件事告诉孩子,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的任何谩骂,都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对他们的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正确面对错误,认真反思改正,追求尽善尽美
在此事之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许多关于李云迪演奏会错音太多、翻车不断的传闻。有人说李云迪专业懈怠,不好好练琴;也有人说这些错误对每个演奏家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李云迪的错误被故意放大了。但不管之前如何,这一次李云迪复出,演奏会一片赞誉,即使是黑子,也没能挑出什么专业上的错误,说明以李云迪的能力, 错误还是能够尽量避免的,而李云迪这两年下的苦功夫,大家也是一致认可的。
所以,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能教育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了就好,依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称赞;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努力坚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有希望东山再起。
4、对待他人,心存善念, 豁达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我曾经在央视上看到过对一个台湾曾经的黑社会头子的采访。整个采访围绕着他如何从一个被台湾所有监狱关押过,并且多次成功越狱的不良少年,成长为一个致力于社会失足青少年教育、帮助这些孩子改邪归正的校长的传奇经历。我想对于这样的人物我们都能包容,都能上央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包容仅仅犯了一点小错误的李云迪呢?
道德说到底是来要求自己,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教导孩子,如何面对他人的错误,是选择善意的批评帮助、理解包容;还是选择苛刻的斤斤计较、落井下石。
5、培养兴趣爱好,体会生活乐趣,排解压力苦闷
可以说成就李云迪的是钢琴,拯救李云迪的依然是钢琴。
李云迪对音乐有着超乎寻常的天分和热爱。他从小学习乐器,七岁爱上钢琴,九岁在日记里写下要成为钢琴大师的理想。之前很多年时常听说李云迪懒惰不练琴。在我看来,李云迪如果对某一首曲子因为弹得太多产生厌倦情绪而不想练习,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说他因为懒惰疏于练琴,我是不大相信的。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自然是出于天性中的热爱。兴趣所在,懒惰、放弃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这一次的打击,我猜让他调解心情、逃避千夫所指的办法依然是钢琴。
相比之下,现在的大部分的孩子被迫埋没于各科的书山题海之中,他们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任何的乐趣,支撑他们的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的希望,一旦希望破灭,人生崩塌,选择轻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顺从孩子的天性,引导、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即使在挫折面前,让孩子们依然拥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第七、从李云迪一事引发的思考
最近两年经常在自媒体上看到一些国外关于跨性别、TXL的消息,在目瞪口呆的同时,也颇为感慨,对于这些少数性取向不同的团体,社会似乎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能理解,越来越能包容。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血气方刚,生理、心理、性取向都完全正常的未婚青年男子的生理需要的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在建国前,我国封建礼教很严苛,我们也同样知道那时候的青少年成亲是很早的。那时候我们讲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小孩子十三四岁就订了婚,十八九岁就圆了房,二十几岁已经抱上了孩子甚至儿女双全了。对于那时的年轻人来说,礼教再严苛,也没有妨碍到他们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
社会发展到现代,受学业的影响,大部分年轻人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多岁,再读个硕博,就接近三十岁了。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出身的男孩子来说,他们毕业后还要面临低收入、高房租、高房价和高额彩礼的诸多问题,交女朋友、结婚遥不可及。现在的不婚主义越来越严重,大龄未婚的单身男女青年越来越多,他们的生理需求该如何满足呢?对于李云迪来说,虽然没有经济上的问题,但是因为他要全世界巡演,跑来跑去不稳定,交女朋友也并非信手可得。事实上,不仅仅他一个,有不少演艺人员要么婚姻不稳定,要么终身保持独身,能在合适的时候成家,保持婚姻稳定、直到白头偕老的比普通人还少,可见婚恋对于他们来说同样不容易,甚至遇到的问题比普通人还多。
古代和尚不允许结婚,道士也有一大批坚持独身的,他们实际上是有一整套理论和功法支持独身生活的,但是现代的教育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正常结婚力所不及,PC法律不允许,没有理论和功法的支持,未婚的年轻男孩子们究竟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似乎很少有人关注。
前面说了,现在我们的社会,对待部分少数人的特殊需求尽可能的去关注、理解和包容;却对于大多数正常人的合理需求不够关注、理解和包容,是件非常引人深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