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安澜
湖南岳阳洞庭垸堤决口,军民众志成城,日夜奋战让人振奋,然作业之难、损失之巨、灾民之苦,令人深思!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际。微小的蚁穴,若不注意,便会变成管涌之道;而管涌不加注意,便有溃堤之危,这便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 自古以来, 国人就有深厚的忧患意识,世人皆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然而,除了极端天气之外,溃坝溃堤之事却很难杜绝。何也?原因就在于“能见度”的形式主义。 当今,在体制之内做事,一言一行,力追见报;一举一动,务求显扬。唯有露脸扬名于媒体大众,方为政绩功劳;若努力做好本分,且又不喜张扬,不仅得罪上下,即使圈内同侪,亦招腹诽。久而久之,领导面前“上眼药”,凡事追求“能见度”,变成人人追求的时髦做派,而背后默默付出,成为工作的大忌。 忽然想起扁鹊的典故。有人问扁鹊: “汝与兄长医术孰高?” 扁鹊答:“家兄能治未病,吾不如也。” 又问:“先生大名如雷贯耳,而家兄却无人知晓,为何?”扁鹊再答:未病之时,疾轻,人亦轻视,故治未病者亦遭轻视,故声名不彰。一旦病重,人皆惊慌失措,不惜重金求治,故而治已病者亦受重视。是故今日吾术虽不如兄,反而名动四方。” 扁鹊之事,或为后人所撰,但其中道理,无疑是真知灼见。试看当下,天下名医之排名,鲜见疫苗专家、免疫学家及公共卫生专家。殊不知,今人之健康长寿,多半归功于疫苗。由此可知,治“未病”之术,才是医道之极境。 故预防之术,虽隐身不显,然利于天下,功莫大焉! 同理可得,堤坝之保护,功在平日规范之养护,源于一丝不苟之工作。正是基于日常细致的付出,堤坝方能在关键时刻安澜伏波,固若金汤。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座上客。”据说,有户人家将薪柴置于烟囱近旁,有火灾的风险,有好心人提醒户主,应将薪柴移于他处,主人闻而不为。一日果然着火,众人赶来救火。薪灭火尽,主任摆宴致谢, 焦头烂额的众人皆在上座,唯独遗忘了好心的 “吹哨人”。天下之事,多半如此! 安澜之道,亦如“治未病”之术。 在目前无法退耕还湖的情势下,以治“未病”之医道新思维,取代“焦头烂额”的“已病”之旧思维, 未雨绸缪,提前“曲突徙薪”,以治“未病”之心护堤、保堤和治堤,除了不可抗力之极端天气,对付日常洪涝,绝对安全无虞,并在固若金汤的安全中获得最显性的口碑和“能见度!” 愿岳阳沙洲垸堤早日合龙,战胜洪涝;灾民早日返家,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