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是精神的狂欢还是虚幻的海市蜃楼?(一)
阿那亚,英文名Anaya,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国际滑沙中心北500米,创立于2013年。阿那亚的名字来自梵语阿兰若,原意为“人间寂静处,找回本我的地方”。这个高端社区由马寅一手打造,短短几年时间,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深厚情感价值和高度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品牌”,它的slogan是“人生可以更美”。从品牌角度来说,阿那亚无疑是成功的,虽然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复杂的声音,有好评也有差评,喜欢的人趋之若鹜,不喜欢的人称之为“资本家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还有各种关于“服务差,跟不上消费节奏”的言论。总之,如果你只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去关注“阿那亚”这个地方的话,会在心里打个大大的问号,它真的值得花那么多钱去上一周甚至更久吗?随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更多精神类需求在增长,阿那亚推出了戏剧节、音乐节等各类活动,让度假不再那么物质化,而更倾向于“精神消费”的层次。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所谓“精神需求”的背后,只是表面的网红打卡、装逼,显示自己精神富足的假精神消费者。

如果没有“阿那亚戏剧节”,我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来这里观赏海景,吃几顿美美的晚餐。因为戏剧节的契机,终于有机会一睹庐山真面目,和其他中国的旅游胜地“景观社会式”的虚假相比,阿那亚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惊喜。不得不说,马寅是成功的,无论是海景还是周边设施,小镇的整体规划,都让我有一种误入欧洲的错觉。在去的火车上,看了一部科幻片《亲爱的别担心》,片中的“胜利小镇”居然和阿那亚小镇有着几分相似,都是由人工精心打造出来的“世外桃源”,都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来到这里,你就忘了一切现实的烦恼,你可以早上起来喝一杯manner咖啡,去旁边的hichicken吃顿英式早餐,然后去海边的沙滩上走一走,晚上看一部戏,再去SUSU酒吧喝一杯,在微醺之时,还可以欣赏大海的海浪以及天上的明月,等到午夜时分,慢悠悠地走回住处睡个好觉。只是,当你走出这个小镇,就不再是阿那亚,而是河北秦皇岛北戴河黎昌县,一切都和里面的这个小镇非常不一样,拥挤的车辆,飞扬的尘土,随地吐痰的人群。瞬间,你就要回归现实。而阿那亚的一切,都需要用金钱去买,买这一周的狂欢,买这一周的虚幻,买这一周的与世隔绝。去他妈的现实,去他妈的三姑六婆,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这点开心吗?然后,你在度过这梦幻般的一周后,又不得不接受自己是个loser或者社畜,或者那些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所以,人到底活着为了什么,是为了那么一点开心可以有那么久的不开心,还是因为不开心太久了只想放纵地开心一下?

我相信,很多人在走出这个小镇的时候,会和我思考同样的问题,只是我们都不说出来。一年一度的戏剧节只有10天时间,在这十天里,你可以看到国内外最好的戏,可以见到各种明星。你身处其中,无法用言语形容这种飘飘然的感觉。你用相机不断记录着这一切,回味良久,期待着明年的时候,可以再来一次这样灵魂深处的激荡。因为现实太残酷,生活太无聊,日复一日的土拨鼠之日让你快要崩溃。在这个小镇沉浸10天好像都是不够的,就像通关打游戏,当摘下VR眼镜的那一刻,还是无法相信,一切都结束了吗?充值、充值、充值,再来一局吧!

Day 1:6月22日
到达的第一天,找到我们演出的地方“苏卡酒店”,这次参加的单元是首次举办,叫“未来戏剧showcase”,有9个导演演出40分钟的剧目,7个国际评委评估决出冠亚军,这里面有一些是朋友,有一些是认识的,发现大家都比较放松,不像是来比赛的,这点真的特别好。我们拿到了工作牌、饭卡和咖啡券、酒券,还有一些周边,里面有阿那亚戏剧节的大册子、T恤、杯子和冰箱贴。没想到组委会想得那么周到,基本上靠这些饭卡、咖啡券,你已经可以享受一个完美的海边之旅了,更别说挂着工作证可以随意出入阿那亚小镇。
苏卡酒店坐落在海边,走出办公室来到户外,海风扑面而来,我见过很多次大海,大部分是在国外,最美的无疑是南法的海,因为是地中海,所以海的颜色是碧蓝碧蓝的,还有丹麦的海,也很美。小时候去过上海金山的海边,那个印象就很差,因为海的颜色是土黄色的,特别丑。后来去了一趟三亚,印象也很差,可能只有青岛的海还能看看。所以这次来到阿那亚,大海给我的感觉是没有那么惊艳,因为已经见过最美的海了,所以无论如何也没法比拟,但是阿那亚的海很干净,包括沙滩踩上去也很舒服,所以整体的观感都还不错,如果遇到太阳好的晴天,海的颜色也是淡蓝色的,很美。

这次来之前买了五个戏的门票,第一天的晚上22:15分,是我选择的第一部大戏,波兰“神曲戏剧节”的创始人巴尔托斯导演的《潮汐》,原来选择了偶戏《白鲸》的我在最后来的那一刻改成了更贵的《潮汐》,原因有好几个,最重要的是看了预告片以及剧情简介,发现这部戏是根据阿尔贝托的小说《同流者》改编的,1970年还被贝托鲁奇拍成了同名电影,来之前恶补了一下电影,实在太喜欢了,就很想看一下舞台版是如何处理的。故事讲述一个渴望随波逐流和大众步伐保持一致的非法西斯分子成为法西斯分子的故事。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而这个故事中,这个人却希望和别人变得一样,这样的情节吸引着我。另外,我很喜欢在半夜看戏,看完戏已经午夜时分,在半睡半醒之间,走回酒店的路上,还可以思索剧中的片段,就像回光返照一样,因为那时候人处在极度疲劳又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反而更有利于思考。《潮汐》是我本次戏剧节看的第一部戏,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部,因为它深邃的内涵以及导演无与伦比的舞台语言,从综合指数来说,没有一部戏超过它(当然仅限于我看过的那些)。


在去看戏之前的小插曲,晚上去鱼市吃了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看了巡游的前面准备工作,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军鼓”乐队,他们精湛的演奏技巧吸引了当晚街上的人群,而这种极富感染力的节奏也让我无法自拔。街上人声鼎沸,灯火通明,马良的大型装置、张权的蓝色兔子还有梁龙的大脸,都成为了巡游的一部分。到达的第一个晚上,从在苏卡酒店门口看到我们的大型海报,还有自己的名字映入眼帘,再到这种众人的狂欢,一切都那么不真实,却又那么真实。我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参加戏剧节了,上一次还是2017年在法国的阿维尼翁参加off单元,人们说,戏剧节重要的不是戏,而是节,我想这是没错的,日常生活中的剧场和戏剧节的剧场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在这里,我们会变得更宽容一点,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快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那种快乐,只有在这里,才能尽情释放。

Day 2:6月23日
团队陆续到达,入住、交接,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比赛前的轻松时刻,这一天,我决定好好逛一逛阿那亚小镇,带着我的工作牌。这天给自己安排了两个戏,分别是下午14:00的《魔音》和晚上19:30的《戏剧疯子》,听闻上一场《戏剧疯子》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演出,当天无比担心,因为也是阴天,好像还有点下雨的样子,所幸老天给力,没有辜负我这趟旅程,没有下雨,没有取消演出。我想这样大型的户外演出,主办方不是没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也不是没有预备方案,所以最后取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来阿那亚看戏,那些在海边的户外剧场,看到就是赚到吧,毕竟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在海边看几个戏的,阿那亚当然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先来说说下午的《魔音》,之所以选择这部戏,一是因为票价并不贵,而且是小剧场演出,不对号入座,先到先坐好座位,这是老戏迷都懂的道理了。另外,这出主打“声音”的剧场作品摆脱了传统的文本叙述形式,让观众被战争的声音所淹没,看了预告片,感觉挺有意思的,导演是哥伦比亚美洲戏剧节的艺术统筹。果然,这出小戏没有让人失望,短小精悍,有很多设计的机关,演员节奏感超好。个人认为,没有太多专业戏剧知识,也不是很喜欢文本叙述为主的普通观众非常适合选择这样的戏来作为戏剧节的入门戏剧观看,因为首先,它好看,其次,它还是好看。好看是多么重要啊,这对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这一点上来说,国外团队真的很专业。



晚上的《戏剧疯子》,顶着海风走入海边的“孤独外剧场”,我喜欢这个名字,孤独,谁不孤独呢?从不感到“孤独”的人是幸福的,虽然走入这个剧场的每个人,我想此刻都并不孤独,或者说,也有可能在这种狂欢过后,你会感到格外的孤独。这个剧场就在海边,应该是每年临时搭起来的,演出完又会拆掉恢复什么都没有的原样,所以,说阿那亚是“海市蜃楼”也并不为过。作为开幕大戏的《戏剧疯子》来自柏林人民大剧院,导演是欧洲顶级导演和编舞康斯坦萨,一个很酷的女导演。很多年前,我去过柏林,也去柏林人民大剧院看过戏,对它的外建筑印象很深刻,在那里看了一出什么戏,我有点忘了,可能因为我听不懂德语。好在,这些外国戏来到中国,都是有字幕机的,我们不会迷失在听不懂的语言中,迷失在那些似是而非的文本中,我们终于可以靠字幕机摆脱“巴别塔”的噩梦。《戏剧疯子》是一个国际化的团队,演员里面有亚洲人、欧洲人、美国人,可能还有英国人,但他们都会说德语,这些移民或者说二代、三代移民事实上已经是标准的德国人了,但他们的面孔诉说着他们的祖先来自何方。戏也不是传统的讲故事剧场,导演的想法非常疯癫且有趣,演员做着各种抽搐的肢体动作,穿着各种奇怪的服饰,有时候来一段艳舞,有时候会放上一首流行歌曲。正如导演自己所说,用“抽帧式”的舞台狂欢深挖流量时代的艺术真相,探讨严肃艺术和娱乐业之间的边界。这种脑洞大开式的排戏方式是我在国内剧场中没有见过的,看完戏走出剧场的一刹那,我有一种深深的感觉,他们太自由了,无论是思想还是身体。相比之下,我们太拘谨了,太不好玩了,太一本正经了。艺术有时候就是游戏吧,先有游戏的心态,才能好玩起来,我想,这条路,我们还很远很远。


Day 3: 6月24日
第三天,进入工作模式,早上10:00的装台彩排,前一天晚上和团队开会,定在SUSU越南餐馆,与其说是开会,不如说大家一起喝酒happy,来都来了,紧张也没用了,不如放松一点,用组委会给的酒券给大家点了啤酒喝,不能免俗地拍合影留念。我知道很多剧组喜欢拍合影,无奈我这个刚刚从I人转到E人的,还不是很适应,所以我就负责给大家拍照了,没有自己入镜。

早上十点,准时来到苏卡剧场报道,剧场工作人员已经就绪,拿到了自己提前订好的六把椅子,一个桌子。因为40分钟的限制,正式演出装台也只有30分钟,拆台只有10分钟,所以我们的道具舞美还算是简单的,本来以为会花掉30分钟,没想到15分钟就装好了,可能这就是质朴戏剧的魅力之处吧,拿上点家当,去哪里都能演,不太局限于复杂的布景和灯光。不过这次,我们还是有灯光的,装灯编Q还是花了点时间,等到编完等正式走一遍,也到了下午两点。下一个剧组正式进场。


两点以后的自由时间,开始小镇的citywalk,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小镇不算是一个城市,但这里应有尽有,如果住在镇上的豪华酒店,你基本上不用出去就能享受欧洲级别的独家待遇。我冲到manner咖啡点了杯冰拿铁,一如既往地排队,艺术家需要出示工作牌以及咖啡券,可以每天免费领到一杯咖啡,这种显示某种特权的专属优惠让你瞬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只是一杯免费的咖啡,有时候,搞艺术的要求就是那么低。拿到免费咖啡的我,又冲到“shake shake”用饭卡点了个汉堡套餐,因为只有这里不用排队,一整天已经饿疯的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顺便观察着周围的人群。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是来戏剧节玩的,中产阶级带着孩子的可能是业主,也有的是外地过来度假的,还有一些是艺术家,基本上这10天的戏剧节就是由这些人群组成的吧!走到海边,看到穿红衣服的救生工作人员,又想起了电影《亲爱的别担心》里的情节,这一切精美的安排,就是为了让人们忘记现实,沉浸其中吗?那么之后呢?一切都是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