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Q2生活日记 拥有和体验是去魅的最佳方式
《不够善良的我们》开场简会芬关于目标感的描述,我很用共鸣。高考后到现在的十年间,我都在找寻目标—完成目标而后又找寻新目标——努力完成新目标中循环,找工作—换工作—考研—读研—论文—考编,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痛苦是因为总是需要很长时间苦苦追寻,而快乐当然是已经拥有或体验。
但人是不会满足的,所以这种感觉会一直持续,反复交替的折磨人。可是,不容易满足是坏事吗?当然不是!经历了3月刚上岸时的兴奋和4月报复性弥补上岸前的游玩,5月瞬间没了很多欲望,像是绷紧的弦被剪短后失去了原有的弹性,以至于行动力下降生活也少了很多期待。6月异常忙碌,月初去广州月末回了家又去了长沙,回深圳后又去了香港。直到7月第一个周末,才缓过神来慢慢梳理过去这一季度的情绪,开启下半年的生活。
一、身体健康——“保持”才是最难的
饮食—胡吃海喝,史上最让
自己做饭



深圳外食推荐

回家吃饭最幸福


运动—体验团课的快乐
越来越多的衣服穿不进去,真切感受到压力肥的可怕,深圳多雨的天气让我的运动一直拖延,于是4月底决定走进健身房,团体课的氛围让我沉浸其中。然而,明显感觉后两周的热情不像前两周那么高,一是因为两家健身房合并,人数爆满体验不好;二是有些课程比较水,感觉自己做的不到位就是在混时间。
但整体来看,1个月580的体验卡总共上了18节团课,基本上每个可行都体验了,后期最喜欢的是普拉提,看起来很安静但运动量比较大,虽然动作不复杂,但每一个都让你痛到神经,很酸爽。暑期打算去中田体验一个月的私教课并且找同事学习游泳,
睡眠—放纵到天天熬夜
初三学业压力大,白天就是在做题、做PPT和讲题中度过,每天下班或运动完都忍不住刷短视频或者电视剧放松,这一季居然刷完热门的三部剧,这是我过去几年都没有的放松状态,所以基本每天都在熬夜。但第二天又得早起,周末如果没安排会更加放肆。但初三很多个周末都有班主任必须出席的任务,所以工作日也很放纵,到最后放弃治疗。
黑眼圈日渐明显,人也更显疲惫,暑期打算重点调整下睡眠,且尽早去做全套的体检,把社保卡的钱刷掉一点。(据说深圳社保卡只能转个人账户的钱到广州,统筹部分不能转)
情绪—欲望更多,选择困难
不考试之后找工作的压力小了很多,给自己的时间多起来了,于是想法更多了,仿佛要恶补过去为考编错过的美好,所以又因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想四处游玩、体验、学习和交流等的欲望而焦虑。比如暑假既想出去玩半个月,又想留深学游泳和健身;既想趁暑假学习考证又想躺平放松;既想四处跟亲朋好友们团聚,又想攒钱买房;听闻广州要收护照和通行证,又想出国玩,反正就是想法非常多。
同事宽慰我:以后还有暑假可以继续玩。但我却觉得以后的暑假跟今年的暑假不一样,毕竟这可能是最没压力的假期,所以才会想要一次性满足。后来看到《玫瑰的故事》里黄亦玫爸爸开导玫瑰那一段,又感叹人生那么长都需要取舍,更何况这只有一个半月的暑假。
二、理财—不设预算不记账的日子有点慌
收入—稳定的现金流才是生活细水长流的根基
年初目标是今年攒5万,目前已经完成。但因为新工作工资预计12月才发,且因为分配的宿舍空无一物,需要置办空调和电动车等大件,所以下半年很长一段时间存款不增反减。此时,就明显感觉到稳定收入带来的安全感,银行存款有一定的理财收益,但对比过去半年每月的理财收入,呈现的是下降趋势。处于换工作适应期的我也没心思去开发其他的开源途径,或许余生的收入大头还得靠工资。
支出—日常消费没预算,超千元慎重考虑。
外食:要离开深圳了,熟悉的朋友和同事都想约一约,所以超多外食和体验支出。

日常:又因为完成了存款目标,所以买菜和日常用品不太考虑价格,但发现日常消费升级花不了多少钱,比如跟买山姆的虾仁,一袋119听着挺贵但工作日我只做晚餐所以可以吃8-9餐。倒是出门就喝咖啡/奶茶、饭后酸奶和追剧配水果零食这类“从无到有”的“咖啡因子”,会增加不少的支出,而且就我的身体而言这些都是负担而非益处,接下来要减少。
手机:手机电池坏了又着急用,想到之前换了电池的手机很快又要换电池,且用了两年半的旧机能卖2500,最新机的价格在5k左右,于是立马就下单了。22年花6k买的时候打算用五年,手机作为消耗品和重要工具,现在看来一年要有1.5k的手机换新预算。

相机:超千元的支出,自己都会慎重考虑,超过5k,真的可以纠结半个月。原本预算买个5k的相机,结果想要的型号加镜头基本要8k,于是一直纠结徘徊要不要换个品牌、型号或者换个渠道买,花费了很多时间做攻略却一直没行动,究其根源还是钱的问题。
经历了半个月的纠结和徘徊,还是决定要买,一是自己本身喜欢记录生活,二是为了拍毕业照在小红书找人约拍收到了近50人的私信,猜想是否未来我也可以作为副业~哈哈哈 虽然还需要提升很多技术但梦总是要做的,刚好HK出了免税1.2w的政策,于是果断冲了,约1w拿下佳能R10大套+小痰盂+配件+香港一天游玩路费。

请客:有些超出预算的支出,我会表现的非常抗拒。跟上岸的同事们约好4人一起请办公室同事们吃饭,说好的人均预算500,我也没多想喝不喝酒的问题,结果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买了800+的酒,这件事首先让我觉得单给喝酒的同事买这么贵的酒不公平,因为20个人17个女同事都不喝;其次是让我产生了放弃跟他们一起请吃饭的想法。当然,抗拒根源可能还是预算超标。庆幸的是表达清楚我的想法后,同事们都同意了我不喝酒的提议,没再请喝酒的领导,刚好人均500cover了这次聚餐。

感悟:我这几年是妥妥的消费升级。21年第一次写钱日记,月支出预算是1k,年预算2w。3年过去,光一个月饮食支出可达1k,半年支出可达2w,随着存款的增长,明显感觉自己的消费阈值在增大,对一些小额支出的敏感度降低了。当然,同步带来的还有生活半径变大和人际网络扩展给我带来的幸福感。
资产增多选择范围扩大从而减少烦恼。每个阶段当然都会有每个阶段的烦恼,但同一阶段不同数量资产的选择空间也是不同的。以电子产品为例21年,我的6s用了四年电池换了两块内存也不够,也只敢花2k买平板作为补充不敢没更大内存的手机;再存钱几个月一直到22年才踩在信用卡记账日花6k换手机,而等到24年换手机我就完全不纠结了。
金钱是一种兑换资源的筹码。以前我会觉得车子是损耗品,一买就开始贬值,但当我近距离体验和感受有车生活的便利以及幸福之后,我决定自己也要冲,有足够多的钱去支付它的消耗,我就不会再担心它贬值与否,我自己的感受更重要。出去旅行也是,我一般都要计划很久,提前规划路线以防花冤枉钱。但我有些同事就会说走就走,没有高铁就直接顺风车,或者直接选择高端私人定制。对比他人或许容易让人受挫,但也催人奋进,谁不想活得更轻松呢?
财务—日常想买房,不着急上车
今明两年的存钱目标是买房首付,已经云看房两三个月,6月终于找到时机实地看房,才发现自己还需要学习很多很多知识。但首付20%+个人贷款70w的新政让我完全不再着急,上车只是迟早问题,先确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重心再下手也不急。

已经了解到新学校会提供宿舍且有三个选项:A校内三人套间但已经住满、B隔壁学校单人单间但条件差、C校外三人套间但空无一物。我最开始的选项是校外三人套间但空无一物的小区,但听实习同事说需要自己安装空调,且距离有两公里后,我开始纠结:一是我本身就不是很想跟其他人一起住,想继续独居;二是我希望安定在那边后能跟家人有更多的连接,感觉住一段我也会想搬家,插装的费用累加起来还不如直接去租房减少麻烦。
得知8约1号就要去跟刚实习,意味着需要自费打工大半年,决定先去C宿舍住个半年再考虑租房的事。到了那边生活一段时间再看具体情况。
记录—保持记录是维持储蓄率的关键
过去三年的每月总结到今年的一个季度一总结,对金钱的敏感度明显下降,这种不明朗的状态让我很慌,而且一旦不记录,就不知道自己意外损失了多少钱,写分日记才想起来,压碎电脑屏幕修了480,走在路上新买的手机屏幕摔碎了25,庆幸的是手机屏幕没有任何影响,真的是在提醒我要惜物,否则存不下钱。
三、人际关系—习惯独居也喜欢亲友团聚
家人和亲友—父母在世就是最大的佛
有一天偶然点进一个《易经》的网课,讲解面相的时候有人提问父母身体不好哪里的佛比较灵验,老师的回答是:眼前的父母就是最大的佛。瞬间就觉得自己对亲友的关注太少了。端午照旧让妈妈来的深圳,但我很少耐心听从她的内心,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带她四处逛。过程中发现,妈妈真的老了,时常跟不上我们的步伐,很希望自己能慢下来跟他们好好生活。
月底得知亲戚住院,又回家看望了一下。我虽然不念家,但其实很希望家人都在身边。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越长大离家的越远,各个小家联系的也越来越少,总希望自己能作为核心再把原来的氛围凝聚起来。
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社牛的我,很庆幸在豆瓣和考试过程中遇见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这几个月不加班的周末都在见朋友。
四、工作事业—三年完整的带完一届,感恩遇见的一切
在职—若不是给力地同事们,可能坚持不了三年
这三个月经历体育中考模拟和正式考,英语听说中考模拟和正式考,志愿填报,N次模拟考,两次家长会,物化实验操作和最后两天半的中考送考等等工作,每一天甚至每个周末都满满的任务,作为一名新初三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有太多的疑惑和担心。然而,我所在的初三团队每个人都非常给力,特别是学科复习经验和填报志愿信息,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情绪价值,都给了我极大的支持。虽然每天都累成狗,但还是稳稳地走过了每一个环节。

其实过去三年的工作都是如此,深圳教师的工作量确实每天都让我有点吃不消,但同事们的彩虹屁和真诚真的让我感觉到打工的乐趣。他们会随时随地互相鼓励,对一些不合理的安排一边吐槽一边以更有趣的方式完成,有经验的老师也不会藏着掖着而是主动跟大家分享做事时需要注意的部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办公室差点被家长动武力,全办公室同事站起来为我说话,事后校长又去了解情况解除误会。而其他同事有需要的时候大家也都愿意随时顶上。我时常感慨,现在的工作,除了没编制其他都很好,最不舍的就是办公室的同事。
考编—有幸替补,垂死挣扎
去年垂死挣扎一整年,谁能想到最后收到两个offer。无数个焦虑不安地夜晚绝对想不到有一天需要写“放弃替补申明”。只能证明,我坚定一定会上岸的信念没有辜负我。

上岸后还参加了两次考试,6月初考深圳是为考编生活画一个句号,而六月底考广州白云完全是被新学校的作息表吓呆了。虽然早就知道广州很多学校有晚自习,但真实的看到早7:15晚上9:40时还是很崩溃。7月还会面试深圳,但其实已经做好了去广州的一切准备,也没有心思再备考,且深圳报的岗位已经知道萝卜是谁,所以打算去画个句号。
职业—要走一条怎样的职业发展道路
23年1月上申请的二级职称,24年6月终于有了回应,补交各种资料得同时,也在思考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代课的这几年,由于工作的不稳定和学业压力,并没有在教学教研上有太多成就,更没有任何助力职称的荣誉,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区级优秀班主任,但离开此地,一切又需要从头来过,所以从现在起就要有归零心态。

回想入行之处,让我身心羡慕且让我神往的一些前辈,她们不仅课堂活力四射、教学成绩斐然,还是教研能手和带班典范,对她们我只能是高山仰止,是7个目标人物的top,但我身边的人呢?谁的优秀是我想要复制的样本呢?

就任新的学校,希望自己能尽快了解学校的运行机制,找到可学习的对象,完成对自己的定位。争取不当班主任而后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如果不能推辞班主任,也希望自己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抓住入职新校的前三年,为接下来的教学生涯奠定基础。
五、家庭生活—保持整洁并不容易
今年广东的雨真的就差人发霉了,放在收纳箱里的餐盘直接长起了蘑菇,木制的筷子/相册/书籍/鞋子/棉衣等等都陆续有了霉味,羽绒服和白色网鞋发霉了之后送去干洗也没洗干净,哪怕我是每周都洗得床单,仍然觉得每次洗的时候有异味,真的是拿它没办法。
白色衣服:有了洗衣机之后基本只手洗内衣裤袜子,结果发现白色衬衫、白T和裙子基本都泛黄了,而我又最喜欢买白色,只能默默的买清洁剂,但拖了一个月了我还没洗。
鞋子:记得小时候一到周末妈妈就会督促我刷鞋子,还会跟表妹她们蹲在小姨家门前一起刷,但是现在我完全没了习惯,一是因为很少穿需要经常洗刷的白帆布鞋;二是不太care鞋是否干净。我妈是超级无敌洁癖的人,每次从外回到家里都会擦鞋,而我就完全不是,所我妈不我身边我也就没那么习惯去关注,我大概需要一个自动洗鞋机。
相册:我很喜欢打印照片,每次都会整理50or100张在多多上打印,然后买一个相册按照时间顺序装起来,反正一切我觉得有意义得画面我都想保存。虽然只给家人和1个同事看过,但每次翻看都非常幸福,真的是一项便宜又让人幸福得支出。
六、学业成长—不考试不读学位也要保持学习
读研—赶在6月最后一天拍了毕业照
本来想着正式放假之后再去长沙拍,听闻导师7月要出国,于是中考完立马就来了,算是圆满结束学生时代了。

当我同学问我考不考博士,我内心和身体都在大声say no!!!
过去三个月完全静不下心来学习,仿佛在恶补之前备考时没玩的时光,于是索性就放纵自己各种追剧,但其实内心还是焦虑,像是习惯了之前备考时要学点什么刷点题才能安心睡觉,于是6月底又开始打卡背单词,在这之前同学喊了我两次我都是直接拒绝,而现在又燃起了去考证的心。
被考试支配长大的我,似乎已经习惯了生活中一定要安排一些学习的活动,不管是运动还是阅读,一旦开始总能让我安心。或许应该肯定自己这种上进心,才不会太拧巴,毕竟走上坡路才会觉得难。
口语—从此不再受“湘音”干扰
因为人生的前25年基本都在湖南生活,所以不管是普通话还是英语都很容易有湖南腔的感觉。在深圳人人说普通话的环境中浸润四年后,也终于摆脱了明显的“长沙腔”。虽然语速快了还是会暴露,但至少不是一开口就暴露了。
中考英语听说备考期间,反复听了很多学生的语音,明显感觉到当年学的语音知识在给学生反馈时起到了关键作用,此时不仅需要自己说得好,还要能把正确的音和学生发出来的音区分开来,更关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给出正确示范,让其直到如何练习直到正确。正是因为听说的备考,让我对语音学习更加有了动力,希望自己在语音语调上还能继续精进,让学生能够更有趣高效的掌握语音知识,牢固英语学习的地基。
七、体验突破—天时地利人和
1.书法:区里的书法课上了大概5次,后来因为暴雨、老师出差等等原因就中止了,也是静下心来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

2.山姆:经常在小红书看到人家的试吃视频,之前在办公室也尝过一些零食和糕点,所以也想体验一下,感谢消费群的小鱼主动借给我她的账户,于是五一约了清风一同前往。但是,对它完全去魅。最大的原因是份量太大单身狗无法消耗,很多糕点甚至我的冰箱都放不下。于是当天和清风转战盒马,买到了我们想要的贝果。之后跟着同事们凑单买过虾仁、贝果和蛋卷,嗯~消费主要是满足我需要。

3.游泳:一直想去学游泳,找到了学习搭子和“老师”,也买好了泳衣和装备,但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始。或许有更好的时机在等着我,毕竟“凡是发生皆有利于我”。
4.山里团建:五四青年节和几位豆友去了土豆家,吃了山里独有的味道,至今对那道“辣木籽”念念不忘。

新认识了季夏和芋头,有些群昵称已经熟悉了两三年,线下见面时会重新了解对方,之后聊天又是另一种感觉,很奇妙。

5.大众点评:中了架子鼓/钢琴/心理咨询等体验都因为时间不合放弃了,但是打开了体验的大门。于是五一跟朋友去大芬村体验了油画,虽然一点技术都没有,但专注的是时段让人开心。

6.前搭班:周末大雨约了正在休产假的前搭班,整整聊了8小时!!!阔别半年还是我钦佩的模样:“富有智慧且洞察人性”。期间在商场遇见了另外一个男同事一家人,为这份缘分请我们喝了下午茶,晚上吃饭又把另一位住在附近的同事约来,从这些同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人生智慧。
7.收锦旗:当下的教师的工作环境已经完全不期待会有回报,时常觉得不被恶意举报就已经是万幸。收到家长为我制作了锦旗的消息时感动的流泪,这种付出有反馈的幸福给了我无尽前行的动力,也意识到与家长达成一致目标是多么的重要。

8.电动车:得知新学校宿舍和学校大约两公里的距离,趁着回家就蹭了闺蜜的电动车学了一下,交通工具真的扩宽生活半径,希望自己勇敢上路,胆大心细早日开启驾驶之旅。
八、休闲娱乐—陌生的环境激发不一样的视角
456月陆续去了柳州、两次广州、郴州、长沙和两次香港。
柳州纯粹是只想出门的没抱太多期待,于是每一点发现都是收获和喜悦,比如在龙潭公园肆意拍照。

吃到了不同潮汕风味的牛肉火锅。

第一次去广州是去姐姐家顺便见了朋友和了解房产信息,第二次是约考友和了解新学校位置,聊过看过之后对广深教师就差异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无法改变就接受吧~

这一次回家和长沙因为带了好消息,亲友少了很多担心,自己也没了那么多焦虑,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碰巧跟另一位当年一起考研的学妹碰上,于是去了后湖约咖啡。

期间还去了两次香港,第一次是4月约了小鱼去海洋公园,虽然我们之前在微信聊过天,但线下是第一次见,相处非常愉快。出发前那一周我很忙,小鱼很给力的做了攻略,我属于无脑跟随。商量好自己带食物解决午餐,于是吃到了她刚从新疆旅行回来带的囊,我则带了土司、煮了玉米和鸡蛋,晚上快出园的时候还意外看到了园区的动画,一整天我们都呆在园内,基本把所以项目都玩遍了,一路上也聊了很多,总之是一次非常轻松又愉悦的出行。

第二次去香港是买相机,因为自己没有提前预定多逛了逛。跟我第一次去HK的感受一样,物价高又拥挤,当然也很赚钱。

同事们刚走进罗湖地体站就说:“还是熟悉的环境让人放松”,想到自己下半年又要融入新环境,有那么一点点焦虑,提前预知自己做好准备吧~

沐浴身体的同时不忘沐浴心灵
虽然忙碌,但也有很多与自己对话的时间,某一瞬间就突然觉得,好像不用那么着急去完成一些事,不是执行力的问题,而是生活节奏的问题。比如有一天突然由4节变成一天6节课,站都感觉要站不稳了,就不必强迫自己去运动了。周末两天都加班且高度紧张,就允许自己赖床吧~以前总感觉自己的永动机,现在发现人很脆弱,身心都很敏感。

上半年过后我渐渐明白,人对幸福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但方式在不断变化。在懊恼过去、追寻未来与活在当下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才是快乐生活的根本。联想到学二语过程中学习者无限接近目标语的数轴,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些错误选择暂时痛苦,但只要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我们的幸福指数总会越来越高。
君子求诸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503生活日记|生活明朗,万物可期 (12人喜欢)
- 2503半月日记|我要稳稳的幸福 (18人喜欢)
- 2502生活日记 | 我想要,我得到 (13人喜欢)
- 24寒假总结|打开自己,疯狂输出 (7人喜欢)
- 永远没有座位的聚餐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